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15:54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第三部分 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

  2007年,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进一步加强。外资银行法人化改制进展顺利,证券业和保险业对外开放也取得新进展。在外资对中国金融市场参与进一步加大的同时,中资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更多的中资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机构,中资证券机构的境外并购和投资也迈出重大步伐,中资保险机构投资国际金融市场的范围和规模显著扩大。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为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金融市场的全球影响继续有所扩大。

  今后,中国将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联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优化中国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适当扩大境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规模,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质量;进一步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中资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国际市场;继续发挥金融市场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中的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资本项目的有序开放,为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一、国际收支总量扩大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和开放的体现

  (一)国际收支规模是经济开放程度的具体体现,也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开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随经济开放程度提高而增加的涉外经济交往,都反映在国际收支规模中。因而,国际收支总量与GDP的比例,是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指标之一。迅速增加的国际收支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同时,迅速增长的国际收支也对金融市场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随着对外经济联系的增多,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和交易量都会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汇率弹性的增强,涉外经济金融部门需要规避汇率风险,这将刺激汇率、利率等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二)2007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规模持续增长,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

  中国国际收支规模持续增长,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1.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5%;与同期GDP之比达到141%,比2006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比2006年上升15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顺差增幅较大。其中,经常项目顺差占主导地位,2007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在国际收支总顺差中的比重为64%,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在国际收支总顺差中的比重为36%。

  (三)2007年上半年,国际收支各项目呈现不同特点

  2007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各项目呈现不同特点,具体看:经常项目中,货物贸易顺差再创历史新高,收益项目顺差显著增加;资本和金融项目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增加,同时,证券投资逆差出现明显下降。

  货物贸易规模继续扩大,顺差增长较快。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7年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587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5,472亿美元,增长28%,进口4,115亿美元,增长18%,货物贸易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

  服务贸易规模增长较快,逆差回落。2007年上半年,服务贸易收入559亿美元,同比增长39%;服务贸易支出590亿美元,增长28%;逆差31亿美元,下降44%。

  直接投资增幅较大,净流入上升较多。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7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583亿美元,同比增长56%;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74亿美元,同比增长17%。

  证券投资逆差下降幅度较大。2007年上半年,证券投资项目逆差48亿美元,同比下降83%。逆差下降的直接原因是上半年境内机构对外证券投资规模的同比下降更为显著。

  外债余额略有增加。截至2007年6月末,中国的外债余额为3,278.02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比上年末增加48.14亿美元,增长1.5%。

  二、外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进一步加大

  (一)QFII规模进一步扩大

  2007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共批准6家QFII机构合计9.5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其中,1家QFII获批1亿美元追加投资额度,5家QFII共获批8.5亿美元新增投资额度。12月9日,为进一步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QFII总投资额度扩大至300亿美元。

  截至2007年末,已累计批准49家QFII共99.95亿美元的投资额度,累计汇入资金99.26亿美元,结汇约787.71亿元人民币。截至2007年末,QFII中的长期投资机构所获投资额度占总额度的33.7%,比2006年提高了5.31个百分点,而证券公司占比下降了7.48个百分点。43

  中国自2002年以来稳步推进QFII制度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QFII制度促进了中国资本市场投资理念的转变和先进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扩大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银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外资银行法人化改制进展顺利

  2007年,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截至2007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714.63亿美元,比年初增长47%,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4%,其中各项贷款余额951.56亿美元,比年初增长54.7%,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2.5%;负债合计1,554.23亿美元,比年初增长45%,占全部金融机构负债合计的2.3%,其中各项存款余额606.63亿美元,比年初增长68.8%,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1%。

  截至2007年末,中国银监会已经批准21家外资银行将其中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其中17家已经完成改制开业。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市场格局已经实现了由“分行主导”向“法人主导”的平稳过渡。截至2007年末,在华外资法人银行26家(下设分行及附属机构125家、支行160家);外国银行分行117家(下设支行9家)。

  截至2007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外资余额为754.01亿美元,其中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的投资完成额为207.46亿美元,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实收资本和营运资金余额为133.69亿美元,中资银行海外上市(H股)引进资金412.86亿美元。截至2007年末,共有25家中资商业银行引入33家境外投资者,投资总额212.5亿美元。

