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8日00:59 北京晨报
前日下午,位于前门的廊坊二条胡同中游人摩肩接踵。北京晨报记者 史春阳/摄前日下午,位于前门的廊坊二条胡同中游人摩肩接踵。北京晨报记者 史春阳/摄

  来京游客人均消费2485元

  同比增长3.2%游客量1119.5万人次同比减少2.8%

  不太理想的空气质量和阴雨明显影响了今年国庆节的游客量。昨天,市旅游委公布黄金周期间本市的游客旅游统计,数据显示,七天假期,本市共接待旅游者1119.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2.8%,但旅游总收入同比有所增长,达到84亿元,同比增长1.1%。备受关注的非法“一日游”投诉下降明显,同比下降受理旅游投诉54件,同比下降42%。

  来京旅游消费68.6亿同比增2.1%

  市旅游委表示,受雾霾及阴雨天气影响,“十一”假期,本市接待国内来京旅游者27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1.1%;国内旅游消费68.6亿元,同比增长2.1%。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基本持平,从去年的3.7天下降到今年的3.5天。平均消费能力有所提高,国内来京游客人均消费2485元,增长3.2%。

  “十一”期间,共接待市民在京游游客843万人次,同比减少3.3%;市民旅游消费15.5亿元,减少2.9%。

  “十一”期间,全市监测的180家主要A级景区接待旅游者1475.6万人次,同比减少14%。景区每日游人量减少,拥堵情况相比去年有所缓解。

  自然山水型景区游客减少最多

  总体来看,“十一”期间本市大部分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均同比减少,其中降幅最大的为自然山水型景区,其次为城市公园型景区,历史文化类景区和城市公园型景区的客流量降幅紧随其后。

  市旅游委介绍,故宫实行预售限流举措后,旅游环境大为改善,日接待量限定在8万人次,7天来游客量较为平缓有序。颐和园、天坛、八达岭接待游客量均同比减少。

  公园七天接待游客330万人次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统计发布:今年国庆假期,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迎来旅游高峰,七天累计接待游客330万人次。

  其中,颐和园55.5万、天坛公园54万、北京动物园45万人次位列前三。节中3至5日为游园高峰,颐和园、天坛公园单日接待量连续突破10万人次。绚丽的植物景观、宏伟的古典建筑及丰富的人文活动受到中外游客、北京市民及学生群体等各类游客的好评,外宾及外埠游客明显增长近40%。

  高速公路进京车辆增长23.8%

  市旅游委表示,高速公路免费政策已执行5年,北京及外地自驾车保有量持续增长,自驾游服务保障日益完善。高速公路进京游客的增速最高,假日期间高速公路进京车辆575.5万辆,增长23.8%;进京游客2196万人次,增长18.5%。

  美食和购物对市民游客的吸引力显著提升,餐饮购物消费比例从上年的62%提高到今年的70%。外地游客在京餐饮购物消费比重也有小幅提升。

  此外,民俗游火爆迎客,假期共接待游客433.5万人次,增长9.3%;实现民俗旅游收入4.4亿元,增长7.8%。延庆区凭借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率先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四季花海、百里山水画廊、冰川绿谷沟域游客爆满。

  北京晨报记者 吴婷婷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崔红

  相关新闻

  120家商企进账60.3亿

  北京晨报讯(记者 陈琳)“金九银十”的消费旺季再加上国庆黄金周,本市各大商企赚了个盆满钵满。七天长假,市商务委重点监测的120家商业服务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60.3亿元,同比增长7.7%。

  国庆假期正值婚庆旺季,北京晨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金银饰品类商品需求增长明显。据统计,假日七天,菜市口百货金银饰品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6.7%;超10万人次进店消费。

  婚宴、家宴、亲朋宴、旅游宴集中,全聚德、东来顺、华天等众多老字号餐饮企业上座率达到九成以上,甚至一座难求。同和居等老字号在国庆期间出现了多个就餐高峰日,几乎每个高峰日的排队等号的顾客都超过了200号。鸿宾楼等老字号在假日中出现了单日同比增长超过30%的火爆场面。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