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家统计局划定“六条红线”确保数据真实,马建堂说“谁碰这个红线就是碰到了高压线”。
央广网财经北京1月2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天有一条新闻引起热议,说的是:在广东省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省政协委员吴茂珠谈及“敏感”的统计数据造假问题,两次被同组委员打断,说“这个不要讲了”,“这个不要记录了!”但她仍直言不讳,坚持讲完。
有人评论说,统计数据造假问题很既敏感又不敏感。说不敏感,因为它几乎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几乎每年、每季度,全国各地GDP之和都高于国家统计局的GDP数据,其中虽有重复统计等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统计造假。
在国新办今天上午举行的发布会上, 有记者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 怎么保证汇总上来的数据整体上是真实可靠的?怎么挤干水分?马建堂回答说,有三招对付造假. 首先是对企业数据实施联网直报。通过联网直报平台月度向国家统计系统报告数据的有近90万户企业,他们通过互联网向国家统计局直接报告企业的原始数据,通过企业历史数据的可比性、个体数据和行业数据的可比性等,判断它报送的数据是否真实。其次,原始数据报到国家统计局以后,还要依据一系列若干科学方法,根据一系列其他指标,比如用电量、发电量、货运量、税收等数据进行评估。最后要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大对这些违法违纪弄虚作假案例的曝光力度。国家统计局划定了六条红线,谁碰这个红线就是碰到了高压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
特约评论员、经济学者马光远[微博]一起来评论。统计数据造假久受诟病,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地方和国家统计的GDP数据有较大偏差,各地GDP汇总之和经常高出全国核算数十个百分点左右。近年来,屡屡有地方和企业统计造假问题被曝光、被查处,统计造假根源和动力,除了我们常说的政绩观有问题,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在作怪?
马光远: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每一次分析经济数据的时候,首先大家提到是这个数字本身是真的吗?当然,数据造假本身并不是中国特点,很多国家都会有这种情况,但是对于我们来讲,最根本的是背后有很大的利益。假数字本身带来很多好处,这是造假的原因。当然也有别的原因,比如说在统计方面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还有,对统计造假本身惩罚力度比较低也有很大关系,所以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需要在统计方法,需要我们的政机关,需要我们在总体治理造假本身方面大工夫去解决的一个系统性的话题。
现在国家统计局是划定了6条红线,谁碰这个红线就是碰到了高压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应该说近年来监管还是比较严厉的,不过统计造假也有一些新花样,除了传统的手段现在有一些地方官员并不是拿笔直接改数据了,而是把指标分解,通过层层的施压,这样造假也就更加巧妙也更难发现,为什么造假屡禁不止?最大的危害是什么呢?
马光远:数据本身是决策的依据,公共政策未来怎么样来制定,国家未来的宏观政策怎样进行调控,关键来源于数据,数据一旦造假,决策不可能准确,这是最大的问题。第二个危害就是影响公信力。
现在国家统计局对于企业数据实施联网直报,判断他报送的数据是不是真实,还有一系列其他的指标,比如说像用电量、发电量、货运量、税收等一些数据来进行评估,划定了6条红线,这样的方式对于未来的造假是不是有一定遏制作用呢?
马光远:我觉得这是一个方面,通过我们统计方法的改进,国家统计局在统计方法方面的改进,对统计数据本身的甄别、判断的行为我觉得都应该值得肯定,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但是,为什么会出假的数字,为什么假的数字会屡禁不绝,还是得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怎么样来杜绝这种在数字方面谋利的行为,也就是说你有一个好的数字,会得到好处。第二,还是要加大惩罚力度,就像马建堂讲的,发现一起要曝光一起,要追责一起,那么发现以后曝光,曝光以后追责,追责以后要成典型的案例。但实施这么多年以来很少注意到一个地方因为数字造假本身官员被罢免的,甚至被追求责任的,我们很少发现,所以我真的希望像马建堂讲的能够问责一起,曝光一起,这样的话可能会让大家感受到什么呢?造假可耻,造假本身是要追究责任的,造假的成本是很高的,我想没有这么一个环境,没有这么一个机制的话,你仅仅说不能造假,我改方法,我觉得因为老鼠很多情况下总是比猫要聪明。所以关键还在体制,关键还要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