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5日11:15 新华网

  (发力供给侧)卸下实体经济肩上的成本“大山”--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述评之四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题:卸下实体经济肩上的成本“大山”--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述评之四

  新华社记者

  “轻徭薄赋”,被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是实体经济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前提。

  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大任务就是降低困扰企业的用工、用能、用地、物流、融资、税费等高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推动供给结构优化,为实体经济注入内生动力。

  对处在转型关键期的中国经济来说,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减法”,打好降成本“组合拳”刻不容缓。卸下实体经济肩上的成本“大山”,能更好地激发经济新活力,助力经济行稳致远。

  放水养鱼:降成本打出“组合拳”

  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不到一个月,湖北武汉市洪山区国税服务大厅多项业务量翻倍增长。

  “这个月来这儿次数比以前明显增多,越来越多客户索要发票用于抵扣减税。”正在办理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武汉中联合达顾问管理公司财务人员朱丽梅说。

  激增的数字表明更多的一些企业开始享受改革红利,营改增的影响正渗进中国经济的机体。

  这一大规模的减税行动,凭借今年超过5000亿元的减税额,打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布局下的一记降成本重拳。

  自去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半年来中央一系列部署吹响了改革主攻的“集结号”,包括营改增在内的降成本“组合拳”政策日渐清晰:

  --工业降电价打响降成本“第一枪”。2016年1月1日起,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降低约3分钱。未来三年,云南、贵州、安徽、宁夏、湖北五省(区)电网企业获批让出55.6亿元的输配电降价空间全部惠及终端用户。

  --减税清费直接惠及企业。在落实好前期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基础上,确保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后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资源税改革全面启动加快正税清费;全面实施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方案。

  --调整“五险一金”降低人工成本。从2016年5月1日起两年内,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不得超过12%;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不得超过20%;将失业保险总费率由现行的2%阶段性降至1%-1.5%,其中个人费率不超过0.5%……

  不仅如此,降成本“组合拳”还在各地细化为“含金量高”的硬举措叠加发力--

  江苏、江西、湖北、山东等纷纷亮出专项方案降成本,有的省份举措多达60余项,涉及降低税费负担、人工、资源要素、物流、融资、外贸、制度性交易等众多成本。

  改革激发活力。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些指标稳中向好,其中不乏转型成功的亮点。对企业而言,降成本“组合拳”实质就是“放水养鱼”,有助于提振企业信心,让企业轻装上阵抵御经济下行压力,在转型中逆势增长。

  企业“虚胖”:全面降成本刻不容缓 

  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必须激发内生动力,培育新动能。但对背负成本压力的企业而言,要转型必须先松绑减负,卸下肩头的成本“大山”。

  “只有通过改革让成本降下来,企业才能将更多资金投入创新研发,推动产业链从低端迈向中高端,让企业更好、更健康发展。”江苏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说。

  但任何改革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显效,全面降成本仍在路上。

  “国家下调社保缴费率尽管初期降幅不大,但信号意义凸显。”从事机械制造的广东一鼎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廖卫平说。他坦言,由于他所在的佛山市平均缴费基数在上涨,企业社保费负担依然很重,期待进一步减负。

  “时下企业面临的最大约束就是成本。”中国银监会国有银行资产主席于学军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传统制造业、出口优势不断弱化,而土地成本升高、工资快速上涨以及各种税费等负担进一步影响企业效益。

  记者调研发现,目前,用工、用能、用地、物流、融资、税费等显性成本让很多企业呈现“虚胖”之态--一方面自身重量(成本)大、负担过重;另一方面基础代谢率(利润)低,气色不佳。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去年底对全国2526位企业家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反映的最主要困难中,超过七成企业家选择“人工成本上升”,超过半数企业家选择“社保、税费负担过重”。

  当前,还需警惕不少企业“吐槽”的政府“乱伸手”、评估费检验检测费过高等问题,这些“隐性成本”像是捆住企业的“绳索”,不仅抑制、束缚了企业创新升级、提供有效供给,一定程度上还可能阻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 

  “推进供给侧改革、打好降成本组合拳刻不容缓。”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说,供给侧管理不是简单依靠政策刺激就能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引导企业家预期,营造公平健康的营商环境。

  转变观念:把降成本进行到底

  越是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越要做好为企业减负的文章,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经济发展的“乘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战,当务之急要落实好已出台的降成本举措。

  全面降成本,需正确看待降低养老等社保缴费的深远意义。虽然初期幅度不大,但表明更合理的养老保险费率调整机制正在建设,必须不折不扣将政策贯彻执行到底,并配合养老改革协同推进。

  全面降成本,还要把降低企业不合理税费负担进行到底。研究显示,税收成本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就会有几十万、上百万家企业扭亏为盈,避免倒闭。

  “要进一步加大企业减税力度,推动税费改革纵深,提振企业家信心和发展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李兰建议。

  全面降成本,还亟须转变政府职能,在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上下功夫,把行政审批减下来。

  继企业“三证合一”后,今年3月30日东营市在山东省率先推出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通过优化流程,个体户平均办证时间由原来的10天缩减为现在的20分钟,审批效能大幅提速,经营成本有效降低。

  “企业发展是靠‘市场’,而不是‘市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说,当前政府释放出推进简政放权、放松管制改革的积极信号,应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审批和限制,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市场作用,让实体经济迸发出新活力。(记者韩洁、安蓓、徐博、潘晔)(完)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相关阅读

房地产开发商的房价操控术

中国当今排名前十的房地产开发商,无一不是周期游戏的高手。在经济低迷和宏观调控时期,他们大胆从政府手中低价吸纳土地,形成财务上的高杠杆性,而在经济复苏及货币宽松时期,则快速出售,积累现金,等待下一轮紧缩周期的到来。

学徒制能帮中国完成产业升级吗

德国近一半的高中生从16岁起就被分流到职业教育领域,有40%的德国年轻人成为学徒。如果能被戴姆勒,博世或是宝马这样的企业选中所学徒,可以成为一件毕生值得骄傲的事情。

台湾还配列入亚洲四小龙吗?

中国台湾经济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排名在亚洲四小龙中垫底,引以为傲的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危机重重。当年诺基亚被苹果手机击败,导致芬兰经济大退步的悲剧,难道又要在台湾重演么?

银行如何面对员工离职潮

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与本行发展相匹配的薪酬增长机制,以业绩论英雄,凭数字说话,多劳多得,增强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推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市场化激励模式,以市场化的薪酬吸引人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