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官员解读GDP接近韩国:比全国早5年调结构

2014年01月13日 07:01  南方都市报 

  中国万亿美元的区域经济体横空出世。广东GDP总量和进出口总额预计双双突破万亿美元,料成为全国首个GDP破6万亿的省,广东省的GDP总量已经接近韩国。如何评价广东的GDP成绩单,如何看待广东的产业发展、区域发展、江苏等省份的追赶?

  南都记者近日专访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作为《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决定》的主要起草者,他提出,广东提早五年开始调整结构,为未来发展确立良好基础。未来的产业转型升级是否成功,还要看“蓝天”多不多。同时,南都记者也采访了近十位专家学者对广东进行多角度解读。有专家认为,产业转型已经初显成效,亦有专家指出,广东的第三产业质量仍然不佳,产业升级任务迫切。针对广东与江苏等省份对比,有专家指出江苏的经济模式更佳,亦有专家认为,广东的市场机制更为成熟。

  数据解读

  第三产业水平仍较低

  数据:初步预计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1%,达2.98万亿元,超过第二产业(预计2.95万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4.8:47.4:47.8,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改变了此前的“二、三、一”格局。

  解读:中欧陆家嘴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胜军[微博]表示,这个是很大的进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内容就是要减少对粗放式制造业的依赖,更多地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广东的经济转型是整个中国的缩影。广东转型能否成功,最主要标准是要看制造业是否能实现真正的升级换代。真正的转型是要从简单的靠成本竞争的制造业,转向靠品牌、靠创新、靠技术来在国际市场上生存的制造业。

  那么第三产业首超第二产业是否意味着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较好效果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第三产业尽管从数量上首次超越了第二产业,但这也许是一种假象。对第三产业的统计口径变化以及界定的模糊,有可能会造成统计数据上第三产业超越第二产业的假象。此外他指出,目前广东的第三产业水平质量仍然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餐饮酒店等传统第三产业。

  对于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指出,广东的工业中,传统工业比重仍然过高,钢铁等产能过剩的产业前景不佳。

  “广东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认为,高新产业、服务业的比重不是很高,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爬坡阶段。

  “二、三产业要有机统一起来,不能喜新厌旧,其实很多传统产业和新搞的产业不矛盾,不能引进新的就干掉传统产业。”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说。

  粤东西北发展仍靠投资

  数据:广深佛莞四市占全省GDP近70%,粤东西北地区GDP总量较低,仅相当于广州一市。不过,粤东西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4.3%、39.1%和23.5%,大幅高于全省增速。

  解读:陈鸿宇认为,去年粤东西北的经济增长依然主要依赖投资拉动。毕竟粤东西北地区在交通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和新区建设方面,都需要投资。基础设施的投资也有助于在硬件方面改善粤东西北的发展环境。

  然而,在林江看来,粤东西北要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但也不排除有部分地区为增长而增长,这将产生重复建设的问题。此外,一些地级市之间,为了争夺大型项目,往往通过以土地、税收优惠作为吸引力,为了招商引资形成恶性竞争,这样的项目地方很难从中获益。

  数据:1-11月,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2%、14.5%和10.1%,高于全省8.7%、珠三角8.7%的增速

  解读:对于粤东西北的工业增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广东的粤东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吸引产业转移拉动经济。不过,粤东西北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仍然没有改变,不过需要一定的时间。

  数据:2013年,广东确定粤东西北GDP达标时间表,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解读:林江认为,通过立军令状的形式要求各地进行发展,可以调动各地的积极性。但要达到标准并不容易,粤东西北的发展涉及与珠三角城市的竞争问题、内部各地级市之间的项目竞争问题,以及与外省市区的竞争问题,要发展必须通过广东省层面进行统筹,以及与周边省份之间进行统筹。

  与此同时,当前粤东西北地区政府效率、人才吸引力都不足,企业对于进入粤东西北地区仍有顾虑。中欧陆家嘴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胜军表示,要改变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改变经商环境,通过环境和人的意识观念的改变来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阅城

  广州

  企业国际化不足,可发力金融产业

  2013年,广州除了南沙新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强之外,同时启动了国际创新城、南站商务区、海珠生态城、国际金融城、空港经济城等九个发展平台。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认为,“造城运动”下,基础建设投资加大,在2013年对经济有较大的拉动作用。数据显示,广州2013年土地出让收入为762亿元,同比增长85%。彭澎认为,相比深圳,广州的财政收入中对土地出让金的收入依赖较大。此外,广州在发展金融上未来应该与自贸区建设相结合,让金融为外贸提供服务。去年,越秀集团参与多宗金融机构收购,他认为这也是一个较好的发展思路。胡刚也认为,广州的短板是金融,未来应在金融产业上发力。

  将眼光投向南沙,林江认为,广州在旧城区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下半年,南沙的发展势头也开始减弱,未来广州的发展必须做好南沙的突围问题。

