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3日20:40 界面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来源:网络

  欧盟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专家:不该让短期利益“绑架”

  5月12日,欧洲议会在斯特拉斯堡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一项决议,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呼吁欧盟采取反倾销措施。

  决议称,中国未满足欧盟有关确定市场经济地位的五个标准为由,不支持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仍建议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使用“非标准”办法。

  对于这一结果,商务部世贸司负责人13日回应称,世贸组织成员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对华反倾销的“替代国”做法是世贸组织各成员应遵守的国际条约义务,并不取决于任何成员的国内标准。

  商务部表示,我们希望欧盟作为世贸组织的重要成员,能严格履行自己在世贸协定项下的义务,自2016年12月11日起终止其对华反倾销中的“替代国”做法。

  201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WTO十五周年,根据当时加入WTO的缔约条款,其它缔约国十五年后不能再借口中国不具备市场经济地位而以“替代国”产品为参照来对中国进行反倾销。

  不过,关于是否在该条款到期后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欧洲议会内部一直存有争议。欧洲议会今年初发布的分析报告曾讨论过多种可能性,其中包括不管是否结束“替代国”做法, 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看来,中国是否为市场经济国家只应该是15年内讨论的问题,欧盟过了15年的期限还要给中国延期的做法是规避本该承担的义务。

  十几年来,中国一直希望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上获得欧盟的认可。

  早在1998年,欧盟已将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名单中删除,但这并不意味着欧盟正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是纳入了特殊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中国自2003年起向欧盟提出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但均遭拒绝。

  在经济学领域,市场经济地位反映了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它也是WTO框架下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重要依据。

  白明对界面新闻分析称,非市场经济地位会让中国在来自欧盟的反倾销调查中处于劣势,欧盟在选择“替代国”方面就会拥有很大自由度,从而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裁决,这会给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带来很大压力。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对欧贸易顺差为190亿美元。而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中国对欧贸易顺差高达1601亿美元。

  随着中欧间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欧盟对中国的产能过剩及其可能给欧洲国家带来的“危机”的担心也在加剧。钢铁行业成为了欧盟对中国发难的第一杆“枪”。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中国供应了全球50%的钢铁,产量远大于任何单一国家。欧盟商会此前发布的报告称,2015年1-10月中国的钢铁出口量达到了1.1亿吨,其中对欧盟的出口量增至700万吨,比2014年同期增长41%。

  在欧洲议会针对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辩论进行期间,德国萨尔州钢铁业的数百名工人就在斯特拉斯堡欧盟议会的大楼外举行抗议示威活动,声称中国的“倾销”使欧盟丧失了33万个就业岗位。

  不过,在国际贸易问题专家看来,把中国当“替罪羊”的说法并不准确,也忽视了中国在经济领域一直在进行的转型和改革。

  新华社在5月13日的一篇报道中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欧盟钢铁业衰落的真正原因是其生产成本过高,在当前全球有效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自然困难重重。

  “在国际竞争中总是各有优势和劣势,欧盟国家也在向其他国家倾销机床、汽车等产品,其犯得最大错误就是一旦本国劣处于势地位就强行把 ‘帽子’扣到别国头上”。白明对界面新闻称。

  针对外界频频“发难”的钢铁产能过剩问题,中国高层关注度也正在上升。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矛头指向了产能过剩。2016年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目标是,接下来几年将压缩粗钢产能1亿到1.5亿吨。

  “除了在去产能方面不断发力,中国的很多产业近年来都相继对民营企业开放,“负面清单”的推广也在持续进行,市场定价机制也在建立。”白明表示,欧盟不应该对中国在各方面的努力视而不见。

  他对界面新闻强调,在中欧贸易联系日渐紧密的背景下,短期的利益诉求很容易损伤双方的共同利益。

  “入世”以来,中欧双边贸易保持着近20%的高速发展,目前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也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国和最大进口来源国。

  公开数据显示,当前欧盟73起反倾销案中的56起涉及中国产品,包括钢铁、机械等行业影响到的相关就业岗位就高达25万。欧盟委员会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对华出口仅在2011年就为欧盟创造了约300万个就业岗位。

  此外,中国对欧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也呈现爆发性增长。自2012年,中国每年对欧盟国家的投资已经超过欧盟国家每年的对华投资,为欧盟国家创造就业、摆脱危机起到了关键作用。

  白明在采访中称,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能够更好地促进中欧关系长期良性发展,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的目标是追求双赢,一方面是在国际竞争中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欧洲企业创造更多机会,与各国分享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但是,如果欧盟国家坚持拿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责难中国,对中国使用‘替代国’的做法,中国也应该提早准备向世贸组织的应诉措施”,白明对界面新闻说。

责任编辑:李彦丽

相关阅读

йҪصĵ

ΪйҪصĵǡ֤Ͷгȶ͡žΣṹھЭƽͬʱҲòĿѡأȡᡣ

ά

ǰAɸĸҪìʲô

йתȱֱʵֲ֧ǵǰAɸĸҪìܣӿȷעƸĸ·ͼʱڸĸսϣҪַʱгԹĸ֧֣עҪĻʩ裬ҲDZСͶߴʩǰᡣ

DzǺͶѡ

ڰôڼѾأҵʲծҵʵʩϸŴծİҵٸIJѹҵΣֱ٣ͥĿǰծˣƽÿͥҪÿµ20%룬Գÿծ

˭вԪĩտ񻶵ĵ

вԪܹĩտ񻶣гͶĽʵƶȽϴ©¡AɵгǷͶġͶʡĻˣвԪûݡĩ֡ûгɡɡǵıһĻҲͲΪ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