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TCL扭亏 国际化实践“鹰的重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5:27 华夏时报

  本报总编辑水皮对话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局主席李东生

  一元复始。走过初期国际化的低潮期,对于TCL来说,2008年或将是其崭新层面上的国际化元年。

   新出炉的2007年TCL年报显示,剔除可转换债券公允价格变动之后,去年公司实现整体盈利达3.10亿,并将实现摘 “ST”帽子的预期。在TCL国际化进程回暖的过程中,李东生作为TCL集团的领军人物,对于企业国际化有深刻的反思,对其他想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有一番发自肺腑的“忠言”相赠。

  3月14日,《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与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局主席李东生就TCL国际化3年过往后的“重生之路”,进行了一场深入对话。

  欧洲业务重组漂亮翻身

  水皮:TCL在欧洲的业务重组进行得很顺利,基本上很低调就处理掉了,现在来看重组的效果还不错,你们是怎样做到的?经过重组之后的欧洲业务中心有哪些变化?

  李东生:我们当时在选择欧洲的重组方案的时候,兼顾了社会责任和重组成本,是多方面的考虑。当时决定重组的时候,为了避免法国公司的恶性破产,采取了比较平稳的重组方案。当时我反复思考如何重组,也进行了反复的方案评估,在各个方案间的取舍是很困难的。对于TCL来说,可以承受一次重组的成本,但是很难再次承受。

  在实施重组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在企业内部进行了大的人事调整,欧洲的团队人员数量减少了,欧洲业务中心很多的工作都减少了,比如实施“无边界集中”的离岸经营模式,一些服务和支持性工作主要由中国总部这边来发展。

  对欧洲的供应链我们也进行了改进。新欧洲业务中心一成立,就撤销了分散在欧洲各国的8个仓库,实行工厂生产到客户终端接货的按单操作,倡导零库存管理。

  我们面向欧洲的产品主要由当地的工厂生产。比如,波兰生产基地生产和交付产品,而波兰工厂的零配件则由中国这边提供,在这个流程中间,大部分的库存就不存在了,成本大量节约了。

  依托全新的欧洲业务平台我们借助“无边界集中”的经营模式,在组织结构、运营成本、供应链整合等方面狠下工夫,最终推动欧洲业务走出困境。

  水皮:TCL重组欧洲业务与明基的结果完全不同,我记得当时,在一次论坛上,你向宏碁的施振荣请教欧洲的业务重组问题,但是他并没有给你答案,现在你们重组业务成功了,而明基则退出了欧洲市场。

  李东生:我们是邀请过他来做TCL国际化的顾问,但是他当时没有答应,他当时跟我说,以后有什么事,可以保持沟通。我估计明基可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重返欧洲。

  水皮:在TCL重组欧洲业务的时候,最大的负担是什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的?

  李东生:裁减人员的经费是最大的负担,当时欧洲业务中心有400多名员工,按照欧洲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我们在重组协议里需要对被裁人员支付高额的补偿费用。欧洲的工会势力很强大,它会跟你谈很多额外的补偿条款。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额外补偿条款,那谈判的时间就会拉长,最终的结果还是会增大重组的负担。

 [1] [2] [3]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