新浪财经

美元贬值影响中国经济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 23:47 《当代金融家》

  美元贬值影响中国经济安全

  文/王光

  由于中美之间贸易关系密切,美元贬值无疑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中国经济安全。

  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5年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中美贸易额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几乎为零的状态,发展到今年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今年1月至10月,中美贸易额达到2481.9亿美元,同比增长15.7%。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决定了这种密切关系具有不可逆转性。

  美元贬值下中美互补关系的不可持续性

  从产业形态看,有生产必须有消费,经济过程才能持续下去,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品消费国,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国,理应是国际贸易中的最佳伙伴。但是,这种国际分工可持续的必要条件是贸易双方(或者贸易多方)在价值量上能够大体平衡。目前美国在多边国际贸易中整体上出现巨额贸易逆差,而中国则在多边贸易中出现整体上持续性的贸易顺差,双边的这种冲突构成国际经济失衡的基础。这种失衡在形成初期由于数量较小,还可以通过其他贸易伙伴来平衡,但是后来由于失衡规模过大并且日益加剧,这种矛盾已经无法通过第三方来平衡。

  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在于自己生产了远远超过自身有效需求的产品,其剩余部分大量用于出口;而美国经济的根本问题在于从总量上看,它的消费能力远远大于它的生产能力,美国家庭每年透支消费的比例已经超过其当年可支配收入的13%,美国家庭的债务余额已经超过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5%,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负债率最高的国家。2006年美国的债务负担初现危机状态,最突出的问题是,美国海外投资收益的总额已经小于美国偿还外债的利息总额,如果把美国比作一个企业的话,这个企业已经出现现金流枯竭的迹象。这种现象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生,它标志着美国经济目前的运行模式已经无法持续,强制性的调整即将开始。

  已影响中国经济安全

  美元贬值并不光是大洋彼岸的事,它实际上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安全,使中国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具有许多不确定性。

  -中国宏观调控陷入困境

  按照利率平价理论,两国之间,相同期间的利率只要有差距存在,投资者即可利用套汇或套利等方式赚取价差,两国货币间汇率将因为此种套利行为而产生波动,直到套利的空间消失为止。两国间利率的差距会影响两国币值水平及资金的移 动,进步而影响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价。二者维持均衡时,远期汇率的贴水或升水应与两国利率的差距相等,否则将会有无风险套汇行为存在,使其恢复到均衡的状态。当两国的利率出现差距时便会引起外汇市场的波动,为杜绝套利行为,利率平价理论主张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差距应等于两国之间的利率差距。

  美元贬值对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带来了新的困难。美元贬值导致世界资本加速向中国流动。除非中国政府采取更加自由的汇率政策,允许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大幅度升值,否则,中国政府便需要不断地投放人民币来购买美元以缓解市场压力。而不断增加人民币投放,则意味着中国政府失去了通过紧缩银根来冷却过热的国民经济政策选择。这一点正是多年来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奏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缓解国内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2003年6月起,中国货币政策显示出央行对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担忧。央行多次调高存贷款利率,并且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控制信贷过快增长,抑制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央行不得不从外汇市场大量买入外汇储备,而大量外汇储备买入直接导致了外汇占款增加从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从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角度出发,央行不得不大量购入外汇,导致外汇占款相应增加,从而导致货币规模急剧增长。如果从减小通胀压力角度出发,央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但紧缩性货币政策会造成市场利率提升,从而拉大了人民币与外币的利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

  根据克鲁格曼的“不可能三角”,对一个国家而言,独立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能同时存在。即在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和完全的资本流动这三个目标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必须得放弃其中的一个。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以,在目前资本不完全流动前提下,要维系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货币政策与汇率机制之间必然存在一些难以调和的冲突。

  如果允许人民币随美元贬值,那么进口价格上涨和国外对其出口需求的上升,可能导致通胀加剧,从而要求政府对经济施行力度更大的行政调控手段,这与宏观目标背道而驰。但如果允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那么1.45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将立即面临损失。美元贬值对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造成了直接损失。

  从亚洲地区证券市场近来的表现看,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市场无疑成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热钱”热衷的宝地。就中国内地A股市场而言,目前A股市场已呈现明显的资金推动型特征。从资金来源上分析,人民币汇率、贸易顺差、A股走势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贸易顺差对人民币汇率的刚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外资正热切地进入中国资本市场。

