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大环保格局渐行渐近(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02:01 21世纪经济报道

  于是,从2004年开始,“环保风暴”这个新鲜名词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以强调维护宏观调控措施为执法保障,以环境保护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细部法规条文为执法依据,以媒体曝光、公众参与和强化环保执法为手段的技术性举措使环保总局第一次走向公众领域前台。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环保总局开始逐步告别弱势影子,试图用更多的技术性手段来解决环保问题。这种强调执法路径和执法手段选择的显性环保格局一直持续到2007年。

  在这个过程中,环保总局首任局长解振华因为“松花江污染事件”引咎辞职——但他依然收获了“将环保总局局长这个冷位置坐热了”的评价。而周生贤、潘岳等新型环保官员也以其凌厉的风格走向前台。

  但他们仍然面临一个问题:在经济发展成为举国共识的前提下,环境保护应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定位出现?

  体制困局走向明处

  2006年底,河南省分管环保的副省长张大卫在对一个县的环保工作进行考察时,面对摄像机镜头批评当地环保局长说,“当猫不拿耗子,老百姓要你这只猫做什么?”这句话成为当年的年度名言。

  而在这背后,国家环保总局的官员们却饱感执法辛酸,“非但企业不执行环保法律,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地方环保局也在袒护企业。”

  2007年2月,新一轮的环保风暴准时启动,多家高污染行业受到环保总局严厉处分,一时之间,“环保总局正在成为明星部委”的说法开始出现。但也就是在此前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风暴式执法已经走进困局,环保总局能够动用的所有技术手段都已经用完。”一语击起千层浪。

  事实证明,“环保风暴”就此告别民众视野。

  但这并不意味着环保执法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弱化。潘岳说,经过多年大规模高密度的“环保风暴”,中国的环保事业已经告别了民众启蒙阶段,而是进入到利益博弈和体制创新阶段。这是一个清晰的路径判断。

  与此同时,民众开始意识到,仅仅依靠环保总局不可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双赢:在这个时间段内,“环保总局升格”以及对地方环保部门实施垂直管理的说法开始升温,而环保总局向华东、华北等五个大区派出区域督查中心也被视为“垂直管理”的尝试。

  但最终收获效果仍然不大。潘岳在多个场合说,中国的环保问题并不是只有将环保总局变成环保部这一个解决路径。而美国环保协会会长Fred Kruppg也说,中国环境的问题并不是说强化某一个部门权威就能解决,而是要选择一个途径,正式将环保问题纳入国务院的决策体系之中。

  在2007年的下半年,国家环保总局开始出台多项政策——在后来被定为环保绿色政策体系的多个细则文件中,该局与银监会确定针对污染行业的信贷限制、联合证监会对污染行业实施上市和再融资限制以及联合保监会出台绿色保险制度等。

  在这个环节中,一个突出的技术特征开始出现,环保总局已经开始跳出部委执法单一性的困境,而是试图将环保工作更多地与其他部委权限进行交织,从而塑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环保格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