  2007年12月13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中国第一家外资村镇银行——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

  (三)外资证券类机构新设较多,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的条件进一步放宽,境外证券交易所开始设立驻华代表机构

  2007年3月,瑞银证券中方股东向瑞银集团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转让24.99%的股权。截至2007年末,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共有7家。2007年,中国证监会共批复12家证券类机构(不包括资产管理类机构、境外交易所)在境内设立外资代表处,其中上海4家,北京5家,深圳、南京和广州各1家。

  2007年,中国证监会新批准设立4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截至2007年末,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共有28家,其中14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股权达到49%,共计管理基金259只,合计利用外资17.3亿元,其中2007年外资对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增加了3.56亿元。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各有3家和4家特别会员,并各有46家和19家境外证券经营机构直接从事B股交易。45

  2007年12月29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修订后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以及新制定的《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试行规定》,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的条件进一步得到放宽。《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修改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将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取得证券从业资格的人数要求,从原来的不少于50人降低至不少于30人;二是放宽了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境外股东的条件,从原来的境外股东限于证券经营机构,放宽到金融机构和一般机构投资者,并将境外股东持续经营年限的要求从原来的10年以上降低为5年以上;三是取消了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的限制;四是明确了境外投资者参股上市内资证券公司的合法途径、股东资格和持股比例;五是修改了滞后于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部分条款。与原规则相比,修订后的《设立规则》规定的外资参股境内证券公司的准入条件更为宽松、参股渠道更为多样、监管机制更为适当,符合中国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实施证券业对外开放的一贯政策。

  为规范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机构的设立及其业务活动,2007年5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并宣布该管理办法自7月1日起施行。此后,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东京证券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韩国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设立北京代表处的申请。

  (四)外资对保险市场的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

  2007年,中国保监会批准了3家境外保险公司的市场准入申请,其中1家来自中国香港,2家来自中国台湾。截至2007年末,共有15个国家(地区)的43家外国(地区)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134个营业性机构。入世至今,共批准23家外资保险公司准入,共批准21个国家和地区的141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14个城市设立200家代表处。

  截至2007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共计29,003.92亿元,同比增长36.9%。其中,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为1,256.42亿元,较年初增加348.53亿元,增长38.4%,占比4.3%。截至2007年末,中国保险业外币资产为292.3亿美元,占总资产比重为7.4%。

  截至2007年末,全国保费收入7,035.8亿元,其中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为5.97%,比去年增加1.58个百分点。

  港澳机构方面,截至2006年末,港资通过参股中资保险公司方式投入资本142.13亿元,占全国保险公司资本总额的13.6%。截至2007年末,共有20家香港地区保险公司设立了27家代表机构。46

  (五)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比较活跃

  据万得(WIND)咨询不完全统计,2007年,外资新参股上市公司48家,其中外资控股的上市公司有4家。截至2007年末,外资参股的上市公司(含B股公司)共128家,其中外资控股的上市公司(含B股公司)共17家。

  (六)外资对黄金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

  200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黄金交易所在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的情况下引进在华外资银行作为会员。此举将加强国内外黄金市场之间的联系,促进国内黄金市场的发展。

  按照《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补充协议,2007年共有3家中国内地与香港合资期货公司获准成立。47

  自2006年引入做市商制度后,2007年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市场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07年末,在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上,外资做市商银行机构数占比41%,同比上升7.9个百分点。外资银行机构数由于部分外资银行改制为独立法人以及风险和成本控制等原因,数量有所下降,占比为52%,同比下降8.8个百分点。2007年,在银行间外汇远期市场上,外资银行交易量占比33%,交易量同比增长19.01%;在银行间外汇掉期市场上,外资银行交易量占比为48%,交易量同比增长378.6%48。2007年,在银行间外币/外币交易市场上,外资做市商银行交易量占做市商银行交易总量的97%,交易量同比增长15.8%;外资会员银行交易量占会员银行交易总量的35%,交易量同比增长630.6%。

