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30日10:37 每日经济新闻

  逃离北上深,3名“蓉漂”告诉你: 去成都,去创业,去乐居!

  为什么成都的工业投资增速可以领跑副省级城市?因为成都一直在努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工业投资则带动了工业发展。

  涨!涨!涨!北、上、深、厦门、南京的房价……

  今年来,全国70个城市房价普涨,最高涨了4成。

  房价飞涨,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买早了怕跌,下手晚更怕涨到自己买不起,唯有望房兴叹!

  实际上,因高房价,更多的人正逃离北上深等城市,而他们中不少人都会这样选择:去成都!

  选择成都,因为这里的房价更接地气!

▲图片来自东方IC

  “深圳的房价摆在那里。”小朱,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创办者,刚刚逃离深圳,举家搬至成都,他坚定作出这一选择的理由之一,就是“因为成都的房价平稳。”

  成都现在房价多少?今年8月,成都全市商品住房均价为7379元/平方米。

  8月,全国楼市房价仍涨涨涨之下,成都表现淡定,仅环比涨了0.9%。

再看今年1~8月的情况,成都全市平均房价:7021元/平方米。

  美丽繁华却房价平稳,实际上,成都这些年都是如此。

  成都房价水平合理,暖人心肺。近两年,又诞生了一个新名词:“蓉漂”——指那些纷纷来到成都创新创业、生活的人们,其中,不少是北上深“回流”成都的人才。

  有人粗略算了算:五百万能干什么?在深圳买七十余平毛坯房,一家人“蜗居”;但在成都,足以买下大house安居乐业。因此,他们从沪深举家迁往成都......

  某证券大报首席记者徐先生即是“蓉漂”青年之一。并非四川人的他最近“逃离”上海,选择成都为第二故乡。定居成都,他把上海的房产用来出租,算了一笔账:“上海的房子每月租金,已基本能覆盖购买成都城南核心区的楼盘月供,我们夫妻俩轻松承担,生活会很滋润。”

  除了房价,小朱、徐先生选择成都的重要原因,还因这座城市正飞速发展,地方经济腾飞,已是商机无限!这也让更多工作在外的成都人考虑回到家乡发展。

  在北京任职某大型网络公司部门经理的小黄已规划回成都发展,他发现,成都创业氛围大幅提升,而被称为“创新创业天堂”的“菁蓉小镇”就在他家乡郫县。

  当前,成都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速成果转移转化。今年1~8月,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21.5万家,增长31%,其中科技型企业新增916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达5470亿元。

  又回到那句话:去成都!

  成都房价虽靠后,经济发展却让人眼前一亮。今年上半年,成都的地区GDP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三。这与其投资高速增长密不可分。

  今年以来,成都工业投资增速在全国也排行前列,1~8月,成都完成工业投资1402.8亿元,同比增长35.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32.9个百分点、全省25.8个百分点,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为什么成都的工业投资增速可以领跑副省级城市?

  因为成都一直在努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工业投资则带动了工业发展。

  放眼世界,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产业发展有了保障,就业机会自然也就多了。

  截至2015年末,成都全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465.8万人,而且最近五年,成都的人口净流入一直在增加。

  为什么大家会持续不断地选择成都呢?

  在成都,有产业、有项目、有基础,大家在这里有事做、有房住、有梦想……

  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未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是国家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

  当然了,一座城市的发展,说到底,最终是为了“人”,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

  经济向好,房价平稳,未来可期。因此,更多人作出选择:去成都! 

  (每经记者 谢振宇 杜冉乐 余蕊均)

责任编辑:陈楚潺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