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参与全球产业分工 降物流成本就是提高利润

李勇李勇

  在第三批挂牌的七个自贸区中,同处于西部内陆的四川、重庆均位于名单之列。在国家大力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自贸区挂牌将释放什么样的政策红利?同享自贸区便利同时,区域有将面临什么样的竞与合?3月31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重庆市政府参事、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

  融入全球经济 自贸区成新动力

  去年5月,《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对外发布。其中,对成渝城市群的总体定位为,立足西南、辐射西北、面向欧亚,高层次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培育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强化对“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发展开放型经济,成为成渝地区不约而同选择。  “成渝两个城市均处于西部内陆。自贸区的挂牌,相当于政策有进一步升级。对于推动内陆城市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型经济,作用非常大。”李勇告诉记者。  具体到成都,成都版自贸区的定位是建设内陆改革开放合作先行区、建设贸易发展转型示范区、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生态区。成都将深度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德、中韩、中法、新川等国际合作园区共建进程,增强内陆地区主动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能力。“自贸区将成为西部内陆地区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为成渝经济区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打开一个全新的窗口。”李勇表示。

  破除候鸟经济 物流通道“做文章”

  西部融入全球,路径怎么走?  第一步是打通物流通道,第二步是降成本。在李勇看来,西部内陆融入全球,首先要做的是物流通道这篇“大文章”。  李勇表示,随着产业转移方向发生变化,中西部的经济面临新的特征——候鸟经济。以前产业可能从沿海转移中西部,现在国内的要素成本较高,企业可能直接从沿海到东南亚。这种发展背景下,对于自贸区挂牌后政府政策的统一性、政务服务的效率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李勇同时表示,自贸区挂牌之后,在保证外资享受待遇的同时,还要重视扎根在成渝城市群本土企业。“企业趋利,投了以后很快有回报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想玲

  来源: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陈楚潺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