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3日11:09 新浪综合

  诺贝尔医学奖今日揭晓:哈佛肿瘤免疫疗法研究团队成夺奖热门

  今年还会出现又一个“屠呦呦”吗?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将从今日起陆续公布,而按照 惯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将继续打头阵,率先于北京时间10月3日17:30揭晓。随着诺贝尔奖生理医学奖公布日期的临近,全世界科研工作者的目光再次汇 聚到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卡罗琳医学院。根据路透社预测的获奖名单,肿瘤免疫治疗成为了今年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夺奖热门。

  每年的诺贝尔奖揭晓之前,总会有各种机构对获奖者进行预测,今年也不例外。据了解,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颁布的“引文桂冠奖”一直被学术界视为预测诺贝尔奖的“风向标”之一。

  今年引文桂冠奖医学领域的获奖者中,肿瘤免疫治疗再次受到关注。哈佛医学院教授戈登·J·弗里曼(Gordon J. Freeman)等三人团队因阐明了程序性死亡细胞(PD-1)及其路径,对发展先进的肿瘤免疫治疗具有突出贡献而上榜。

  资 料显示,弗里曼1979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加入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他先后在Dr. Harvey Cantor实验室和Dr. Lee Nadler进行了博士后研究。期间他参与了一些基础实验研究,主要研究了B7-CD28基因家族,结果表明B7-2/CD28是主要共刺激途径,以及 PD-L1/PD-1是T细胞活动的主要共抑制途径。现在,他的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共刺激信号在免疫反应发展中的作用。

  自 2002年以来,汤森路透已成功预测了39位诺贝尔奖得主。该奖项通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平台(全球最重要的学术研究与发现平台,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三大领域)中科研论文及其引文进行深入分析,遴选出在化 学、物理学、生理学或医学、以及经济学领域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人员。

  在去年,诺奖的又一风向标——被称为“美国诺贝尔奖”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也颁给了肿瘤免疫疗法——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詹姆斯·艾力森(James Alison)发现了一种单克隆抗体疗法,促进免疫系统对抗癌症。艾力森同样获得了今年的引文桂冠奖。

  艾力森生于1948年,免疫学家,现任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学系教授兼主任。同时也是癌症研究所(CRI)科学顾问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主要为T 细胞的发展和活动机制,和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的发展。他被认为是实现隔离T细胞抗原受体复杂蛋白质的第一人,他的发现为那些最致命的癌症提供了新的治疗 方向。由于该疗法并非针对某种特定细胞,因此有望被用于各种癌症治疗中。并且该疗法已经帮助了数千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因此,科学家们普遍猜测癌症免疫疗 法将会是今年的夺奖热门。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显示,全球癌症呈现迅猛 增长的态势,将由2012年1400万人迅速激增至2025年的1900万人,到2035年可能会达到2400万人,20年的时间里增加将近5成。癌症发 病率的急剧上升促使全球的科学家们致力于各种抗癌疗法的研究,近些年肿瘤的免疫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和化疗等传统手段对生命科学和人类健康是革命性的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和对效应细胞杀伤的敏感性,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并应用免疫细胞和效应分子输注宿主体内,协同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抑制肿瘤生长。

  肿瘤免疫治疗近来备受关注,是肿瘤治疗领域的焦点。目前已有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获得美国食药监局批准临床应用。肿瘤免疫治疗由于其卓越的疗效和创新性,在 2013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业界认为,肿瘤免疫治疗有望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后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场革新。

  不过今年的拉斯克奖并没有继续关注癌症免疫疗法,而是授予了“人与动物对氧气含量的细胞感知机制”和“丙型肝炎的‘复制子’系统及其药物研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许培扬认为,刚刚夺得了今年拉斯克医学奖的关于细胞对氧气的感应机制的发现有理由拿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孙学军表示,上世纪90年代这种让人们对生命现象,尤其是对生物感受氧的分子机制的知识,属于“世纪贡献”,夺得诺奖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描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生理学或医学界做出卓越发现者”,但若当年无相关领域的重大发现,生理学或医学奖将保留直至下一年出现重大发现者,没有发出的奖金将被列为诺贝尔奖委员会专项基金。

  另 外,诺贝尔奖委员会规定,所有获得当年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的获得者必须在世,若获奖者已经去世则不予颁奖。但如果获奖者是在委员会公布获奖信息之后去世则仍 可以接受奖项。统计数据显示,该奖项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遗传学,截止2015年,共有48名科学家在该领域摘得奖项。

  去年此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而在今年的诺奖揭晓之际,人们也期盼着看到更多的华人科学家出现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

  值 得一提的是,今年有两位华人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的张锋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成为诺奖的热门候选人,他们入选了化学领域的预测名单:张锋在老鼠和人类 细胞中应用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卢煜明在孕妇血浆中检测到胎儿游离DNA,取得无创产前检测的创造性成果,9月19日他还刚刚获得 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本年度诺贝尔奖揭晓仪式将于10月3日起陆续举行,各奖项的具体揭晓时间如下(北京时间):

  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3日17时30分;

  物理学奖:10月4日17时45分;

  化学奖:10月5日17时45分;

  和平奖:10月7日17时;

  经济学奖:10月10日17时45分;

  文学奖:10月13日。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张彦如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