  外资机构还参与本币衍生品市场。2006年2月9日,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正式开展,截至2007年末,已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交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风险管理制度等材料的市场参与者66家,其中外资机构30多家。2007年11月1日,远期利率协议业务正式开展,截至2007年末,已向交易中心提交备案材料的市场参与者为24家,其中外资机构有8家。

  2007年,外资通过银行间市场进行资金融通的数额显著增加。从融入资金方面看,2007年外资或合资机构从银行间市场共融入资金7.31万亿元,同比增长164.8%;从融出资金方面看,2007年外资或合资机构从银行间市场共融出资金3.35亿元,同比增长174.7%。

  2007年,外资银行继续参与银行间衍生品市场交易。从融入资金角度看,2007年外资或合资机构通过银行间债券远期交易累计融入资金223亿元,占全部交易量的8.9%;从融出资金角度看,2007年外资或合资机构通过银行间债券远期交易累计融出资金68亿元,占全部交易量的2.7%。

  2007年,外资机构还积极参与基准利率市场建设。截至2007年末,Shibor的报价银行团由16家商业银行组成,其中外资银行有3家;共有14家机构对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业务进行报价,其中有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两家外资机构。

  专栏 3.1 挪威中央银行在上海设立代表处

  2007年11月6日,挪威银行(挪威中央银行)上海代表处正式开业。这是继伦敦和纽约之后,挪威银行在海外设立的第三家分支机构。挪威银行成立于1861年,总部设在奥斯陆。挪威银行下设投资管理部(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NBIM),负责运作近4300亿美元资产50的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Fund-Global,GPFG)、挪威投资组合(Investment Portfolio)以及挪威政府石油保险基金(Government Petroleum Insurance Fund),因而受到市场广泛关注。挪威银行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在亚太地区的投资,便于处理与外部资产管理者的关系,并在当地开展市场调查活动。2006年10月26日,挪威银行获批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资格,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拥有中央银行背景的QFII。

  NBIM投资海外市场的基本策略是,投资不得含有战略目的,不谋求获得对公司的控制权,或操纵单个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根据相关投资章程规定,NBIM对单一公司总股本的最高持股为5%,对单一公司内有投票权的股份持有比例也不超过5%。根据2007年第三季度报告,NBIM投资组合中股票占45.4%,债券投资占54.5%,在亚洲的投资比例约为总资产的20.3%。三、中资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参与力度加大

  (一)中资金融机构境外经营和投资取得显著进展

  1、中资商业银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在多方面取得突破

  截至2007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走出去”成效明显,共有5家中资银行控股、参股9家外资金融机构,有7家中资银行在海外设立60家分支机构,海外总资产2674亿美元。51

  2007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步伐。中国工商银行莫斯科分行开业,中国银行在英国设立子行,交通银行设立法兰克福分行、澳门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悉尼代表处开业。2007年11月,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批准招商银行设立纽约分行,这是美国1991年颁布实施《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后批准的第一家中资银行营业机构。52

  2007年,中资银行更多地使用并购方式开拓国际市场。2007年,并购(或投资参股)或拟并购(或拟投资参股)海外银行的行为共有6起,其中,中国工商银行4起,中国民生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各1起(见专栏3.2)。

  2007年,监管部门积极支持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境外投资。3月,银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信托公司受托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信托公司募集投资者的人民币资金及外汇资金进行境外证券投资;5月,经商外汇局,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将银行类QDII产品投资范围拓宽至股权类产品,明确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可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等。截至2007年11月底,共有21家境内商业银行获得总计166亿美元代客境外理财购汇投资额度。2007年获批QDII额度的商业银行有7家,其中外资银行5家。53

  2、中资证券机构的境外并购和投资迈出重大步伐

  2007年5月,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完成对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增资2.8亿港元的相关工作,并将该公司更名为“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10月,中信证券计划与贝尔斯登公司开始全面战略合作。根据双方的合作预案,中信证券以2%的股权换得贝尔斯登6%的股权,价格分别为两家公司2007年10月19日前5个交易日的股票平均收盘价格。双方还计划整合双方在亚洲(非中国大陆)的业务并在香港设立合资公司,出资比例为50%对50%。54

