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转基因大米上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9日 09:14  中欧商业评论

  9、转基因大米上桌

  转基因水稻或者玉米有可能在2009年端上中国人的餐桌。这一预期伴随国务院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计划的审议通过而不断升温。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计划包含了技术研发、安全管理和商业化三大部分,估计所需经费为200亿元左右。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以及猪、牛、羊等主要牲畜。

  最接近商业推广的则是转基因水稻和玉米。据悉,目前转基因水稻与玉米技术处于专家安全委员会的评估阶段,之后还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委的联席会议审批,最快将在2009年获得商业化推广的许可。

  来自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试验表明,转基因水稻试验田每公顷农田平均减少80%农药施用量,而产量平均高出6%。目前中国粮食产量为5亿吨,如果按照2020年16亿人口计算,中国的粮食需求将达到6.3亿吨。政府决策层已明确表态,未来解决粮食问题需要靠大的科技举措和生物技术。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机构(ISAAA)报告表明,转基因农作物自1996年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以来,10年时间种植面积增长了60多倍,种植的国家达22个,累计减少使用杀虫剂22.4万吨。目前全球64%的大豆,43%的棉花、24%的玉米、20%的油菜都采用了转基因技术。该组织还预计,到2015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将达到2亿公顷,是目前的一倍多。

  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中,国家鼓励各种社会资本的参与。但由于转基因技术的基础阶段研究时间漫长且资金投入较大,绝大多数企业处于观望状态。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黄大认为,中国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可以借鉴信息产业的发展模式,靠大企业、大资本和高科技的共同推动。

  10、“能力”成海外并购新目标

  金融危机引发出口下滑,中国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发展模式。过去的30年,为了满足欧美等国的超前消费,中国不惜牺牲环境,以廉价产品源源不断地供给他国。中国不但是一个制造中心,还是一个物流中心,资源和产品在这里汇集。相应地,中国已有的跨国并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关键的原材料。

  但这一模式有可能从2009年开始的5年内发生改变,产品升级迫使国内企业提高对研发的重视,跨国公司研发能力也在加快向中国转移,未来的跨国并购,针对核心技术与能力的并购将会越来越多。根据麦肯锡公司对1995~2007年中国对外投资交易背后战略原则的分析,中国公司跨国投资只有31桩是为了“获取能力的途径”,这一数值将会被大幅度改写。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上汽收购罗孚资产,都旨在推动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但在未来,收购的目的将更加侧重获取核心技术与能力。

  面对欧美一些科技类公司股价出现谷底的现状,中国那些拥有相当规模,并具备一定全球化能力的公司可能会出手,这将改变过去政府控制的实体公司占据并购主体的局面。当然,这样的并购一定会激起外国政府、民众、企业界的激烈反应,但这丝毫不会改变基本的格局。如改革开放之初外资企业通过合资的方式曲线进入获取中国市场一样,中国企业同样可以通过曲线方式进入欧美企业以获取其关键技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将加速到来。

  11、“男色”消费兴起

  如果要寻找一个2009年最值得进入的市场,男性化妆品市场就是其中之一。

  AC尼尔森(ACNielsen)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男性对仪表的日益注重,正推动全球个人护理产品市场迅速增长。中国也不例外,男性美容渐成时尚,中国男性个人护理用品市场空间巨大。

  近年来,全球男士美容护肤品的销售涨幅超过50%,在欧美国家,男士护理用品的市场份额已占到整个化妆品市场的30%以上。使用专业男士护肤品早已是欧美男士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时尚。

  在国内,目前男性化妆品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拥有近亿成熟消费者的市场,若善加引导,其前景将鼓舞人心。中国化妆品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人均化妆品消费水平仅为28元/年,这与发达国家人均36~70美元的年消费额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中国的男士护肤用品市场是一条宽阔的大道,这是一个近在眼前的真实的待挖掘的市场。”正如法国一家著名化妆品公司总裁所说,中国美容化妆品的市场除女用化妆品这一巨大市场外,男用产品市场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金矿”。

  男性化妆品市虽然不像女士产品一样花样繁多,但是盘点起来,从“清洁、护肤、须前须后水、保养、呵护头发、沐浴、香氛”等来细分,每一类产品都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有市场预测显示,2010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将达800亿元,而其中男性用品份额最少是40亿元。这是一个相当有诱惑力的市场,而根据市场规律,前几位的企业将会拿走80%的市场份额,现在是企业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