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错位致2月CPI大幅回落,油价与中下游行业推高PPI

  澎湃新闻记者 蒋晨悦 综合报道 来源:澎湃新闻

  3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春节过后,2月份的商品价格纷纷回落,拉动CPI下跌。另一方面,由于去年春节在2月,故同期基数高达2.3%。在双重作用下,CPI的同比涨幅被大幅拉低至0.8%,下跌了1.7个百分点。而上一次CPI跌落至0.8%,在2015年的1月份。

  另一方面,PPI在进入上行周期后,同比增幅进一步扩大至7.8%,上游行业的价格上涨也开始推动中下游行业涨价。但已有多家机构预测,随着基数不断升高,PPI上涨即将迎来拐点。

  机构预计,3月CPI不再受春节错位和低翘尾因素影响,将有所回升。但历史上CPI伴随PPI大涨,大多是由食品价格推动,因此此轮PPI对CPI的传导作用也有限,预计不会推动CPI大涨。

  春节错位与非食品价格回落致CPI大幅回落

  由于今年春节提早至1月,1月CPI创下了2.5%的高值。2月份的CPI则需面对节后价格的纷纷回落,因而环比下跌0.2%。2016年2月也逢春节期间,录得2.3%的CPI同比基数,影响今年2月CPI同比涨幅跌落至0.8%。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食品价格由涨转降是CPI大跌的主要原因,合计影响CPI同比涨幅回落1.21个百分点。受到天气回暖和同期高基数的影响,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2.4%,影响CPI下降约0.7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跌了4.3%,当中又以鲜菜价格下跌最为严重,跌幅达到26%。

  此外,去年2月份在春节因素和寒潮天气影响下,价格基数较高,导致今年2月份CPI同比涨幅中,上年的翘尾因素约为0,翘尾因素比1月份减少1.5个百分点。

  1月CPI上涨的特点是,非食品项的涨价拉动作用明显。但在2月,非食品项的价格涨幅都有所收窄,结束了这一波短期上涨。比如1月春节期间的旅游价格同比涨幅达到9.9%,但在2月同比下跌0.2%。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的价格增幅,也较上月显著缩窄3.8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2月份CPI明显回落主要是因为翘尾因素下降和春节错位,随着这两个因素影响的减弱,未来CPI会有所回升。由于3-4月份翘尾因素仍在低位运行,预计后续两个月的CPI同比仍将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全年来看,在总需求并未大幅回暖、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的背景下,不存在明显的通胀压力。

  中下游行业价格上涨开始推高PPI

  PPI在进入上行周期之后,2月的同比涨幅扩大至7.8%,但环比涨幅连续两月回落,比1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跌至0.6%。

  在2月推动PPI上涨的因素中,大宗商品价格仍旧保持上涨趋势,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0.4%,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7.6个百分点。

  与此前不同的是,工业产品的价格上涨从上游行业传导至中下游行业。中金公司研报指出,2月加工工业价格月环比增速为0.5%,同比增速为6.6%。分行业来看,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化纤制造和化学制品行业的产品价格环比上升最为显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3%、2.0%和1.9%,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2、1.9和0.1个百分点。合计影响PPI环比上涨约0.4个百分点。

  但是煤炭与金属对PPI的推动作用已经明显减弱,煤炭采选、金属采选与加工合计导致PPI下跌0.0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油价明显推动PPI上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同比上涨85.3%,涨幅比上月扩大26.8个百分点。

  此外,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称,2017年钢铁与煤炭行业仍将经历去产能,部分行业产量的减少能够对价格起到提振作用。从分行业的价格涨势来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同比涨幅高达39.6%、85.3%、27.6%,下游制造业如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汽车制造业产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0.5%、2.1%、-0.6%,涨幅较小。由于去产能工作主要集中于资源、能源初级行业,处于工业产业的上游端,目前价格快速上涨势头还未传导到下游端。

  PPI对CPI的传导作用有限

  随着PPI持续大幅上涨,CPI上涨势头较弱,PPI与CPI走势背离,剪刀差逐渐明显,以及PPI上涨对CPI的传导作用,都成为了机构研究的热点。

  中信建投宏观团队表示,截至目前,PPI的传导压力还较为有限。理论上看,PPI对CPI的传导主要通过非食品商品项与食品项两条途径。自1998年以来,一共出现过5次PPI大幅上涨的情形,其中有3次PPI上涨都伴随着CPI大涨,高点也都超过5%,但是这三次CPI的上涨均主要由食品价格推动。目前无论从农产品生产成本还是农产品库存看,还是从更为宏观的产能过剩背景看,此次PPI对CPI的传导情况都与上述3次不同,传导压力可能都较为有限。

责任编辑:陈楚潺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