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屈宏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年度工作方案,信息量巨大。不过在我们看来,主要信号明确清晰,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促改革、稳增长。
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来看,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7.5%是合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所公布的GDP增速7.5%左右,消费物价指数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指标实际上都是在目前所具备的基本面和政策空间条件下比较现实的目标。
从去年四季度至今年年初以来,部分经济数据仍继续走软。金融市场对于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以及信用风险爆发可能对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冲击的担忧与日俱增,在这个背景下维持增长目标不变更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从内涵上来看,7.5%左右的增长目标更多体现的是宏观调控区间管理的思路。相对而言,7.5%的增长目标要实现可行但存在一定的挑战。从目前公布的1-2月份数据来看,如果3月没有大的变化,一季度GDP增速将从去年四季度的同比7.7%放缓至7.5%。要实现全年7.5%的增长目标,政策层面是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
首先,货币政策不宜过紧。一方面,应充分利用通胀仍温和可控所创造的政策空间,掌握政策的灵活度进行预调微调,对于实体经济保持合理增长水平提供必要支持。我们也注意到,金融改革相关的汇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以及资本项目开放等领域的改革推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明确表述。值得关注的是,利率市场化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市场力量推动的特征从客观上推高了资金价格。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以及近期的互联网金融,余额宝等各种“宝”的方兴未艾在客观上推动了市场利率中枢的上移。建议从政策角度关注这一变化对于实体经济可能造成的后续影响。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无疑有利于提高整体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但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尤其是目前市场投融资主体仍未完全市场化之前,政策层面应对高利率水平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所关注。
汇率政策方面,从年初数据来看,单边升值预期以及国内外利差空间巨大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如果这一预期在未来继续强化,资本流入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持续干扰,对流动性管理不利。央行近期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分化了年初单向升值预期,在打破单边升值预期的基础上有助于实现双向波动常态化,并为未来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创造条件。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今年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等一系列金融体制改革的计划要实现与更有弹性的汇率是相辅相成、协调共进的。
综合起来看,13%的广义货币增速目标与上年持平,也足够支撑7.5%左右的GDP增速。通胀压力仍温和可控也为货币政策必要时转而稳增长预留了空间。
财政政策方面,财政政策定调积极,较去年略宽松。财政计划草案中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万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张仍保持相对稳定在2.1%。中央财政预算支出对于环保、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建支出预算计划增长9.7%,高于整体水平9.3%。财税体制改革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对结构调整有利的税收政策之外,对于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改革会有所推进,也即发行市政债试点预计会有明确进展。此外,中央代地方发债规模也较2013年增加500亿至4000亿。
前瞻地看,未来财政政策仍有扩张空间:一方面,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地铁、铁路等在内的公共基础设施需求巨大,仍具投资潜力。即使同与我国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的上世纪70年代相比,我国的路网密度也仍然差距巨大。从融资来源的角度,国际经验表明基础设施融资更宜以长期债务融资为主,而非短期融资如银行信贷。因而,加大发行长期基础设施投资债券规模是可行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外围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仍在,内需方面,投资主要驱动力量下行风险有所加大,从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角度出发,也应做好加大财政支出的预案。例如,考虑应对房地产投资下行的扩大财政支出预案。此外,针对环保、污染治理等专项投资也可通过加大债券发行规模来实现。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相配合有利于必要时保就业、保增长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