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为何越买越贵:国人崇洋媚外才能克服恐惧

2013年09月12日 16:42  《中国商界》杂志  
图为《中国商界》2013年第9期封面图 图为《中国商界》2013年第9期封面图
   越买越贵的洋奶粉

  文/应晶

  发改委的一张巨额罚单,撕破了洋奶粉价格垄断的真面目。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大大滋长了外资乳企垄断中国奶业价格的嚣张气焰,他们不仅年年涨价,还轮流坐庄。价格混乱的背后我们不禁反思,究竟是谁给了洋奶粉可乘之机,我们又该如何将这些害群之马踢出局。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占据了国内奶业市场70%份额。据统计,仅美赞臣、多美滋、惠氏、贝因美、雅培几家品牌市场份额累计超过51%,国产品牌却因消费者信心殆尽而隐退江湖数年。

  市场大,信心足,这便给了外资乳企钻空子的机会。德国奶粉第一品牌喜宝董事长Stefan Hipp甚至一语道破天机,“中国已成为全球奶粉价格最高的国家。”

  纵观中国奶业这十年,奶粉市场年销量总额从105亿元暴增至420亿元。特别是外资乳企,卯足了劲要分这碗浓羹,奶粉价格上涨潮一波接着一波就没有消停过,多家奶企供应商恒天然还在“三聚氰胺”事件后顺势将更多的加工厂布局到了中国。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外资奶粉品牌每年要提价1-2次,涨幅5%-10%。而消费者对越买越贵的洋品牌毫无免疫力。

  并且,中国妈妈除了对昂贵的洋奶粉情有独钟,她们还相信另一个道理:越贵越好。据AC尼尔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价位在200元-300元区间内的中高端奶粉销售量最大,占到总销售量的42%。另一个趋势是,300元及以上的高端奶粉销售增长十分迅速,2011年这一增长数据为4%,2012年提升至9%。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首席专家南庆贤曾表示,国产品牌有10次成果消费者都不会记住,但只要有一次事故,消费者就会“一棒子打死”。而正是因为摸透了这样的消费心理,洋品牌打着“安全营养无污染”的旗号招摇撞骗,垄断中国奶业市场价格,幕后操控着产业链的上下游。

  价格乱:越贵越放心

  2008年至2013年,洋奶粉大幅涨价,他们知道中国人在奶粉的选择上必须崇洋媚外才能克服恐惧心理,多花点钱又算什么。

  所以近年来奶粉进口数量呈上升趋势。据最新海关公布的数据,2013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奶粉数量为44.5万吨,增加了24.8%,其中新西兰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奶粉来源国,占进口奶粉总量的83.3%。而另一项AC尼尔森统计数据称,在2012年中国销售婴幼儿奶粉的385.18亿元中,美赞臣、多美滋、惠氏及雅培四大洋奶粉品牌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2.3%、11.7%、11%和7.7%。

  于是,洋奶粉越发有了话语权,主导价格不说,还将原本的“一年一调价”改为半年一调。根据商务部商务预报系统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21日,全国国外品牌婴幼儿奶粉零售均价为200.71元/公斤,相比之下,国产品牌零售均价仅为153.79元/公斤。

  有报道称,2012年某些洋奶粉打着成本上升、配方调整或是改换包装等旗号一年中连续四次涨价。且不问理由是否站得住脚,野蛮式涨价浪潮过后销量为何丝毫不受影响?

  没办法,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中国人坚信“便宜没好货”的硬道理,即便伊利、圣元、飞鹤等国产品牌价格优惠,消费者还是心甘情愿花高价买进口货,甚至越买越贵,超高端的洋奶粉也悄然打开中国市场。据AC尼尔森统计,去年高端婴幼儿奶粉(200-300元/900克)销量约10.75万吨,同比增加20.7%,销售额为241亿元,同比增加23.3%;超高端奶粉(大于300元/900克)销量为8895吨,同比增长129.8%,销售额为36.09亿元,比去年大幅增加了134.2%。

  AC尼尔森的报告还显示,去年全渠道婴幼儿奶粉的市场销量约为19.7万吨,比2011年增加了2.6%,但销售额却同比增加12.9%。价格提高是促使婴幼儿奶粉销售额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近一年来奶业原料价格相对稳定,尽管销售和人工成本有所上涨,但也不足以作为奶粉涨价的理由。他特别指出,目前洋奶粉毛利高达60%-85%,净利润达18%-30%,而国内奶粉的毛利一般在30%到40%之间,净利不足10%。

  理由多:“成本论”与“配方说”

  王丁棉曾以一罐200元装的奶粉举例,假设一吨原料奶价格变化一万元,对其成本影响也不到10元。“2011-2012年奶业原料价格相对稳定,生产成本并不会涨太多。尽管销售和人工成本可能会略涨,但如果以此作为终端商品涨价的理由很牵强。”

  根据国际市场的奶源价格,2011年三季度为3.9万元/吨,2012年一季度滑落至3.05万元-3.1万元/吨,即便与去年同期相比最近欧洲奶源涨幅较大,根据王丁棉的推算,洋奶粉在过去几年中的涨幅并不合理。

  除了“成本论”,“新配方”也成为洋奶粉涨价的“有力”依据。据业内人士介绍,洋奶粉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体质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这些相对奶粉本身营养而言微不足道。以微调配方为名加价,太牵强。

