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任总理首次亮相看中国发展脉络

2013年03月18日 09:00  中国企业家网 

  从三任总理首次亮相看中国发展脉络

  2013年3月17日举行的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引来举世关注,因为是李克强就任总理之后的第一次形象展示,也因为可以透过这次机会,管窥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久时间中国的发展变化。

  而同样作为总理的首次亮相,2003年温家宝总理的答记者问及1998年朱镕基总理的答记者问,纵向对比过来,从市场、改革等角度进行对照,中国15年来的发展变化,由此可以管窥一角。在这里,可以真正读懂中国。

  谈市场

  1998年朱镕基:

  在整个问答中,朱镕基并没有针对市场进行完整的阐释,而是在其他问题中,针对市场的作用,进行了间接回答。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问题时,朱镕基针对市场上的作用加以了阐释:投资融资体制的改革。因为现在的投资融资体制主要是行政审批制度,不能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就产生了许多重复建设,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使之能够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新华社的问题时,朱镕基针对国内消费市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但是由于多年没有解决的重复建设问题,现在很多产品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即使这样,中国目前许多产品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中国钢产量达到1亿吨以上,这个市场还小吗?中国每年增加程控电话2000万门以上,世界第一,这个市场还小吗?可惜,VCD生产得太多,世界第一,卖不出去。中国现在需要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所以我们今后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农村广大市场的开发,加强人民群众关心的住宅市场的建设,这个市场大得不得了。现在中国的市场远未饱和,我们欢迎外国的投资者踊跃到中国来投资。

  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问题时,朱镕基还针对市场的发展,还提到:我们已经确定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进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03年温家宝:

  在回答布卢姆伯格经济新闻社记者的提问时,温家宝针对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体私营企业进行了回答:我们将在市场准入、税收、贷款和进出口等方面,给个体私营企业以平等的待遇。

  在同一问题中,他还提到了汇率市场的问题:至于你提到的汇率问题,中国实行的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1994年汇率并轨开始,到现在人民币的汇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增值了18%,对欧元增长了34%。我们将继续探索、完善汇率形成的机制。随着监管的加强,中国金融市场所有制形式势必会多样化,但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在回答《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对于国企市场化的方向,温家宝还指出:根本解决银行的问题是在于改革,在于建立现代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并且创造条件实行股份制。

  2013年李克强:

  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的提问时,李克强针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精准、明确的梳理:这次(国家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改革方案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当然也是简政放权。如果说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那么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不是说政府有错位的问题吗?那就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时,李克强再一次对于市场的作用进行了阐释:我之所以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完善过程中,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如果说到重点的话,那就是围绕我前面讲的三项任务去推进能够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在金融领域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而且要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谈改革

  1988年朱镕基:

  针对改革,朱镕基在本次答问中,针对改革具体措施进行了回答。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时,朱镕基提出本届政府要实现“三个到位、五项改革”,其中“三个到位”,分别指的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进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三年的时间里彻底改革我们的金融系统;三是政府机构的改革,三年内完成,相应地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在三年内完成机构改革。“五项改革”分别是:第一是指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由于粮食库存庞大,政府财政补贴也相应增加,我们必须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第二是投资融资体制的改革。因为现在的投资融资体制主要是行政审批制度,不能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就产生了许多重复建设,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使之能够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第三是住房制度改革。停止福利分房,住房分配一律改为商品化。第四是医疗制度改革。第五是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费大于税。很多政府机关在国家规定以外征收各种费用,使老百姓负担不堪,民怨沸腾,对此必须整顿和改革。

  2003年温家宝:

  在德新社记者的问题时,温家宝提出本届政府将推进四项改革。第一项改革是农村改革。农村改革包括农村税费改革,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对农民补贴方式的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医疗制度的改革。第二是企业改革。继续把企业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致力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同时,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三是金融改革。一方面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一方面要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其建立起真正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第四是政府机构改革。这个方案大家都已经知道,关键在政府职能的转变,成败与否在此一举。

  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温家宝针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阐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们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目标。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始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两个重大问题来进行。其基本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温家宝进一步指出,本届政府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打算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重大的经济决策、重大的经济问题和重大的经济项目要经过充分论证,形成领导、群众和专家相结合的决策机制。第二,依法行政。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都要按照宪法和法律执行公务,同时又要接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和规范。第三,民主监督。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

  2013年李克强:

