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创造条件

2000年12月20日 10:21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王延春12月19日北京报道 “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转机,但基础并不牢固。因此,必须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也应注意政策的适时调整和渐进转换,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和转型创造条件。”

  这是今天在此间召开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九五”回顾与“十五”展望论坛上,经济学家们的共识。

  基于宏观经济虽出现重大转机但并非根本转折的现实,对经济形势不宜作盲目乐观的判断。与会专家建议,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的财政政策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调整财政投资政策的内容和方向,尽可能放大政策的即期扩张及中长期的维持与推动效应,包括更多以财政贴息、参股和担保形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对技术装备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投资需求给予更大的财政支持,发行专项建设国债;二是加大财政政策直接启动消费需求的力度,其主要筹资对策是增加财政可支配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调出部分资金,适当减持国有股;三是积极推进税费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政府间的规范转移支付制度,这是增加社会和地方投资、消费能力,持续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四是注意政策的适时调整和渐进转换,主要是通过市场和消费替代、民间和企业投资替代、出口需求替代,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和转型创造条件。

  与会专家预计,未来五年经济年均增长7-8%左右,保持货币稳定,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专家认为,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比较有把握的判断是:长达3年的通货紧缩趋势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物价回升的苗头已经出现。如果认为一定程度的物价上涨是经济健康增长的伴生物,那么,目前这种物价上涨仍属正常。这意味着,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还没有必要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但是,鉴于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当“防患于未然”,密切关注各类实际经济变量、各种物价以及实际利率的走势仍然是必要的。

  面对“入世”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影响,专家们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量不会有大幅度提高;投资方向将逐步调整,服务业将成为重要投资领域;外商独资企业和控股企业将增加;外资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

  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主办、华夏证券研究所和闽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协办。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