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9日07:55 大洋网-广州日报

  100年前百两银子能买一亩地

  晚清女佣年收入约20两银子 辛苦多年也可实现置业梦想

1844年,法国摄影师镜头下的海山仙馆,雍容华贵。(图/fotoe)1844年,法国摄影师镜头下的海山仙馆,雍容华贵。(图/fotoe)

  采写/广州日报记者王月华

  这一阵,没有什么比房价更牵动人心的了,大家出门看房子,吃饭聊房子,甚至梦里都会出现房价上涨的曲线,说很多人“活着的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房价的涨跌而律动”,其实一点都不算夸张。目睹这一波高过一波的情绪骚动,作为一个喜欢埋首故纸堆的小女子,我不禁起了一丝好奇心,老广州历来商贸发达,以前的房价是怎样一个情形呢?以前的人,是不是“睡里梦里”都离不开一套房子?带着这些问题,我携着厚厚的书卷,来到了百年前广州的豪宅聚集区——荔枝湾。

  荔枝湾豪宅 优雅贵族范

  之所以选择荔枝湾,是因为它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大宅门”聚集区,如今被很多人艳羡不已的东山别墅群,在西关“大宅门”的主人眼里,不过是后起之秀,不说一句“树小墙新画不古”,就算厚道了。

  要知道,荔枝湾畔豪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代,一个名叫郑从谠的晚唐名臣在主政广州期间,在这里修了座园林,因为荔枝掩映,所以取了个名字,叫作荔园。到了五代十国的时候,这里更成了南汉王国的皇家御苑,如今开发商打广告,动不动就说“皇家气派”,真正的皇家气派其实就在荔枝湾,只不过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晚唐和五代十国的历史太远,说多了也没太大意思,如今就说说100多年前。先是嘉庆年间(约19世纪上半期),名医邱禧在“荔园”的旧址上盖了座小小的园林,取名“虬珠园”后来被封疆大吏阮元改名为“唐荔园”。几十年后,唐荔园被富商潘仕成收购,潘仕成之后不断修葺扩建,终于建成了美轮美奂的海山仙馆。潘仕成生意失败后,海山仙馆拍卖,这里又有一位名叫黄景棠的海归富商盖起了一座精致的大宅——小画舫斋。之后,这里又有富商陈廉伯、陈廉仲兄弟修了座“陈公馆”,中西合璧,公馆里的石山被誉为“岭南石山奇景代表作”。总而言之,荔枝湾畔的豪宅不但气象恢宏,而且特别讲究文化品位。

  能干“妈姐” 也可买房买地

  看到这儿,读者或许就会说了,你提到的那些豪宅主人个个财力雄厚,不管房价有多贵,他们买房还不是跟买白菜似的?

  有趣的是,当时的房价对许多人来说并不算贵,根据当时的史料,在邱禧买下“虬珠园”地块的时候,荔枝湾一亩地的售价约60两银子,就算到了百多年前黄景棠修建小画舫斋的时候,虽然地价有所上涨,但一亩地(约666平方米)的售价也不过百多两银子。按货币的购买力换算,一两银子的价值约相当于现在的250元人民币,100多两银子就相当于2.5万元人民币。

  百多年前,西关的地价不算贵,房价也贵不到哪儿去,虽然我费了好大一股劲,也没找到荔枝湾买卖房屋的房契,但同时期高第街望族许家购买倪家大屋的交易颇能说明问题,一座平排五间、各深五进的西关大屋,已经完全当得起“大宅门”的称呼,总价900两银子,换算成人民币,也就是22万多元。

  读者或许又会问了,老西关的地价和房价现在看起来很便宜,但还得看看一般老百姓的收入啊。那咱们就看一看当时的社会底层——女佣的收入,她们的年收入在20两银子左右,拿这点银子,西关大屋当然买不起,但花上近百两银子,买栋普通的竹筒屋住住,也还是可以实现的目标,所以,当时的老画报上时有能干“妈姐”在西关买房买地,甚至开店创业的报道。

  故地重游

  悠扬粤曲声中

  依稀大宅旧影

  其实,当年的广州城里,房价也是在缓慢上涨的。辛亥革命元勋、20世纪初曾任广东省省长的徐绍桢在丹桂里有栋别墅,亭台楼阁一应俱全,1837年曾作价2400两银子抵押了出去,到1920年要赎回时,对方就要价1.2万块银圆,换算下来也值8000多两银子,近百年间也涨了三倍;而多宝路、宝源路等黄金地段的地价与房价,更是涨了好几倍不止。

  为什么老广州的房价涨势相对温和?要知道,女佣已是社会底层,五六年的收入尚可买一套房,中等收入者可能更容易买房。我没有学过经济学,分析不出太多道道,但总觉得有一个因素不可或缺,那就是,在那个年代,除了少数富贵人家或投机分子外,常人大抵没有把房子当成投资品的概念,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人们买房的目的不是为了升值,而是为了安下一个家。

  正因为房子是用来住的,所以人们才会费尽心思,把它们经营得舒适甚至优雅。就像1927年的中秋节,著名粤籍学者黄节在北大回忆起在小画舫斋的岁月,眼前依然有一片明月秋水。这样的情思,用一首歌来表达最合适不过,那就是“家,甜蜜的家”。如果他们也像今天的我们一样,时时焦虑着房子是升值了还是贬值了,要想保有一份“家,甜蜜的家”的情感,不说不可能,也会相当困难吧。

  趁着明朗的秋日,读者你可以去荔枝湾走一走,昔日的那些豪宅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了。但复建的小画舫斋依旧安静矗立在一湾碧水边。站在其前面,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还好,这里依然有很多票友在自娱自乐唱着粤曲,也有不少老人和孩子,在秋阳下悠闲地打着拍子。一切的财富传奇烟消云散之后,唯有对生活真挚的爱才能真正留存。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