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5日08:19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评论员 崔洪曙

  长假已经过半,在这传统的新闻“淡季”,频频“抢头条”的,是各地陆续推出的楼市新政。挤完景区“爬”完高速后回到家,有人才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买房资格了。

  自9月30日至10月3日,短短4天时间,北京、天津、苏州、成都、郑州、无锡、济南、合肥、武汉等9个城市先后发布楼市调控新政。而就在笔者写这篇今日谈时,深圳楼市调控措施也连夜出台。

  之前的10月3日,住建部还公布了45家违法违规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重申严厉打击散布谣言、抬高房价、牟取私利的行为。

  “十连击”外加“一记重拳”,力度很大,决心很强,但能否击落高高在上的房价,长假结束后,我们不妨静静等待。

  最近与楼市相关的新闻还不止这些——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取消住房公积金。一石激起千层浪,将住房公积金制度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专家的理由是:住房公积金使用率偏低,主要是被高、中收入者所获得,加大收入差距,已违背政策初衷。“多数购房者会选商贷,而非公积金贷款。”在媒体的报道中,中介人士的说法也在印证专家的观点。

  不过,这似乎与我们的直观感受不符。就拿南京来说,去年公积金“水池”几度告急,甚至有购房人被告知公积金下款要等大半年,公积金中心不得不出台“公转商”贴息贷款,求助商业银行才渡过难关。一直到前段时间,这个应急政策才被暂停。

  “多数购房者会选商贷”,理由恐怕也不是“利率优势不明显”这么简单。在南京买过房的人都知道,很多楼盘都不允许顾客使用公积金,原因是公积金下款太慢,不利于他们资金回笼。

  因此,在房价高企的当下,公积金制度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难以取代的作用。

  首先,公积金仍是刚需族购房的最有力保障。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买房都要贷款,而公积金贷款的利率无疑是最低的。

  其次,公积金是强制性的,取消之后,个人的缴存部分会以工资的形式还给职工,但企业缴存的部分,会不会发给职工呢?

  再者,部分低收入人群确实没有公积金保障,但所谓的“加大收入差距”并不是公积金制度本身的错,有的单位交的太多,有的单位不肯交,这是涉及制度公平和加强监管的问题。

  毋庸讳言,现在的公积金制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如用途过少、提取麻烦等,但这些都可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在房价依然狂飙猛进的当下,在没有一个完美的替代政策出来之前,贸然提出取消公积金,有些操之过急,容易刺痛普通民众“谈房色变”的敏感神经,触发舆论反弹。

责任编辑:张彦如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