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4日05: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淡定看待“供不应求” 

  渲染“楼价涨了”和“快卖完了”多是促销手法 

  谨防“供不应求”徒添焦虑

  在天河牛奶厂板块,来自东圃的买家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今年将手头一套单位出售后,打算换一套改善居住,虽然手头有两三百万元,但发现在天河换房也就只有牛奶厂板块合适了,最重要的是价格是自己能负担得起的,担心再不买就买不起了。

  楼市整体处于上行阶段,像张女士这样有着恐慌和焦虑心理的买家不少,在渲染“楼价涨了”的紧张销售氛围下常常会仓促出手。事实上,很多涨价气氛都是人为制造的,报高价格拉升买家心理预期更成为一种促销手段,将一两套单位的高成交价渲染为整个板块的均价,或报高价格再提供折扣和优惠,都是促使买家尽快出手的惯用手段,激发买家的恐涨心理。

  像牛奶厂板块,尽管目前各方面的建设还不成熟,但各盘的销售人员在谈及价格时,都言必称“4万元/m2”。在A楼盘,销售人员表示,“洋房价格预计在4万元/m2,别墅则在2000万~5000万元/套”;在B楼盘,销售人员同样也表示:“售价4万元/m2以上”;在C楼盘,9月已表示“新品售价在4万元/m2以上。”不过记者细探下发现,A楼盘其实价格未定;而在B楼盘,只要稍稍详细地和销售人员谈价格,就能获得更多的折扣,报出来的价格也多在“3字头”。从“阳光家缘”的签约价格来看,近一个月C楼盘的成交均价仅3.6万元/m2左右,只有个别单位达到或接近4万元/m2。

  此外,渲染“供不应求”的气氛也是常用手法,在某楼盘现场记者就听到销售人员给买家打电话:“你快点过来吧,你看中的单位×楼已经卖掉了,现在就剩×楼,也有好几个人想买。”事实是,记者只不过询问了一下这套单位的价格。业内人士提醒,买家面对销售人员的报价时不妨多方了解一下周边的行情,特别是一些货量大的板块,别轻信“涨价”的鼓动。

  广州日报记者 刘丽琴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