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4日14:38 新浪综合

  年入12万就是高收入群体?国务院《意见》并未划分高收入标准

  封面新闻记者 张元玲

  近日,一则“个税改革再度成重磅热点?年收入12万以上被定为高收入”的新闻刷屏了朋友圈,引发民众热议。

  个税改革的风声来源于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里面明确提到将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负,同时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堵塞高收入者非正规收入渠道,发挥收入调节功能。

  然而,《意见》中并没有明确“高收入”的标准,更没有将其定义为“年收入12万以上”。只是按照我国现有征税规则,12万元以上收入群体年底要向税收机关自行报税。官方并未明确发文划定高收入标准。

  专家们认为,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用“年收入12万”来作为统一标准划分高收入群体并不科学。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更是建议,应该暂停征收个税。

  国家未明确公布高收入者标准

  既然国务院没有发文划定高收入标准,那么网上刷屏的“年收入12万以上被定义为高收入”这一说法的来源是哪里呢?封面新闻记者查询发现,中国经营报在9月26日《个税渐进式改革 高收入阶层实施增量调节》这则新闻中首次提到“根据我国税制,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被称为高收入群体”,并称目前业界对个税改革的基本思路已经达成共识,即从高收入阶层入手实施增量调节,将分三阶段实施“渐进式”个人所得税改革。

  记者查询发现,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里面提到“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是纳税人的法定义务,是加强高收入者征管的重要措施。”

  这是唯一一句将“12万元以上纳税人”与“高收入”二者相联系的表述。是否就表明官方所认定的“高收入”群体就是“12万元以上纳税人”呢?这显得有些模棱两可。

  封面新闻记者咨询多位财税方面的专家,对方表示国家并未公布明确的收入划分标准,以年薪12万元来定义高收入有失偏颇。

  12万元“一刀切”不科学

  那么以年入12万元作为高收入群体的划分标准,是否合理呢?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认为,高收入群体应该视每个城市的平均收入水平而定,用一个全国统一标准来定义是不科学的。

  “年收入12万,在一个小县城和在上海生活,是天壤之别。此外,还要考虑房价等特殊因素,普通白领都很难说是高收入。不能一刀切。”刘胜军说,虽然个税的目标是调节高收入人群,缓解社会贫富不均,然而由于相关制度缺陷,反而加剧了贫富分化。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璐也认为,“年收入超12万为高收入群体”的界定,没有按照地域来区别对待,是不科学的。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小城市和北上广深的收入水平差距相当大,高收入的界定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

  “现在的供给侧改革其实比较讲究减税,如果反而把个税增加了,会影响中等收入群体的购买力,会影响消费的发展。”

  专家建议暂停个人所得税

  “我建议暂停个人所得税。”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说,目前我国个税征税的主体对象是白领,而这一部分人群恰好是中产阶级,是消费主力军。“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应该鼓励消费,推动经济转型,这一期间就应该停止征收个税。”

  那么,如何起到调节高收入人群的作用呢?刘胜军认为,首先对高收入人群的定义应该着眼于靠资产生活的企业家,而非工薪阶层。由于我国的税收征管体系不健全,企业家、富豪可以通过许多办法避税。因此,遗产税、资本利得税等应该早日出台。

  刘胜军说,“在发达国家,一般是将60%的税收用于医疗、教育、社会保障,而我国60%税收则是用于投资。普通人的获得感不强,质疑税收的合理性。”

  刘胜军认为,当前税收改革的重点是优化税种降低税率。他提到,根据美国的供给侧改革经验,不断提高税率只会扼杀经济活动,政府最终总收入将会降低;降低税率,让市场更为活跃,政府的总收入也将更高。

  来源:封面新闻

责任编辑:陈楚潺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债务违约下的万亿投资机会

随着债转股和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款资产的深入推进,以及A股市场上越来越多的ST公司破产重组,嗅觉灵敏的投资人正在迅速布局不良资产投资市常未来我们也许可以看到,这个市场上会出现更加丰富的投资产品,以供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

普通投资者无需大规模购进美元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大规模卖出人民币、购进美元的投资行为已不可取,人民币双向宽幅波动将成为一种常态,投资者和普通家庭需要做的是多元化配置自身资产,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对赌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换汇操作。

万达携巨资入侵好莱坞?

万达携巨资而来,甚至与青岛政府在东方影都出台补贴40%制作费的强力优惠政策。好莱坞可以获得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收益,管理和技术人员也可以扩大自身的用武之地。随着中国竞争力的提升,美国享受产业落差红利的机会还有多少?

标普敲响中国信贷恶化警钟

首先,中国企业信贷恶化状况及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是否得到真实反映?是继续放任各种不良贷款虚报还是将不良贷款的真实盖子揭开?不良贷款数据直接关系到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决策是否准确,更关系到化解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是否到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