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入世将即,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竞争,内地众多行业大呼“狼来了”,独啤酒业泰然处之,胸有成竹。
全球知名啤酒抢滩内地始于十年前。当时,上月猝然去世的内地啤酒业风云人物、青啤老总彭作义放言:进入内地市场不到十五年就彻底衰落的洋烟就是洋啤的结局!果然,土洋大战没几个回合一些洋啤就退出内地。
面对世界第二大啤酒国这块蛋糕,洋啤怎会言退?总结教训的洋啤反扑必然,在竞争平台变透明公平的形势下,新一波土洋啤酒大战谁主沉浮实难预测。
国啤圈地运动未雨绸缪
内地传统啤酒多年受资金、观念和市场限制,满足于经营自己“一亩三分田”,现在一批实力雄厚、观念超前的啤酒企业意识到面对外资、外国名牌涌入,没有一定规模难有可观经济效益,世界前十名啤酒企业平均年销量均达五百万吨,小辈啤酒厂根本无法与之制衡。于是,内地啤酒业掀起大规模兼并浪潮可谓未雨绸缪。
七月,龙头老大青岛啤酒在收购北京五星和三环、上海嘉士伯后,又收购新加坡最大公司——“第一家”独资拥有的福建啤酒,雄踞北方的青岛开始跨入东南沿海,下半年投向湖北和陕西。目前已兼并三十八家,年产能力三百万吨。
四月,“黑马”华润以九千万元全资收购美国蓝带属下四川乐山蓝带高利,把内地十三家啤酒纳入麾下,能力迅增至二百万吨。
三月,稳站京津市场的燕京啤酒收购山东“无名”和“三孔”,旗下称臣企业达九家。
三家啤酒巨头续演三国演义,如火如荼圈地之时,实力略逊的珠江、哈尔滨、蓝剑第二集团不甘落后,纷展资本运营战术兼并周边小厂。
圈地带来竞争,竞争增强实力,实力促进圈地,周而复始,循环上升,在入世之前,内地啤酒业在规模和质量上已做好准备。
圈地把内地啤酒“产地销”模式转为“销地产”,其便利条件和运输成本洋啤望之兴叹,成为内地啤酒大战洋啤“杀手锏”。
洋啤养精蓄锐 反攻势猛
人们在为洋啤落荒而逃沾沾自喜之时,常忽视洋啤撤退的重要原因——政府保护。为保护本土企业,政府给国企提供诸多扶持政策搭建了一个平台,贴息贷款、并购负债、免息挂帐使洋啤变成后娘养的孩儿!一旦中国入世,内外有别的竞争平台将变得公平透明,那时掀起二次浪潮的洋啤绝不能小觑。
众所周知内地一直是“大麦科研滞后大麦生产、大麦生产滞后麦芽加工、麦芽加工滞后啤酒酿造”,无论技术还是品牌知名度,国啤在全球市场都无法和洋啤相比,这点对国啤讲绝对是硬伤。
洋啤成本高、价格高,市场占有率无法与本土竞争,正如本土啤酒推出“纯生”、“干啤”与洋啤占领的高档市场对峙,洋啤也开始实施“本土化”,生力推出“威乐”、百威推出“百迪”,洋啤抢占中档市场的战斗已开打。
去年海关进口洋啤占内地市场百分之一,而这百分之一足以造成内地啤酒的进出口逆差,入世后,啤酒关税将下降百分之五十八,未来五年进口啤酒占有率会上升到百分之五,面对进口原装和本土生产两种洋啤夹击,本土啤酒的日子亦不容乐观。(萧潇)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