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5日03:00 信息时报

  原标题:CPI连降4个月后首次上涨

  据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9%,虽连续四个月处于“1时代”,但已比上月涨幅明显提高0.6个百分点,是连续四个月下降后的首次上涨。业内专家预计,四季度物价或小幅抬升,但幅度有限。

  对于9月份CPI同比涨幅的反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认为,重要原因是部分消费品价格同比由降转升。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9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2.7%,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81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7.5%;鲜果价格上涨6.7%;水产品价格上涨6.1%;畜肉类价格上涨4.4%。

  从环比来看,9月份CPI上涨0.7%,其中鲜菜价格上涨的拉动作用明显。

  此外,不少非食品商品价格也出现上涨,带动CPI环比涨幅扩大。据余秋梅介绍,9月份,受国内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8%和3.3%;受开学季部分地区幼儿园和民办学校上调学费影响,教育服务价格环比上涨2.1%。汽柴油、教育服务和衣着价格环比上涨合计影响CPI上涨0.25个百分点。

  在蔬果价格上涨的同时,前期不断上涨的猪肉价格不断回落,“猪周期”逐步进入下行阶段,同时鸡蛋价格也持续下跌。在济南一些市场鸡蛋价格已下跌到7元/公斤,每斤价格回落至“3时代”。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9月份CPI同比涨幅明显回升,但整体来看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分析,综合农副产品价格及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四季度物价涨幅或有所提高,但总体仍将保持稳定。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限购之后房贷还会不会快速增长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一方面可以积极借助个人住房贷款更快地实现买房梦,更好地改善居住质量;另一方面要科学使用贷款等手段,将个人和家庭的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一般而言,每月还款本息总和不宜超过月收入的50%,最好控制在三分之一以内。

IMF为何调高中国GDP预测

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的耸人听闻的报道,和IMF所作的“美国经济将强劲增长,中国经济将严重放缓”的预测两相呼应,导致这样的判断在西方大行其道。然而,10月初IMF自己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却无可置疑地证明,IMF年初的这些预测是完全错误的。

港股市场将迎来持续投资机会

随着深港通的推出,沪港深三地统一大市场即将建立,机构投资者将迎来极佳的投资机遇。在国内流动性充裕、资产荒进一步加剧和人民币贬值预期强化的背景下,内地大量资金将加速南下,港股市场短中期将迎来持续的投资机会。

用债转股国企混改可一箭三雕

债转股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契机。以债转股的形式实现国企混改是一箭三雕的举措,既推动了国企改革,又降低了经济的杠杆率,而且还为民间资金提供了一个投资机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