  2007年6月,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证监会批准,在香港设立海通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设海通证券(香港)经纪有限公司、海通融资(香港)有限公司和海通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并就证券交易、期货合约交易等相关牌照向香港证监会提出申请。截至2007年底,已有9家内资券商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运行情况良好。55

  证券业境外投资试行办法出台,证券业境外投资迈出重大步伐。2007年6月,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对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等证券类经营机构境外证券投资业务进行规范。截至11月底,共有5家基金公司获得195亿美元投资额度,其中4家为2007年新批。2007年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获得50亿美元投资额度。证券类QDII已经成为QDII最重要的实施主体。56

  3、中资保险机构投资国际金融市场的范围、规模显著扩大

  截止2007年底,中资在境外共设立了42家保险营业机构,9家保险代表处或联络处。境外保险营业机构以产险公司为主(19家),其次分别为保险集团控股公司或综合性保险公司(7家)、保险中介公司(6家)、寿险公司(5家)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3家),再保险公司和保险自保公司各1家。中资境外保险机构(营业和非营业)主要分布在香港地区,有26家机构,其次主要分布在英国和美国,分别有9家和6家保险机构。中资在境外设立保险类机构的主要特点是:机构跟着业务走,业务规模普遍较小,设立区域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

  2007年7月,人民银行、保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机构在总资产的一定比例内,以自有外汇资金或购汇进行境外证券投资57。《办法》允许保险公司通过委托管理方式,将不超过总资产15%的资金投资境外,并将境外投资范围从固定收益类拓宽到股票、股权等权益类产品,支持保险机构自主配置、提高收益58。截至2007年11月底,共有18家保险公司获得71.66亿美元的境外投资额度。2007年获批QDII额度的保险公司有16家59。

  专栏3.2 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并购(或投资参股)新进展

  中资金融机构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尝试海外并购(或投资参股)。1984年9月,中国银行收购了澳门大丰银行50%的股权。其后,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外市场的并购(或投资参股)发生了多起。与以往相比,2007年中资金融境外并购(或投资参股)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金额大。国家开发银行参股巴克莱银行,参股资金近30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交易金额预计达到54.6亿美元。二是次数多。2007年中资金融机构境外并购(或投资参股)共发生了八起,是次数最多的年份。三是分布行业广。2007年,中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均有机构参与境外并购(或投资参股),如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换股,中国平安参股富通银行等。四是并购和参股对象不仅限于亚洲。以前中资金融机构境外并购(或投资参股)均发生在东南亚,而2007年的境外并购(或投资参股)已走出了亚洲,在美国、欧洲和非洲均有发生。

  2007年中资金融机构境外并购(或投资参股)呈现以上特点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中国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很快,对中资金融机构境外服务提出了新要求。第二,中国金融改革成效显著。国有商业银行经过注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上市后,资本实力大大增强,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保险机构的实力和经营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中资金融机构初步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另外,人民币升值也是推动中资金融机构境外并购(或投资参股)的一个因素。

  (二)中资企业以股权形式融资规模回落,但登记外债余额增长较快

  1、中资企业境外筹资规模回落

  2007年1—9月,经证监会批准,全国共有4家公司首次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10家公司增发境外上市外资股,1家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累计筹资81.55亿美元。截至2007年9月底,共有151家公司首次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其中52家公司增资发行,6家发行可转换债券,5家公司退市。截至2007年9月底,境外上市外资股共募集资金1030.47亿美元。60

  2、中资企业登记外债余额增长较快,中资银行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截至2007年9月末,中国外债余额为3,457.0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7%;其中,中资企业登记债务余额为47.37亿美元,占登记外债的2.1%,同比增长26.5%。

  2007年4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对公众发行期限为7年、金额达117亿港币的长期债券。

  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1月14日发布公告,内地金融机构经批准可在香港发行人民币金融债券。6月,国家开发银行在港发行期限2年、票面年利率为3%的人民币债券50亿元。这是境内金融机构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的第一只人民币债券。其后,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在港成功发行20亿元和30亿元人民币债券。61