  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的提问时,李克强针对国家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话题将政府改革的方向进行了阐释:这次改革方案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当然也是简政放权。如果说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那么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机构改革不易,转变职能更难,因为它更深刻。所以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在回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的提问时,李克强指出:我们愿意接受全社会、接受媒体的监督。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这也是把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我们还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时,李克强再次针对改革进行了阐释: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完善过程中,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如果说到重点的话,那就是围绕我前面讲的三项任务去推进能够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他还进一步就改革的措施进行了阐释,提出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性作用,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这可以使人民更有效地监督财政收支、优化支出状况,更多向民生倾斜。在金融领域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而且要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们还要用开放来带动转型,重点是进一步开放服务业。

  对于改革的决心与勇气,李克强表示:至于你刚才说到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

  谈民营经济

  1998年朱镕基:

  (无)

  2003年温家宝:

  在回答布卢姆伯格经济新闻社记者的问题时,温家宝表示: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们政府坚定不移地方针。只要是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并且符合安全和环保的要求,我们支持和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这是扩大就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我们将在市场准入、税收、贷款和进出口等方面,给个体私营企业以平等的待遇。

  2013年李克强:

  相比前两任总理,李克强在民营经济话题上,明显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而且在多个问题的回答中,都特别提到了民营经济,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现象。

  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的提问时,李克强提出:我经常在地方调研的时候,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办个事、创个业要盖几十个公章,群众说恼火得很。这既影响了效率,也容易有腐败或者叫寻租行为,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李克强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获。

  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时,李克强再一次提到民营经济的话题,他指出:在金融领域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而且要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要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同时,推动民营资本顺利有效地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等领域,还要对社会领域的相关改革进行推进,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

  谈改革的信心与决心

  1998年朱镕基:

  这次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我委以重任,我感到任务艰巨,怕辜负人民对我的期望。但是,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虽然很怕辜负人民的期望,但是很有信心。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国人民,我相信本届政府将无往而不胜。

  2003年温家宝:

  我深知人民的期待,我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一定要以人民给我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忠实地履行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不负重望。

  2013年李克强:

  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如果说到重点的话,那就是围绕我前面讲的三项任务去推进能够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

  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

  谈自身

  1998年朱镕基:

  对于外界称我为“中国的戈尔巴乔夫”、“经济沙皇”等,我都不高兴。这次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我委以重任,我感到任务艰巨,怕辜负人民对我的期望。但是,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03年温家宝: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教育世家。我的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员。我的孩提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战火烧毁了我的全家,包括爷爷亲手办得那座小学。旧中国的苦难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从在大学学地质到从事地质工作,整整25年。这期间大部分是在非常艰苦和恶劣的条件中度过的。

  我深知,人生的艰辛,也知道国家建设的艰难。但我也树立一种信心,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一定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我在中南海工作了18年,这是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我亲眼目睹了在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面貌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全国2500个县区,我跑了1800个,这使我更深的了解了国情和人民的状况。

  在我当选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2013年李克强:

  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自古有所谓“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

  我曾经是安徽凤阳的插队知青,很难忘那一段和乡亲们度过的艰难岁月。那里当时是中国农村出了名的穷地方,也是后来中国农村承包制改革的发源地。我还记得1977年高考后,我是在田头锄地时得到高考录取通知消息的。

  正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命运,使亿万农民脱贫,也使许许多多的人出现了重大的人生转折。现在改革的重任落到了我们这一代肩上,我想我们要尽力使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使老年人安度晚年、年轻人充满希望,使我们的国家生机勃勃。

  我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讲述个人的经历,我想说的是,在我个人的经历,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李克强谈改革: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 体育NBA-热火22连胜平火箭纪录 视频
  • 娱乐黄晓明招工上万人应聘 做明星身边人不易
  • 财经发改委曾想第三方公布调油价:挨骂压力大
  • 科技阿里或5月将中国雅虎归还美国雅虎
  • 博客张颐武:实现中国梦需要实干精神
  • 读书英姿飒爽:抗战时期的国军女兵(组图)
  • 教育近千学生抢修《爱情与婚姻》课
  • 育儿我国手足口疫苗试验成功保护率达95%
  • 张庭宾:中国避免深衰退须调整计划生育
  • 叶檀:没有鬼城并不意味着房价坚挺
  • 罗天昊:中国急需废除各地公路收费
  • 朱文:QWERTY键盘经济学和新贸易理论
  • 第一穷人:国五条细则出后会发生什么
  • 刘远举:以特赦换取财产公示不可行
  • 杨涛:我国面临银发金融时代的挑战
  • 黄凡:地产泡沫终有破裂时
  • 陶冬:日本贸易赤字恶化
  • 潘英丽:房地产没有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