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拉动型城市发展为消费拉动型城市
未来三亚不卖地,也能过上好日子
采访对象:三亚市市长王勇
■ 本报记者 黄媛艳
1954年前,仅是崖县的一个公社,1984年成立县级市,1987年底升格地级市,一步一步成长为国人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是三亚发展的历史脉搏。
而作为重要的见证者、参与者,任职三亚市市长已5年的王勇对鹿城这座年轻城市的快速成长感慨颇深。
直面问题 积极整改
当全国多个地区深陷“十面霾伏”,三亚的好空气、好气候吸引众多游人前来“深呼吸”,使得三亚30万常住人口的城区却需接待100万级的外来人潮。人流汹涌,媒体关注,三亚既喜又忧。
“三亚发展历史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游客数量的集中增长及其对服务要求的提升,必然形成矛盾。这就像我家只能摆两张桌,来了十桌的客人。”王勇坦言,鼓励中成长和批评中改进,都是三亚进步的动力之源。
“原来是游客和媒体给我们找问题。从2011年开始,我们干脆自己给自己‘找茬’,领导干部开展民生体验,通过政府12345热线和特约社会督察员,去年国庆,我们自己梳理出60个问题,今年春节又梳理出典型问题,逐一整改。”王勇说,实践证明,以问题为导向的倒逼机制,是管用的。
马年春节期间央视5次正面报道,游客满意度达到97.59%……三亚的整治成效有目共睹。
从重投资向重消费过渡
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身处其间百姓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提及三亚的经济,房地产和旅游业是重头戏,不过,一切正慢慢改观。
“三亚土地资源有限,是稀缺性资源,而房地产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外地,且多数为投资、度假产品。我们将保持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对其进行引导,从土地供应入手,引导企业做高端产品,不做小户型,提高消费水平。”王勇表示,三亚正从土地供应入手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今后的供地将向产业倾斜,把地产和产业相结合。
目前,三亚的房地产正在向金融、会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智慧产业、健康养生转型,商服用地的年度供应比例由24%上升到55%,工业用地(主要指科研用地)比例由3%上升到13.5%。多元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为三亚带来可持续的税收收入,也让稀缺的自然资源得以最优化的使用。
王勇认为,三亚将从一座投资拉动型的城市慢慢发展为消费拉动型。三亚的消费群将由三部分人构成:本地居民,游客,三亚新居民。而三亚新居民,就是通过三亚提供的优惠政策,吸引而来的产业从业人员。随着旅游产品的日益丰富和新兴产业的稳健发展,未来,三亚的目标就是让中外游客舒心痛快地消费,三亚不用卖房卖地,靠拉动消费就能过上好日子。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年初勇哥高烧,马年三亚一定红火……”今年春节期间,王勇的一则微信引发众人关注,这是朋友对其生病初愈的调侃,却也道出大家的殷殷期待。
“宜居、宜业、宜游”是王勇对于三亚发展的理解。随着三亚撤镇设区脚步的加快,打造一个“以人为本,规划先行,改善民居,培育产业,绿色发展的世界级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开始成为共识。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简单地把农民户口变市民。我们以现代农业增加产业收入,以非农经济增加经营性收入,以改善民居增加财产性收入,以促进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以财政补贴增加转移性收入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王勇说。
2013年,三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25460元和9795元,分别增长9.3%和11%。在不断增加百姓收入的同时,三亚也积极投入生态保护,为市民守住绿色崛起的生命线。
王勇透露,三亚将继续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建设,加强海湾环境保护,坚决关闭违规的排海污水口;抓紧实施山体复绿、退果还林、海湾海滩生态恢复、红树林生态恢复、河道水环境治理以及湿地保护与治理等各项生态修复工程,今年要完成绿化造林8000亩和退果还林1万亩。
沐浴在蓝天碧海中,三亚不仅希望百姓腰包鼓了,更看重其幸福感的提升,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深化改革,简政放权,让百姓办事方便、舒心。
“我们能取消就取消,能下放就下放,能提速就提速,能精简就精简。”王勇说。征地收益市镇对半分成,撤镇设区简化机构,在村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审批流程和环节网上公布……三亚期待打破审批的“长征图”,让便民利民的脚步走得更快、更扎实……(本报三亚4月8日电)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