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不力放纵了私欲 激励不够损伤了热情
在家里等订单,如同靠天吃饭,钱都让中间商赚走了,生产商主动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是中国企业必走的路。但派出去的人很快就离开了,甚至卷走了公司财产怎么办?企业派出人员和海外公司的管理问题,至今还困扰着国内公司。
自立门户叫板原公司
1991年,国内一家大型纺织品公司在洛杉矶设立一家分公司,前后共往美国分公司派遣了15名员工,总投入超过100多万美元。开始几年生意很红火,贸易额最高达到每年上千万美元。但两三年后,总公司不断接到分公司抱怨,说生意难做。到1998年初,15名员工都走了,给分公司留下几十万美元的亏空。不得已,分公司只好关门大吉。
15名员工,有的读书了,有的拿到绿卡去当地公司打工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抱怨生意难做的员工有半数在美国自立门户干起原来的行当,当上了老板,而且成了原来公司的竞争对手,经营同样的家用纺织品贸易,生意红火。
在美国旧金山,中国经贸部原来下属的几大进出口总公司都曾在此设有分公司,但现在一家都没了,结局惊人地相似:员工大多出走,公司留下大笔亏空。
“夫妻店”最易出乱子
人派出去了,就像风筝断了线。人财两空,错在哪里?行内人士认为,错就错在公司用人和财务体制上的混乱,错在产权不清晰,错在责权利的错位。它们给了经营者太多太多私欲膨胀的空间。
“夫妻店”类型的公司,问题最多,也最容易出乱子。多年来,国内公司到国外设点,采取的办法往往是派出一名员工做经理,然后让他(她)的夫人或丈夫当会计兼出纳,这主要是为节约费用。其中的弊端可想而知。
更糟糕的是,在注册公司时常常以派出人员的个人身份注册成立私人公司,最后公司财产被侵吞了,有苦说不出,告也没法告。中国外经贸部曾三令五申不准这么干,但很多公司明里暗里还是喜欢这么干,原因很复杂,可以摆上台面的是为方便适应驻在国的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等。还有一层不方便说的是可以更方便规避国内和国外的监管。
监督不力是致命伤
监督流于形式或根本没有监督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之一。某些海外公司的账目之混乱让人怵目惊心,有的甚至有两本、多本账,既有避税的目的,也有逃避监督的用心。总公司一两年派人来查一次账,而且所谓的查账往往又成了另类公费旅游。
没有监督就容易让人贪污腐败,而缺乏利益激励机制则让人选择出走。这些派驻人员的工资标准普遍太低,给多了国内员工心里不平衡,给少了派出员工心灰意冷,工作没有积极性。国内公司不敢太严格监督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驻外人员的工资标准定得太低。
高工资不是唯一出路
其实,在利益的分配上有很多方式,并非高工资一条路。
承包是选择之一,也是目前大家最常用的办法。但相信人们对上个世纪80年代企业改革流行的承包制记忆犹新,其中的利弊得失,在海外设立分公司的过程中同样体现出来。这种办法并不能理顺所有权与产权的混乱,不能保证国有资产不会流失。
除了上面所说制度层面的原因外,派出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也是原因之一。优秀人才不是没有,而是缺乏正常的选人机制。选派驻外人员全靠领导喜好,要派就派“听话的自己人”,这被很多公司领导看作天经地义的事。
其实,只要没有个人私欲作祟,要想成功运作海外公司并不难:建立健全完备的公司制度,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在合法透明的运作机制下,在合理的收入标准下,如果有人要来,高高兴兴地来;要走,干干净净地走。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