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3日06:53 综合

  七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

  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五个月减少,民间投资增速降幅收窄

  本报北京8月12日电 (记者陆娅楠)国家统计局1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7月主要经济指标显示,受国内部分地区遭遇较重洪涝灾害和高温酷暑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疲弱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物价形势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力推进,新兴动力继续累积,国民经济形缓势稳,仍运行在合理区间。

  “‘形有波动,势仍向好’,这能够比较好地概括7月份的经济运行特征。”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工业生产基本稳定,工业结构继续优化。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0.7%,增速分别比上月加快0.6和1.9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6.2和4.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但民间投资回落幅度收窄。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增速比1—6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1%,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比1—6月回落幅度收窄0.4个百分点。

  盛来运分析,投资增速回落主要受四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出口压力比较大。国内传统产业和市场有效需求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传统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还是比较低。二是与制度准入有关,包括电信、油气在内的一些服务业,民间资本不容易进入。三是与资金来源有一定关系,民间资本存在着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四是洪涝灾害影响了一些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

  “固定资产投资的下行还是要全面地看。从中长期角度看,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结构在调整,传统行业投资的空间肯定在收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有一定合理性。这种增速回落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盛来运说,在投资增速回落过程中,前7月,投资结构在继续优化,高耗能投资增速比1—6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比1—6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

  房地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去库存效果继续显现。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5361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6.4%。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39.8%。7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1382万平方米,比6月末减少34万平方米,连续5个月减少,累计减少2549万平方米。

  市场销售平稳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旺销。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2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增速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1—7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26268亿元,同比增长27.5%。

  “总的来看,尽管7月份部分指标增速有所波动,但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改变。下一步,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释放增长潜力,着力培育新兴动能,促进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盛来运说。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永乐

相关阅读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仍存在

尽管“8·11”汇改已经过去一年,目前市场上依然存在显著的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作为央行干预市场的结果,中国外汇储备存量与最高峰相比已经缩水了8000亿美元左右。此外,由于担心加剧贬值压力,中国央行在降息与降准的问题上畏首畏尾。

汇改仍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94年汇率并轨,我国就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既定的方向。2015年8月11日,优化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这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量价两难下的人民币保卫战

可以看出,外储的减少并不完全是外资望风而逃,而是外债的减少、藏汇于民和主权基金的使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债风险,提高了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福利。换句话说,与其让外汇储备趴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不动,不如将储备货币换成投资性、生产性资产,以更好的提高...

打破贬值预期需要进一步汇改

为什么外汇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改变呢?从外汇市场基本面看人民币并不一定是贬值货币。然而在当前人民币定价规则下,人民币对美元期望值是贬值,这自然会增加外汇需求和减少外汇供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