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L扭亏 国际化实践“鹰的重生”(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5:27 华夏时报
在开始重组的时候,我们是决定留用一部分人员的,但是谈判时间太长,谈判变得更加复杂,最后选用一次性裁员,补偿所有人员,然后再返聘部分人员的方式完成了人员重组。在整个重组过程中,我们付出的人工费用大概在80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8亿)左右。 重组之后,我们目前在欧洲多媒体和通信业务两个中心一共有160多人,其中包括深圳业务平台和在欧洲工作的员工,较之前的400多人的团队缩减了三分之一。 另外,虽然整个组织随着重组开始,都已步入有序的状态中,但还是要有资金投入去维持这个系统的运营,这部分的费用支出也相当大。 还有一个是,重组完成后销售模式的改变,导致原来的库存、客户和售后服务等都面临新的调整,对该部分系统原有体系的调整也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一些主要的经销商要重新逐个去谈。最终为了完成本次重组,我们总共付出了大概2.3亿到2.4亿欧元费用,这其中包括经销商变动带来的损失。 水皮:这部分损失的经销商现在有没有全部回归?对TCL在欧洲的销售有没有带来影响?未来在欧洲市场上是否还是以运作汤姆逊品牌为主?有没有想过导入TCL品牌。 李东生:一些大的经销商基本上都已经谈成。目前,我们在欧洲的销售主要是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建立大客户制度,并大力开发欧洲潜在的VIP客户,并通过有实力的大客户的营销体系在泛欧洲地区继续扩大TCL品牌影响力,像家乐福、Dixon、欧尚等大零售商。 欧洲市场在2007年上半年的业务很少,新的业务关系都在建立过程中。但从第三季度起业务量已经有所恢复,第四季度的业务量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其中销售额虽然比预期的低些,但利润率比预期高。 目前在西欧市场,导入一个新品牌的难度很大,基本上95%的市场都已由平板电视占领,CRT彩电空间很小,要导入TCL品牌彩电进去比较困难。我们主要以运作汤姆逊品牌为主,这个品牌在法国、西班牙、德国的影响力比较大,可能在英国比较弱些,但目前整体来说,我们对于重组之后的欧洲业务还是很有信心。 “海外市场有很多潜规则” 水皮:TCL在国际化道路中,有没有可以给其他企业做借鉴的教案?你个人对有欲望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有什么样的建议? 李东生:我们很乐意帮助其他企业少交学费,但现在对TCL国际化的定性,可能为时尚早,毕竟现在还没有到对TCL国际化作总结的时候。 对于其他企业的建议,我在过往的3年中谈过多次,现在也没有什么变化。首先,我觉得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对大的宏观环境要有了解,对市场的机会和挑战要了解,对并购的方案要符合实际。 我们在收购汤姆逊的时候,就没有料想到国际彩电市场的变化会这么快,平板电视迅速取代显像管电视,成为主流。我们本来是看中汤姆逊的一项DLP微显技术,这个技术对PDP(等离子)会很有竞争优势,现在回过头看,我们当时太乐观了,对产品和技术判断失误。 但从战略判断上,我们并没有错,走国际化道路,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是正确的选择,我们主要是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并购对方,而不是通过现金收购对方,这样对于企业的资金就不会造成压力。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