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2日07:29 新浪综合

  刷量工具失效 有公众号阅读量跌至零头

  公号刷量揭自媒体泡沫冰山一角,数据公司监测显示某些账号造假

  据新华社电 不久前,公众号圈里有一种说法是,做不出十万加阅读量文章的公众号都是耍流氓,但随着9月28日刷量工具的短暂失效,大家才发现,很多人正是靠着“耍流氓”才刷出十万加。比如,某公众号的阅读量从1.5万次跌至519次,只剩下零头。暴露出来的部分,似乎只是互联网自媒体泡沫的冰山一角。泡沫到底有多大,泡沫让哪些人成了冤大头,还有哪些自媒体泡沫?一系列问题引发网民关注。

  “阅读量一日下跌80%以上”

  作为国内知名的自媒体大数据公司,清博大数据于9月29日发布的监测结果显示,“微信公号造假的数据规模在5%至10%之间,在下降幅度超50%的1400+个账号中,也验证了造假集中在少量账号。”

  另一家知名自媒体大数据公司,新媒体排行榜9月29日的表述则更为谨慎:“28日阅读数下降高达80%以上、总计占比为1.42%的124个账号,终究难免会被外界解读为有刷阅读之嫌。”

  北京快侠科技创始人孙巍也告诉记者:“根据快营销统计分析,大号的粉量是真粉的三倍至五倍。10个号称几百万的大号,我们回归分析仅20%的真粉。”

  不过,并非所有大号都在刷量。记者通过“新媒体排行榜”检索十多个公号发现,有些公众号在9月28日的阅读量确实有所下滑,但仍有公众号在当日的阅读保持高阅读量,比如咪蒙、严肃八卦等,但是这种刚性基本都局限于娱乐领域,偏垂直的行业媒体往往是刷量的重灾区。

  广告报价与阅读量齐被刷起

  对于目前自媒体的泡沫,一位广告从业人士如此评价:“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他告诉记者:“近一年来,公众号刷流量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我们投广告时,也会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判断来剔除水分。但是现在的情况显示,我们还是低估了”。

  和阅读量一同被刷起的,还有公众号的广告报价。

  “自媒体报价一直在飙升,很多公众号不说是兰博基尼级,至少也是保时捷水平。”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在“新媒体排行榜”中检索了多个互联网公众号,撇除少数9月28日未发布的公号,数个公号阅读量均有明显下滑。比如“IT内参”在9月28日的阅读量仅为519次,而此前4天的阅读量均超过1.5万次。另一知名大号“创意社”,28日的阅读量低于5万次,此前5天的阅读数均超过10万次。

  在自媒体江湖,阅读量与广告价格密切相关。IT内参和创意社所属的“速途网络”,正是靠着诸多自媒体冲上了新三板。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速途网络旗下的“微媒体联盟”,运营超过500个微信公共号。以微信公众号为主的“新媒体产品与服务”,2015年收入超过2470万元,同比增长近40%。其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300万元,同比增长超过100%。

  广告主投资人腾讯皆受害者

  公众号泡沫之下,除了广告主当了“冤大头”,腾讯其实也是受害者。

  “自媒体和微信其实是竞争关系。”孙巍告诉记者,“自媒体广告拿得多了,微信官方的广告收入自然也就少了。已经进入收割期的微信,最近也推出了多款广告产品”。

  所以,这次“脱掉自媒体的底裤”,被业内人士视为庄家发起的“斩首行动”。腾讯8月公布的最新季报显示,二季度微信广告收入达36.97亿元,增长80%。显然,在微信的主动作为之下,这一数字还将继续飘红。

  “冤大头”还包括那些笃信数据的投资人。如今自媒体融资并非罕见,甚至一些知名投资人都投资了不少自媒体。在这个众声喧哗的年代,优秀自媒体的商业价值毋庸置疑,但对于投资人来说,问题是到底值多少钱?

  当然,受害者还有那些不刷量的原创者。

  对此,天使投资人魏武挥表示,当微信刷量成为常态,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一些实际上访问量很差的公号因为刷量可以拿到巨额营销收入,而本分的公众号因为不刷号、阅读量低却拿不到生意。(来源:新快报)

责任编辑:李彦丽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