  (三)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较多,中国正积极探索拓展外汇储备投资渠道

  截至2007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53万亿美元,增加4,619亿美元。在外汇储备的管理上,中国始终以确保国家外汇资产安全,流动与保值增值为根本原则。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已形成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储备经营管理体系。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海外高评级的政府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债券等,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将始终坚持长期及战略发展的经营理念,积极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2007年9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按照依法合规、有偿使用、提高效益、有效监管的原则,积极探索和拓展国家外汇资产投资的渠道和方式(见专栏3.3)。

  专栏3.3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于2007年9月在中国北京正式设立,是从事外汇资金投资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金为2000亿美元。该公司秉持“依法合规、有偿使用、提高效益、有效监管”之经营理念,实行自主经营,商业化运作,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力争实现合理的长期投资回报,主要从事境外债券、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投资及按照国务院的安排进行境内国有重点金融机构股权投资。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执行委员会、监事会。董事会是该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由11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5名非执行董事、2名独立董事和1名职工董事。执行委员会负责该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由7人组成,分别负责该公司的投资决策、风险管理、内控合规、财务、审计等部门工作。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包括监事长和3名外部监事、1名职工监事。同时,该公司设立了投资决策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科学的投资决策、风险管理机制。该公司还将设立由国际资深经济、金融、投资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国际咨询委员会,以对该公司的重大发展战略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高度重视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同业之间的沟通、对话与合作,遵守和维护国际惯例、规则及投资地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商业化运作原则,在不损害商业利益前提下增强该公司透明度,积极稳妥处理公共关系,保持良好市场形象。

  (四)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取得了较好收益

  2006年5月1日,规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正式颁布生效,对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的范围和比例作了规定。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采用委托投资方式。按照《暂行规定》的规定程序,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公开选聘了10家境内外专业投资机构和2家银行作为境外投资管理人和资产托管人。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品种包括美国股票组合、全球股票组合、全球债券组合、香港股票组合和现金管理组合5大类。2006年12月,首笔委托资金划拨,境外委托投资运作正式启动。

  截至2007年12月31日,境外委托投资累计投入本金16.6亿美元。按基准货币美元计算,自委托以来境外委托投资总体取得了21.5%的收益,2007年以来取得了19.4%的收益(数据未经审计)。62

  四、中国金融市场继续融入国际金融市场

  中国金融市场在全球所占份额仍然不高。随着中国经济与外界联系日益增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上升,中国金融市场继续融入国际金融市场。

  (一)中国债券、股票、黄金、期货等市场规模的全球占比有所上升

  1、中国国内债券市场成长迅速,在全球国内债券市场中位居第七位,商业银行债和企业债占比依然较低

  中国国内债券市场快速成长。截至2007年6月末,中国国内债券市场余额为1.368万亿美元,比2006年末增长15.5%,占全球国内债券市场余额的2.58%,比2006年末上升0.25个百分点,位居全球第七位63。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交易的债券品种结构看,国债和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占比仍然较高,而商业银行债和企业债的占比较低,这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差异。

  2、中国股票市场规模的全球占比提高

  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统计,截至2007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为36,943.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2.7%,市值增幅列全球第一;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为7,845.1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4.2%,市值增幅列全球第二。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总市值为44,788.67亿美元,占全球股票市场市值的7.38%,占比较2006年末提高5.12个百分点。

  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统计,200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含投资基金,下同)为40,700.72亿美元,同比增长450.9%,成交额排名第七位(比2006年提高8位);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为21,024.44亿美元,同比增长396.2%,成交额排名第十一位(比2006年排名靠前了八位)。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为61,725.16亿美元,占2007年全球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的6.15%,占比较2006年末提高4.49个百分点。

  2007年,中国A股市场合计融资7,668.39亿元,其中首次发行融资4,590.62亿元,再融资3,077.77亿元64,融资额约占全球股票市场融资额的11.46%,融资额占比较2006年提高8个百分点。

  3、中国期货市场一些品种的交易量全球排名靠前

  2007年,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铜期货交易量与LME 和COMEX铜期货交易量(按成交吨数计算,下同)之比为1:7.2:0.5;SHFE铝期货的交易量与LME铝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45.3;SHFE橡胶期货的交易量位居世界第一位,是TOCOM橡胶期货交易量的6倍。