  对于第三产业,丁力则认为,广州服务业可以为佛山的制造业提供辅助性服务。“佛山的制造业加上广州的服务业就等于南方上海。”丁力指出,未来广佛同城化应该进一步加强,应推动实现两地公共服务均等化,两地居民的自由流动,推动佛山制造业与广州服务业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彭澎同时指出,广州的企业国际化不足,也欠缺有影响力的品牌,上市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有限,未来在做大做强企业上应该发力。

  深圳

  发展高新产业,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近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13年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中,深圳被评为广东区域内竞争力最强的城市。数据显示,2013年1-9月,深圳GDP增长9.7%;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2.5%;预计深圳今年人均GDP将突破2万美元大关,或与“亚洲四小龙”并肩。

  丁力分析认为,深圳这几年牢牢抓住创新二字。数据显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总量达3664.3亿元,增长16.5%,高出总体经济6个百分点左右。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70%左右,分别增长17.8%和18.2%。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2%和10.8%。

  此外,彭澎分析称,深圳跨国企业去年在国际市场的扩展成功,已经逐渐走出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深圳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几家互联网龙头企业发展势头令人瞩目。据悉,“十二五”期间,深圳将打造福田中心区、后海中心区、留仙洞片区、深圳湾高新区和龙华核心区等五大总部经济集群。

  在深圳的发展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深圳土地出让金在深圳全年财政收入中的比例不足一成(9.13%),堪称目前中国国内对土地财政依赖度最小的城市。彭澎认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显示了深圳产业发展后劲足。

  东莞

  经济现拐点,转型成功尚需时间

  作为以“世界工厂”起家的东莞是外贸型经济的典型代表,但金融危机以来,以外贸为主的东莞经济受到较大冲击,过去几年,东莞均下调经济增长预期。不过,从2012年起,GDP增速连续7个季度加快。根据东莞市长袁宝成近日的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5500亿元,增长9.7%,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远高于年初7%的目标。

  东莞成为全省首个提出2014年GDP增长目标的地级市,预计增长达9%。林江认为,东莞今年的增长有赖于推进“三重”(重大建设项目、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科技专项建设)工程的推进。

  不过,东莞经济数据的拐点,并不意味着转型已经成功。林江认为,目前东莞为了打破原有的镇街利益,正在推行三个梯队的片区发展计划,但是这些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对GDP形成贡献。彭澎认为,未来,东莞应该促进外来企业在东莞生根,提高融合度,同时注重内需和外贸两个市场兼顾。东莞的优势是产业配套能力强,产业链完整,同时制造业有高素质的外来劳动力。未来,东莞应同时注重内需和外贸两个市场。

  佛山

  大项目拉动增长,内源经济可持续

  佛山以制造业见长。在丁力看来,佛山既无特区政策优惠,又无对外开放优势的条件,能够成为当前全国十大最有竞争力的中心城市之一,主要是因为佛山市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内源经济,已经形成了规模可观的支柱产业群,逐步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有强大配套能力的区域工业体系,并充分利用自己的对外开放区位优势,坚持外源和内源经济“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混合经济发展模式。他认为,与其它地区不同,佛山的发展主要依靠本土企业,依靠全民创业,民营经济成为支撑佛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

  不过,丁力也同时指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多数保留着浓厚的原始资本与初创者的痕迹,虽然通过产业转移,特别是一些污染重、能耗大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周边地区,空气质量不断下降的势头有所扼制,但是,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沉重。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佛山城市规划滞后,公共服务不平衡。对此,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也指出,在大佛山整合上,相关的思路应该理顺。

  从前三季度的数据看,佛山GDP4818亿元,同比增长9.7%。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佛山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大项目的拉动。南都记者根据佛山官方公布的前三季度数据看到,今年前三季度,佛山市就引进超千万元项目364个,同比上升了38.4%,投资总额达到1062亿元。然而据统计,492个在建项目,投产率仅26%。此外,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依然为负增长,增长为负6%。

  广东PK江苏

  广东增长模式要新旧切换

  数据:“广东经济增长8.5%,GDP达6.23万亿元,成为全国唯一超6万亿元的省份。”VS“2013年,江苏省全社会用电量实现历史性突破,较上年增长8.20%,达4957亿千瓦时,超过广东省4830.13亿千瓦时的全社会用电量,跃居全国第一。”

  解读: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广东GDP破万亿美元大关意味着广东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但跨入万亿美元大关,对于广东而言,同时也是一道坎。他直言:“广东几大明星模式、广州、佛山、东莞、珠海、深圳的经济都出现减速。”“广东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发展模式已经进入到需要进行新旧切换的时代。”张燕生指出,能否成功地实现产业转型,顺利切换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是GDP进入万亿美元俱乐部后最大的挑战。

  与江苏相比,丁力分析称,2004年以来,广东的发展水平与发展后劲一直高于江苏,到2011年,江苏的发展后劲开始超越广东。丁力认为,广东是典型的“外源性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主要依靠招商引资来发展,而江苏内源性和外源性相结合的混合型经济模式特点,从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发家,培养本土自主品牌,而不是单纯依靠外资。他指出,江苏的混合型经济具有更加可观的市场空间与风险化解能力,江苏招商引资基本上做到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专访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

  广东提前五年走上“调结构”之路

  解析GDP: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

  南都:今年GDP总量破6万亿,增速或达8.5%,高于全国水平,你怎么看这样的增长?

