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3日07:15 新浪综合

  全国两会话题热点前瞻:

  千亿级制造企业聚焦提振实体经济

  提振实体经济预热篇

  两会未启,话题先热。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工业是立国之本,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振兴实体经济,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今年两会期间,“振兴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无疑将是最热和最具看点的话题。振兴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制造业是振兴实体经济主战场。基于此,《南方都市报》推出两会经济热点话题系列报道,聚焦那些千亿级别制造业企业走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他们对提振实体经济有哪些需求和建议。

  预见1

  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

  智能制造需要规划、政策、人才、技术支撑

  说起实体经济的代言人,业内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去年,董明珠有一句话掷地有声———“破坏实体经济的,都是罪人。”这句话说在去年年底格力被资本“野蛮人”敲门之时。

  董明珠今年将会关注哪些话题?目前董明珠议案尚未公布,不过,董明珠自媒体发表了关于智能制造的文章。董明珠自媒体中指出,全球制造业正面临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国内制造业受制于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环境,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国内外机遇和挑战叠加,为地方制造业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创新驱动已成为各地制造业升级转型的“万能钥匙”。中国制造2025,吹响了中国“制造”向“智造”升级的进军号角,发展智能制造已呈如火如荼之势。

  在智能制造升级方面,广东的企业代表也走在前头,格力将于近期面向全球发布智能装备,广东另一制造业巨头———美的,则在2016年最后一刻达成收购德国机器人巨头的交割条件,交易完成后美的将持有库卡94.55%股份,被认为是智能制造产业链的综合布局手段,未来甚至可以让机器人“走出去”。

  尽管巨头们正在积极迈出转型步伐,但智能制造对技术、资金以及普及性上的诉求值得重视,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规划、政策、人才、技术等全方位的支撑。

  上达电子是深圳一家生产柔性电路板的企业,作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上游企业,该公司董事长李晓华曾对南都记者表示,尽管从研发到生产已经可以实现自主知识产权,但生产设备的供货商主要来自日本、欧美,“电子制造业在核心技术上能够突破和领先,还有赖于基础材料产业和设备。”

  美的收购机器人公司后,如何实现本地化应用和推广值得关注,而在国内数控机床、自动化设备已经较为领先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也曾表示设备的核心部件也需要靠“外面买进来”。

  预见2

  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兼CEO李东生:

  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基础工业减负

  说起对实业的情怀,TCL集团董事长兼CEO李东生也有一句名言:“TCL依然是一个实业公司,投资依然瞄准实业”。这句话说在TCL集团发布2015年财报之时,当时受大环境影响,TCL集团2015年营业收入增长缓慢,净利润大幅下滑。

  今年初,关于实业企业制造成本上升、企业税负重等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南都记者提前获悉,李东生今年全国两会的议案将与此有关。在李东生看来,在实体经济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核心基础工业的投资回报率比较低。以电子信息行业为例,半导体芯片和半导体显示产业投资巨大,但利润率低,一旦出现经营环境不好的情况,企业的利润将变得十分微薄,甚至出现亏损。

  但是,半导体芯片和半导体显示产业是提振我国电子信息竞争力最重要的基础。李东生指出,回顾我国显示产业的发展历程,在CRT时期和液晶显示产业前期,我国在关键材料与核心技术上受制于国外企业,产业发展一直处于跟随状态,更经历过造成大量重复与浪费的经验教训。

  目前,液晶显示技术逐步走到了天花板边,印刷显示技术备受业内关注。李东生认为,这是中国新型显示产业与其它技术先进国家处于同一竞争水平并可能胜出的产业契机,“我们要由长期的跟随发展转变为未来全球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的引领发展,就必须把握印刷显示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战略,从显示产业材料与器件的关键、共性技术上进行突破。”

  目前,我国半导体显示及芯片产业蓬勃发展,这两个行业技术门槛高,资本投入巨大,并且新项目在陆续投建。为此,李东生在议案中可能会建议,继续出台政策加大对产业的支持;继续保持国家对项目资本金投入政府财政贴息政策;免除企业利润转赠资本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鼓励企业以税后利润再投资新项目。

  预见3

  政协委员、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

  创业资源多流向实业创业领域

  作为一头连着这制造业企业、一头连接着消费者市场的桥梁,苏宁这样的零售渠道堪称实体经济“晴雨表”。去年年初,苏宁在上海成立投资集团,计划在未来3-5年内实现300-500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南都记者提前获悉,投资领域的话题成为了苏宁云商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全国两会提案关注的焦点。

  为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增强发展新动能、促进社会就业、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

  但是,张近东发现,在实际创新创业的热潮中,存在创业项目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且部分青年创业者由于年龄小、缺少经验,在选择创业的过程中往往聚焦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怀有投机心理,缺乏持续的耐心和毅力,更倾向于做互联网虚拟经济,扎根实业创业的热情不高。

  数据显示,近年来资本大量涌入O2O,引发了持续投资和创业热潮,但仅仅一年多,就有超过120家涵盖外卖餐饮、社区服务、教育等代表性O2O创业项目进入死亡名单。这种趋势与国家鼓励振兴实体经济、脱虚向实却是相反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趋势和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实体创业领域创业的创新难度大、见效慢。

  对此,张近东将在提案中建议:“优化政企资源配置,强化对实体经济领域的创业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扶持优质创业项目的成长和凸显。”具体而言,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引导,优化软硬件服务能力,避免创业资金过于集中在虚拟经济,充分调动和激发青年创业者在各行各业的创业活力。而对于具有引领性的创新项目,尤其是涉及产品、服务等领域的重点项目,他建议不仅要加大资金扶持的力度,还要将其打造成为政企采购的优先招标对象,推动重点创业项目的发展。采写:南都记者莫柳 钟键挺

  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陈楚潺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