  2007年大连商品交易所(DCE)玉米期货的成交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交易量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和东京谷物商品交易所(TGE)玉米期货的成交量之比为1:11.6:0.78;DCE大豆期货成交位居世界第二位,与排名第一的CBOT和第三位的TGE大豆期货成交量之比为1:9.1:0.13;DCE豆粕期货与CBOT豆粕期货成交量之比为1:1.7。

  2007年郑州商品交易所(ZCE)白糖期货的成交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交易量与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原糖期货的成交量之比为1:2.4;棉花期货交易量与NYBOT棉花期货交易量之比为1:9.7;小麦期货的成交量与CBOT和美国堪萨斯商品交易所(KCBT)小麦期货的成交量之比为1:6.8:1.5。

  尽管中国期货市场的某些品种交易量排名靠前,但由于目前参与者仍以国内为主,其国际影响与其全球排名尚不相称。

  4、中国黄金市场以场内交易为主,主要交易品种是现货,场内日均交易量相当于伦敦金银市场协会日均清算量的1.2%

  上海黄金交易所以黄金现货为主要交易品种。2007年上海黄金交易所累计成交黄金1,828.13吨,同比增长46.3%,日均成交量为7.55吨65。2007年伦敦金银市场协会黄金日均清算量为2,029万盎司,约为631.14吨66。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的日均成交量相当于伦敦金银市场协会的1.2%,比2006年上升0.43个百分点。

  (二)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价格走势的关联性有所增强

  1、中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仍呈扁平化特点

  2006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曲线呈现明显的扁平化或倒挂的特点,该特点在2007年得到较大修正。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由于2007年中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基本同步走高,因此其国债收益率曲线仍呈扁平化特点。

  2、中国外汇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交易价格走势基本一致

  随着银行间外币/外币即期交易市场推介的扩大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市场主体日渐增加,市场效率也不断提高。2007年,银行间外币/外币即期市场上主要外币对,例如欧元/美元、美元/日元等,交易价格的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一致。

  3、中国股票市场2007年股指涨幅远高于其他主要股票市场

  2007年末,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分别报收于5,261.56点和1,447.02点,同比分别上涨96.7%和162.8%。在全球主要股指中,中国主要股指2007年涨幅最高。

  4、中国期货市场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一致

  2007年,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铝期货与伦敦金属交易所和纽约商业交易所的铜、铝期货的价格走势基本一致。根据我们的统计分析结果,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特别是2005年7月21日中国汇率制度改革成功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价格发现功能逐渐完善。上海期货交易所在铜期货价格上与国际主要交易市场价格相关度很高,并逐渐增强;三大交易市场的期铜价格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伦敦金属交易所在期铜的国际定价中仍居主导地位,上海期货交易所对伦敦金属交易的正向价格引导作用初步显现;在期铜市场上,上海期货交易所已超越纽约商业交易所,成为全球第二大期铜定价中心,但其影响力仍远小于伦敦金属交易所。

  2007年CBOT大豆期货与大连商品交易所(DCE)大豆期货、CBOT玉米期货与DCE玉米期货、CBOT豆粕期货与DCE豆粕期货价格走势基本一致。

  郑州商品交易所(ZCE)小麦与CBOT小麦,ZCE棉花、白糖与NYBOT 棉花、白糖的期货价格走势基本一致,但又表现出自身的独立性。

  5、中国黄金市场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保持一致,国内与国际黄金价差减少

  2007年,中国黄金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紧密联动,行情走势基本一致。自2004年8月推出黄金现货延期交收(T+D)品种后,2007年11月5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又推出延期交收品种Au(T+N1)和Au(T+N2),黄金延期交收品种交易量在黄金交易总量的占比为49.2%,比2006年上升2.9个百分点,大量企业通过延期交收合约进行套期保值操作。2007年3月1日,交易所延长了原有夜市的交易时间,使得国内黄金交易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促进了国内外市场联动。在以上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交易所投资性交易比重逐渐增加,国内外价差进一步缩小。2007年国内外黄金价格的平均价差幅度为0.21元/克,较上年减少0.08元/克,下降27.6%(见图3.1)。67

