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有华/文
自从1999年10月平安保险公司推出了我国第一个投资连结类保险———平安世纪理财后,投资类寿险产品销售在国内掀起了热潮,并因其具有的灵活的投资功能而受到众多保户的青睐。截至2001年3月20日,平安保险公司投资连结保险的保费收入已经突破18亿元,投保客户超过40万人。投资类寿险产品在国内市场的走俏,使此类保险已逐步成为先行开办此项业务的寿险公司的主打产品。然而,透过热销现象的背后,不难看出,投保人关注投资类产品,只注重它的投资回报,而投资连结保险可能引发的风险隐患却被绝大多数人所忽略。
保险业作为经营保险产品的特殊企业,依靠负债经营,其实际承担的是投保人现在和未来的风险保障与保险金给付责任,故保险公司的信息是双方达成交易的前提。由于我国保险企业缺乏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素质的投资人才,加之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离规范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些问题使投资连结保险所积聚的保险资金,能否获得令人满意的投资收益成了问题。尤其是投资分红类寿险产品面向百姓,其收益和风险事关投保人切身利益,投资者要求获取其经营状况、信誉好坏、服务质量和保险费率的相关信息是其权力的体现和合乎常理的要求。
应当看到,信息披露不规范或随意性是我国恢复保险以来便存在的问题,这与我国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是分不开的。长期以来,由于保险在国内的垄断经营,信息发布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保险公司理赔中所存在的“暗箱”操作早已人所共知,保户很难了解到较为详细的保险信息。更为严重的是,信息披露的不规范,不仅会增加客户对产品不切实际的高回报率的追求,相应增加客户的投资风险,而且也会给保险公司的长期发展及经营埋下不可预见的风险隐患。从长远看,如果对信息披露不及时加以规范和约束,就会扰乱整个保险市场的秩序,使刚刚起步的投资类寿险产品有可能遭受重创。
近年来,随着国内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保险信息的发布方式逐步开始走向市场化。特别是代理人营销对扩大保险影响,传播保险知识,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投资类寿险产品不断问世的背景下,原有的保险信息传播机制显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完全有必要形成一种新的市场化的信息披露机制,促使保险公司面向市场规范披露经营信息,既让公众了解其真实情况,进而做出正确选择,也为保险公司和客户有效规避风险。
国外长期以来对投资类产品在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法规和措施。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内保险业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的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应贯穿保险经营的全过程:在客户购买此类产品前,必须让他们了解所有有关该产品的真实信息,如产品的功能、价格以及产品在投资回报方面的不确定性及存在的风险等;在客户购买产品后,应定期、及时、如实地披露产品的经营情况。如产品的投资方式、投资方向、投资人的详细资料等;信息发布应遵照严格的程序及方式,由职能部门进行评估,不能有任何误导客户的内容。同时,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有效披露信息。保险公司应以最易于被接受的方式,让投保人或投资者用最少的时间和最低的经济成本最大量地获得相关信息;二是明确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应由保险公司对需公布的信息进行整理,经监管部门或专业人士评估后,将信息与评估结果一并公布;三是追究虚假披露或信息缺漏的民事责任。对虚假的信息披露,应予披露而未披露的重要事项给当事人造成的误导或经济损失,应依法追究相关单位的民事责任。
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国内保险业正日益面临着外资的冲击与挑战,而规范化、制度化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国内保险市场开放并加快与国际接轨的基础。有鉴于此,业内人士指出,投资类保险必须建立相应的规范和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以便公众全面客观地了解投资类寿险产品的相关信息,防止出现误导和暗箱操作,影响保险公司声誉,造成不必要的风险隐患,从而在根本上促进投资类保险的健康发展,使保险信息披露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保险监管部门及有关方面也应加紧这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并尽快出台有关的管理措施,使保险信息披露工作做到全面、公正、客观、及时,为迎接保险市场的开放,推动国内保险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