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鲜明地提防过热防通胀(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00:11 中国经济时报
二、上半年价格上涨压力较大,下半年涨价压力会逐步减弱。一方面,去年三季度生产和流通环节的上游产品价格开始上扬,价格翘尾因素对2008年价格形势会产生后续影响,加之今年1月份南方冰雪灾害导致的新涨价影响,因此今年1-2月份乃至上半年食品价格和消费价格的走高趋势仍会比较明显。另一方面,下半年价格翘尾因素会逐步减弱,更重要的是,去年5月以来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扶持短缺农产品生产的政策在今年下半年会集中产生效果,猪肉、蔬菜和食用油的生产将恢复,供给会明显增加,进而会减轻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有利于稳定全年的消费价格。因此,预计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会回落,全年消费价格涨幅有可能控制在2007年的水平。 三、农产品特别是食品价格存在周期性波动和攀升趋势。客观地看,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农产品特别是食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和趋势性攀升,将会是长期现象。这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无疑将起到积极健康的作用。同时,食品涨价突出反映了农产品生产流通的新矛盾。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和比较利益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而风险分散机制匮乏的矛盾日益凸显,农业生产经营与流通方式落后的问题日趋明显,农产品供求紧平衡的局面开始出现,部分农产品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正在提高。这些因素容易过度刺激或抑制生产,并引起相关农产品价格较大涨落。特别是近两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刺激粮食出口增加,国内粮食供给减少,拉高国内市场粮价,今年仍要警惕出现新一轮粮价上涨及其对食品价格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研究解决如何适应农产品供求、食品市场流通格局的新变化,改善农产品生产流通方式,稳定食品价格。 四、要素成本上升趋势不可避免,对稳定价格带来新的压力。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劳动力和环境补偿等要素成本必然上升,逐步成为推动我国价格上涨的中长期因素。目前,我国资源价格体系还没有真正反映资源稀缺性、供求关系和环境代价,要素成本仍然偏低。只有深化资源价格体系改革,才能促进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减排,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产品供给,进而降低相关产品价格。但是这种降价需要一个过程,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在短期内会加大下游产品的涨价压力,也是需要注意的。 中国经济时报:你觉得应该如何应对价格上涨压力? 卢中原:成本推动型、需求拉动型、国际输入型和体制转轨型因素,都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在现实中这些因素难以截然分开,但在一定时期,某种因素会比较突出,需要审时度势,综合运用财政、货币信贷政策和相关的公共规制政策,针对不同类型的通胀因素加以治理。对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重在促进生产和增加市场供给,财政政策的作用更直接一些。对需求拉动型价格上涨,应着力抑制总需求过快增长,货币政策可能更有效。对国际输入型价格上涨,则应当完善避险机制和市场平抑手段,这时可能需要倚重汇率政策和物资储备制度。对体制转轨型价格上涨,既要坚持完善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又要考虑社会承受能力,把握好价格改革的时机和力度,并应着力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