  专栏3.4 境内外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的相互影响

  目前,人民币兑外币衍生产品市场主要有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的远期和掉期、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人民币期货和期货期权等产品。

  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是1996年在香港、新加坡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自发产生的场外远期外汇交易,2007年继续较快发展。由于是场外交易,市场上并无NDF交易量的权威统计,有关市场人士估计,2007年NDF日均交易量增至30亿美元左右,仍远大于国内市场人民币远期掉期交易量之和。从价格看,境外3个月期人民币NDF的2007年开盘价为7.7080,年末收盘7.1760,年内人民币升值7.41%,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从路透上的报价情况来看,境外人民币NDF短、中、长期品种均有报价,其中1年以内各品种报价较为活跃,成交应主要集中在这些品种上。

  2007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人民币衍生品交易总体仍然低迷。全年仅人民币/美元的期货合约有成交,主要为3个月以内短期合约;每月交易量很小,多则2亿美元,少则不足千万美元,远低于境外NDF和国内市场。由于流动性差和缺少客户需求,2007年2月,做市商汇丰银行停止了在CME市场的报价。2007年,CME主力合约3个月期品种开盘价为7.7244,年末收盘7.1979,年内人民币升值7.32%(见图3.2)。

  2007年,境内外市场人民币价格都呈现明显的升值走势,大体上NDF的价格最低,CME价格处于中间,国内价格最高,表明境外人民币升值预期仍然高于国内。但有些交易日受国际上有关政治事件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压力会骤然加大,CME价格处于三者中的最低水平。

  根据我们的统计分析,2007年境外NDF、美国CME、和境内银行间市场3月期人民币价格相互影响,三个市场价格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其中,境内银行间市场与境外NDF的价格联动性尤为显著。

  在人民币尚未完全实现自由兑换条件下,境外人民币衍生品交易到期结算以国内公布的中间价为依据,只能用外币进行结算,这对其价格影响力和发展空间构成约束。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货币的境外NDF交易也验证了这一点。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衍生品交易从无到有,规模快速增长,已经在保值避险和发现价格上发挥了良好的作用。随着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外汇市场产品和交易主体的不断丰富,境内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必将不断扩大,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成分不断增加,境内市场也会在国内外市场的互联互动中发挥更大的价格影响力。

  (三)中国金融市场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创新

  2007年,中国金融市场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

  一是交易产品创新。2007年8月1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实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公司债券发行正式启动。截止2007年末,共有3家上市公司成功发行了公司债,发行规模112亿元。期货市场先后推出了锌、菜籽油、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棕榈油等4个商品期货新品种。黄金期货、股指期货筹备进展顺利。首个黄金投资信托产品的信托计划正式设立。银行间市场推出远期利率协议业务,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正式推出。

  二是交易方式创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紧密跟踪国际市场上交易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发和完善新一代外汇交易系统,支持做市商报价驱动机制下的竞价和询价交易等功能。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固定收益证券综合电子平台,采用系统集中交易和协议交易两层市场结构,支持债券现券竞争性做市商制度,建立卖空机制,支持灵活结算模式。

  三是市场制度创新。国务院颁布《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中国证监会配合推出《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和《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等法规,完善了期货市场的法律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同业拆借管理办法》,以更加开放的政策促进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品主协议》的颁布,是中国银行间市场加强自律管理的重要标志,将有助于促进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五、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服务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根据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中国将积极稳妥主动地推进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为中外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中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创造良好氛围。在金融市场发展和开放过程中,中国将加强风险防范,特别是防范游资对金融市场可能形成的冲击,促进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中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联通性和安全性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整合提高了市场效率,促进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加强。因此,有必要加强中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联通性和安全性。

  一是顺应国际金融市场托管清算结算系统的发展趋势,考虑到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中国金融市场托管清算结算系统的一体化整合采取分步骤、分层次策略。二是尽快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托管结算体系。三是顺应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日益开放的内在需求,着手规划和建设境内外币支付清算系统、人民币跨境及境外支付清算系统。

