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劲十足,春节七日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幅高于去年春节
春节意味着团圆,也意味着一轮大规模的消费热潮,因此,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牛年春节,成为全球媒体观察中国经济走向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春节前一周,一家有影响力的外媒以《中国将度过“安静”的春节》为题,预言中国将迎来消费明显“缩水”的牛年新春。
半个月后的今天,中国红红火火过了个大牛年,春节消费迎来超预期的“牛市”。
商务部1月31日发布的监测显示,牛年春节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同比增长13.8%。而去年同期同一指标的增幅是16%。以名义增幅而言,今年春节消费品零售增幅低于去年春节,但考虑到去年春节所在的2月份物价上涨了8.7%,而今年春节所在的1月份物价增幅估计在1%左右,因此,2009年春节消费品零售额的实际增幅肯定将高于2008年春节。
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部分外媒改口称:春节经济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的排头兵。
牛年春节消费的火爆程度超预期
毋庸讳言,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消费产生了影响。比如,据初步统计,今年春节广州楼市成交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两成以上;而在春节黄金周期间,广东全省公路客运总发送旅客人次同比下降了5%。
但总体而言,牛年春节消费的火爆程度已明显超过了预期。在牛年新春零售品实际销售增幅超过2008年春节的数据背后是这样一串令人意想不到的景象:
年初三,在广州天河、员村、东山口等地的大中型超市,部分主打的年货类商品出现了断货现象。与此对应,全国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食品、饮料、烟酒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3%、17.5%和14.7%,食品、烟酒、烟花爆竹等传统年货成了牛年新春的“抢手货”。
原来预料销售情况将不如人意的车市也开始畅旺起来。燃油税、新购置税等“救市”政策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在广州,一些汽车经销商连用来做展示的新车也卖掉了。
大众餐饮市场则一如既往地红红火火。大年三十,广州所有老字号酒楼的年夜饭均被订满。
“牛”气最足的当属旅游市场。据全国假日办的信息,春节7天,纳入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的北京等19个重点旅游城市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都将实现15%左右的增长,其中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出游率增长20%—40%,业内人士喜上眉梢地称牛年新春为“史上最旺的春节黄金周”。
消费火爆之因:政策提振、市场创新和“口红经济”效应
牛年新春中国消费缘何逆势超预期火爆?
原因有三。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中国把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出台扩大国内需求十项措施,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效应开始显现。汽车市场的迅速回暖,直接得益于节前政府接连出台燃油税、新购置税等一系列“救市”政策;而“家电下乡”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使家电产品在农村销量大幅增长。
在春节期间,部分省市政府采用了发放消费券、旅游券的办法直接刺激消费,也起到了拉动社会消费的作用。其中,北京向全国游客送出包括故宫、颐和园等景区的约2万张免费门票和“鸟巢”“水立方”的约1万张免费门票,杭州宣布将在2月底前把总计4000万元的旅游券发放到长三角、华东地区以及全国各省份,以启动“暖春之旅”。据保守估计,消费券的发放,起码可以起到数倍乃至10倍以上的杠杆作用。
在政府进行政策创新的同时,商家的市场创新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其市场拓展效应相当明显。打折促销是新春假日集中消费效应呈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从哈尔滨到广州,全国商家使出浑身解数,纷纷推出打折优惠、加倍积分、送赠品等活动,各大商场各个货品的折扣普遍达到七折、六折,甚至更高。商家浩大的促销声势与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相互激荡,掀起了消费的热浪。
“口红经济”效应则是牛年新春消费火爆的第三个原因。“口红经济”的本质在于消费者会在经济调整期削减高档消费品的消费,但在物美价廉的消费品的消费上反而可能增加,从而创造新的商机。在牛年新春,“口红经济”效应在中国也有充分的体现。新春之际,广州部分商店化妆品销售劲增两成多就是典型的例子。而年货特别是普通年货的畅销则是另外一个典型案例。
实体经济为主、储蓄率高可使中国率先走出危机阴影
1月28日,在新春佳节之际,温家宝总理在达沃斯论坛里充满自信地说,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的既应对当前困难又着眼长远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开始见到效果,今年将发挥更大作用。
1月2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坚定地说:“我们应该有信心,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
而牛年春节消费的火爆,给温总理和马建堂的话作了最好的注脚。有关经济专家指出,中国经济之所以最有可能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除了中国政府及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济政策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有两条:一是因为中国经济是以实体经济为主的,而欧美经济尤其是美国的经济则是虚体经济占了很大比重。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中国经济虽然也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较大影响,但元气未伤,基本面仍然看好,自我恢复能力当然较强;二是与欧美特别是美国低储蓄率乃至零储蓄率不一样,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只要政策对头,民众的消费信心就可以较快地恢复,如果再辅之以一系列有利于刺激消费的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手段,中国率先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走出来,并在2009年实现经济的V形探底回升是完全有可能的。本报记者邓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