  而在我国国内CPI高企、人民币走入“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怪圈、央行为应对通胀采取小幅加息之际,美联储此次再度降息贬值,无疑加大了中国国内经济调控的难度。一方面,美元降息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国际金融秩序,进一步吹大了国际金融市场泡沫。另一方面,就中长期而言,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导致大资本流入中国吹大资产价格泡沫。

  -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通胀压力上升是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事实之一。自2007年5月CPI指数突破3%以来,6、7、8月的CPI指数迭创新高,分别达到4.4%、5.6%和6.5%。11月CPI指数同比上涨6.9%,再创新高。本次CPI上涨主要源自食品价格的上涨,尤其是肉禽价格上涨,例如8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2%,其中肉禽价格同比上涨49.0%。肉禽价格上涨的原因包括:能源价格上涨造成全球对生物能源的需求增加,从而提升了玉米价格,而玉米是饲养畜类和禽类的主要饲料之一;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及近年来肉禽价格低迷造成肉禽供给下降等。事实上,扣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通货膨胀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鉴于目前全球原油价格创出历史新高,且猪肉供给在1年左右时间内是相对刚性的。预计能源和食品价格在2007年第四季度和2008年上半年虽然可能小幅调整,但依然将在高位运行。不过,随着猪肉供给在明年下半年增加,食品价格有望在2008年夏季明显回落。

  美元汇率下降所导致的全球能源价格和初级产品价格上升,对中国通货膨胀形成外部推动压力的渠道是,进口能源价格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首先造成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其次造成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最终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

  在中国的19大类出口商品中,有7大类近期始终保持逆差,其中5类主要是资源类产品。美元下滑和国际能源及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本应导致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大。然而中国目前的现状是,由于国内对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存在不同程度的管制,导致进口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并未相应转化为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上涨。例如,在中国2007年1月至9月贸易逆差最大的几类产品中,原油、铁矿砂及其精矿、未锻造的铜及铜材、铜矿砂及其精矿分别位居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七位。不过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燃料动力类价格指数以及有色金属类价格指数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中,而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指数也仅仅是缓慢上涨。

  此外,由于中国制造业存在较为普遍的产能过剩,竞争相对激烈,导致进口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并未造成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上涨。从2006年年中起,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就存在反向运动趋势:CPI不断上升,而PPI不断下降。这种负相关首先意味着CPI的上升并非由工业品价格上升所导致,其次意味着大量依赖进口能源和初级产品的制造业企业不能把新增成本转嫁给购买者,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

  从目前来看,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注入的外生性通胀压力并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各种价格指数之间的传导存在障碍。对能源价格和部分初级产品价格的管制,导致进口价格的增长不能反映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增长;过剩产能的存在和过度竞争,导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增长不能反映到PPI的增长;而制成品消费在居民CPI篮子中的权重不高,导致PPI的升降未必能够左右CPI的动向。

  从各种价格指数的走势来看,第一,CPI在2008年上半年之前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到2008年夏季将因为食品价格的回落而下降;第二,随着国内能源和初级产品定价机制的逐渐市场化,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将会逐渐上升,其上升趋势视放开价格的幅度而定;第三,随着企业对过剩产能的消化,以及制造业企业产业整合的开展,未来的PPI指数将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发生联动,短期内PPI指数可能呈现出缓慢爬升趋势。

  -贸易摩擦增多

  从2001年到现在的近6年间,美元对欧元、加拿大元、澳元等货币的贬值幅度高达40%以上,与英镑的汇率也贬值近35%。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的贬值对中国经济结构和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从2005年7月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累积幅度已经达到10.6%。但是,由于美元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大幅度贬值,而人民币的汇率又主要是采取盯住美元的政策,所以相对于欧元、英镑等主要货币而言,人民币则出现了大幅度的贬值。两年多来,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分别贬值了8.2%和5.1%。这对于中国和其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无疑是雪上加霜。这种状况不仅仅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不利于中国调整自身经济结构。

  由于中国仍然处于实现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阶段,对国际市场的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依存度非常高。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在推动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的形成方面,正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如此,中国为了进口与过去同等数量的能源和原材料,现在需要出口更多的商品。经济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条件的恶化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的福利正在受到因美元不断持续贬值的损害。所有这些归结为美元贬值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困境

[上一页] [1] [2] [3]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