  偶尔也会被提及的“关税高”及“全新包装”等说法也站不住脚。关税回调、换包装未换配方的真相也很快不攻自破。

  奶源好:中外奶源都是双刃剑

  漫天要价并不能阻挡中国妈妈的购买热情,外资奶粉“奶源好”是根深蒂固的消费动机。

  奶源的品质直接决定着奶粉的品质,决定奶源品质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天然的环境,二是奶牛的质素与监管。比如世界公认的高质量新西兰奶源,因为没有工业污染,牛羊们喝的是纯净的有严格标准的水,呼吸的是纯净空气,吃的是优质无污染的牧草,没有抗生素、激素、致癌物残留,加上新西兰是国际公认的没有疯牛病、羊瘙痒症、口蹄疫的国家,且政府又制订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奶制品质量监管制度。

  但近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新西兰Westland公司两批乳铁蛋白硝酸盐含量异常,且这是一个月内新西兰奶源的第三次丑闻曝光。中国消费者盲目崇拜洋奶粉奶源,殊不知各地奶源差异其实微乎其微。

  从下表对比来看,各国奶粉营养物质含量标准相差无几,基本是根据各国体制对标准进行了些微调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表示,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包括营养指标、微量成分、维生素、矿物质、微量成分,此外还包括卫生指标,像微生物和环节污染在内,共计63项指标,相对而论是比较严格的。

  乳业研究员宋亮曾指出,乳品安全问题存在成因复杂,但多数都与奶源有关,未来乳品安全问题关键仍在奶源。但值得注意的是,唯“进口奶源安全”论是错误的,每个奶源地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并非所有洋奶源都是安全的。

  力度大:越级操控 轮流坐庄

  很多洋奶粉在国内的价格要比国外高出3到4倍,王丁棉表示,外资企业的中高端产品,每罐900克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到岸价相差都不大,均在85元左右,这里面已经包含了关税、运费、检测费等,上岸后包括仓储费、运输费等费用,成本一般不会超过100元。正因为成本整体不高,加上很多外资品牌奶粉在国外均有政府补贴。因此,这些洋奶粉很多在国外都只售十几欧元。

  为什么成本不足100元的洋奶粉,到了中国动辄就卖到三四百元呢?王丁棉说,洋奶粉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共有26道关口产生费用。除了厂商赚钱了高额利润外,经销商及零售商也分享了其中的利润。

  一位曾在外资乳企工作的管理人员对媒体透露,“一般情况下,从厂家到经销商再到零售终端这几个环节,都是事前计划好每一个环节应该赚取多少利润,而且厂家肯定要控制好每一个环节。只不过是有些企业控制不好,终端市场的价格看上去就混乱。”

  据新华社报道,相关乳企实际管理中对低于建议零售价销售的经销商会给予警告、威胁终止合作、限制或停止供货等一系列惩罚手段;凡经销商不“完全遵照”公司价格政策,便拿不到销售返利;当发现经销商擅自打折促销时,一家涉案企业还立即发出了停止供货的警告。

  高压的同时,外资乳企还会通过降低批发价格,对渠道进行补贴、返利等各种支持,用高额的利润让经销商紧紧跟着自己的步伐。

  在这样的“威逼利诱”之下,这些外资奶企和经销商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而据发改委相关人员表示,受该垄断行为影响,我国配方乳粉的渠道费用占比高达20%~40%,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4%~14%的情况。

  而除了通过控制整个销售链条来主导奶粉价格以外,这些外资乳企之间也通过多年的默契轮流坐庄涨价。比如2011年6月,惠氏、雅培等品牌进行约10%的提价,半年后,惠氏再次宣布提价8%左右。

  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赵占领表示,这种默契的轮流坐庄跟风涨价,实际上也是一种操纵价格的垄断行为,只是显得比较隐蔽,不容易取得证据。

  大罚单:发改委史上最高处罚

  8月7日,国家发改委在经过一系列反垄断调查之后宣布向合生元、美赞臣、多美滋等6家乳粉企业开出6.6873亿元罚单,因其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这是我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惠氏、贝因美因提供证据并积极整改免罚。

  发改委反垄断局调查二处处长徐新宇表示,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在原料奶成本没有大的变化下,中国国内主要奶粉品牌售价基本上涨了30%。处罚之后,全部被调查企业先后对旗下产品进行了降价。相关人员在对北京各卖场的统计发现,大约51%的产品进行了降价,其中平均降幅为10%,最大降幅达到了20%。专家推算,按照现行的降价幅度,9家企业通过降价一年的让利将达到24亿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说,已明确跟各企业表示,不得变相恢复价格。可见发改委此次态度强硬。

  王丁棉预测,在无法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情况下,企业很有可能会借此机会砍掉一到两级经销商,减少经销商支持,收回部分利润用来填补罚金,保持企业的利润增长。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叙利亚同意交出化学武器换取西方不动武
  • 体育全运男篮-广东惊魂胜辽宁夺冠
  • 娱乐法院驳回李方再开庭申请 曝4处监控视频
  • 财经房价现失控风险 住建部下月急查限购限贷
  • 科技iPhone 5c被指定价高:利好国产厂商
  • 博客原铁道部长刘志军都嫖宿了谁?
  • 读书解密:毛泽东长达4页的《个人履历表》
  • 教育女教师开宝马下乡教书 每月拿2千工资
  • 龚蕾:金融危机五周年的思考
  • 潘英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正确方向
  • 安邦智库:中国城市经济面临全面转型
  • 谢作诗:为何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低
  • 叶檀:个税沦为工资税让中产最受苦
  • 徐斌:强美元是福音而非噩耗
  • 曹凤岐:新股发行体制如何改革
  • 张明:温州企业家为什么跑路
  • 赵伟:反垄断敢不敢碰央企?
  • 江濡山:新型城镇化是李克强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