  (二)优化中国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适当扩大境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规模,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质量

  从国际经验看,优化参与者结构可以在推进金融市场创新的同时,促进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随着国内经济金融与国际经济金融联系的日益密切,国内金融市场日渐成熟,可以考虑放宽或者取消一些限制。

  一是外汇市场参与者进一步向境外机构开放。目前,中国外汇市场的境外交易成员只有中银香港和中银澳门,而且这两家机构的引入只是因为它们作为境外人民币清算行需要进行人民币资金头寸的平盘。可以考虑进一步引入境外机构参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外汇交易。

  二是债券市场产品更加多样化,吸引多层次融资者和投资者。逐步改变发行者集中于财政部、开发性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的格局,推动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发展。发展多样化债券产品,特别是发展浮动利率产品、利率衍生品,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提高债券市场效率。

  三是股票市场可以考虑允许外资企业、外国企业发行上市,以增加境内股票市场与境外市场的融合度,提高境内市场质量。

  四是黄金市场要完善外资会员的相关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外资会员连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作用。

  五是优化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促进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队伍的形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合规运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推动相关企业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参与金融期货业务。

  (三)进一步加强国际监管合作,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中资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国际市场

  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防范金融风险。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中资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国际市场。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合资公司;积极推动内控制度良好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国际金融市场,通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熟悉和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资本项目有序开放,为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目前,中国已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但对资本项目仍实行一定管制。近年来,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深化改革,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各国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资本项目交易可分为7大类43项。截至2007年末,中国一半以上的资本项目交易已实现可兑换,严格管制的不足一成半。

  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在当前国内国际环境下,资本项目有序对外开放,有利于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及其与国际市场接轨,便于市场主体扩大对外投资,分散风险、提高收益,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下一阶段,中国将以放松资本项目交易限制、引入和培育资本市场工具为主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依照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留有余地的原则,分阶段、有选择地放宽资本项目交易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近期将取消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和资金汇出核准,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积极支持境内企业和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即对外实业投资),稳步推进实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更好满足居民个人财产性收入增长和多元化投资的用汇需求;研究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等债务工具的政策;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引导和规范境外长期资金进入境内资本市场。

  专栏3.5 国际金融资讯服务市场与新华08系统

  (一)国际金融资讯服务市场的发展现状

  目前,彭博通讯社(Bloomberg L.P.)、路透集团(Reuters)、汤姆森集团(Thomson Corporation)和道琼斯公司(Dow Jones)等机构基本主导了国际金融资讯服务市场。2007年4月的一项数据显示,在国际金融信息的终端市场,彭博通讯社的市场份额为33%,路透集团为23%,汤姆森集团为11%,道琼斯公司为4%68。

  2007年,国际金融资讯服务市场出现了强强联合的态势。一是汤姆森集团并购路透集团。通过业务整合,汤姆森集团和路透集团实现了优势互补,新集团将持续向电子金融和专业信息提供商的定位转型,通过营销渠道的整合,实现对用户和市场的全方位覆盖,通过人力和品牌的整合,大幅提高其竞争力。二是道琼斯公司股东批准新闻集团对其收购计划。新闻集团并购道琼斯公司,意在进一步优化新闻集团的产业结构和市场布局,进一步扩大产品和服务的覆盖范围,全面增强竞争力,确保其在传媒业的霸主地位。

  (二)新华08金融信息综合服务系统进入金融资讯服务市场

  2007年9月20日,新华社开发的金融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新华08投入市场运行。新华08是基于现代通讯技术为金融业务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具有高效提供实时资讯、历史数据及相关分析工具等功能,其发展目标是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信息综合服务系统。69

  新华08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中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信息源,特别是有利于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有利于形成权威客观的关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金融市场的信息发布平台,特别是有利于中国及时向世界传递自己的声音;有利于进一步增加金融市场的透明度,从而更有利于投资者对金融市场信息的获取。总之,新华08系统进入市场,将增强国际金融资讯服务市场的竞争性,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增进金融资讯服务消费者的福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