  汪一洋(以下简称汪):当前,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城镇化蓬勃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是促进GDP高增长的重要原因。不过,未来我们很可能告别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中高速增长阶段。

  2013年新一届政府不再提GDP“保8”了,而是要调整结构。广东调结构要比全国早五年。现在看来,这很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

  南都:未来基础投资对拉动经济的作用会继续加大吗?

  汪:基础投资的作用还会持续至少五到八年。交通基础设施一旦建好,对招商引资能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和老百姓居住环境相关的基础设施,未来投资也是很大,还需要十几年。未来可能还会是推动我们经济发展的比较大的动力。另外,还要发展循环经济、环保产业。

  南都:2012年外贸对GDP的贡献仅有1.9%,未来外贸发展将有怎样的动向?

  汪:2013年世界经济呈复苏之态,对中国经济来说是利好的,尤其是广东,要保持广东外经贸的强省地位,通过转型升级生产出更有竞争力、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我们要建立一种新的开放格局,既要吸引外资进来,又要走出去国外投资。胡春华书记强调,要抓住现在欧盟经济低迷的机会既要出口,又要购买国外的廉价的资源,购买基础设施、机器设备等。

  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进口,去年有9000万国人走出国门,不少人到了国外就“扫货”,关税推高了物价,国人反而不在国内消费。

  谈“转型升级”:成不成功还要看“蓝天”

  南都:产业转移、转型升级该怎么转?

  汪: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结合转型升级发展企业,不然淘汰的企业转移后,很快又要淘汰。我们希望首先是在转移中升级。就地呢,发展中转型,第二产业要第三产业化。从产业链的角度讲,过去的加工制造,到研发、设计,向下游的品牌、销售延伸。特别是抓住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渠道,购买了很多品牌、渠道,把产业链打通了,竞争力就强。

  南都:产业转移、转型升级成功了吗?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汪:通过“双转移”加快转型升级,所以我们现在来讲有了初步成效,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优化,但目前仍然处在爬坡、越坎的关键时期。新的优势还没有定型、凸显。希望在十二五结束的时候,第三产业能到48%,第二产业到46%,我们的产业转型升级就算有基本成效。

  对高耗能的产业要减少。像电解铝、水泥、钢材这些,又耗能,又超出市场需求。此外,政府准备出台阶梯电价、阶梯水价,通过政策、市场价格来促使它调结构。

  朱小丹省长曾在会议上讲,转型成功拿什么衡量?老百姓就看天,天蓝不蓝、空气好不好?蓝天达到发达国家大城市水平,我们就算成功了。

  南都:产业结构上,广东跟江苏、山东等GDP相当的省份对比,优势何在?

  汪:从产业结构上来讲,我们过去也经历过第二产业产值占比超过50%的阶段,而江苏和山东如今还是处于这一阶段。他们投资拉动的特征更加明显,政府主导的力量更强,但2013年,江苏无锡、徐州等地光伏产业都面临很大的问题,这原来是他们的新兴产业,投入了上百亿,现在却不行了。

  谈粤东西北发展:“路通财通”,加大建设

  南都: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思路是什么?

  汪:粤东西北发展有三大抓手,第一个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路通财通,是广东经验。最近几年,我们在交通方面出现了一些瓶颈和制约。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在当前可以拉动投资,提高GDP,又为长远发展提供一种保障。我们在清远阳山调研时,他们说,珠三角搞“三来一补”,我们是“一来三补”,道路破旧,来一次要补三次胎。现在高速公路修通了,交通方便,产业才有可能转移。

  高速公路投资,2017年要打通出省通道,从过去的九条,扩展到十三条。发挥我们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集聚作用。

  南都:粤东西北工业化和城镇化上有何举措?

  汪:三大抓手的第二个就是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双转移的力度,同时各地要培育自己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粤东西北发展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一个县拿出10平方公里搞工业、城镇化,不破坏生态,同时又集中形成产业链,服务、管理、治污也比较容易。

  在机制上有重大的调整,过去是帮扶,我们这次向苏州学习,产业园区总指挥、一把手从珠三角城市调派,考核珠三角而不是考核受帮扶的城市,这样珠三角这些市就坐不住了,书记市长亲自带队,把好的企业转过去,过去则是把不好的、不要的企业转过去。

  第三个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广东十二个新区全都批了,基本都在5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起步区10平方公里左右,要先规划好。建设一批中心城市,有了人口才能形成集聚效应,雪球才能越滚越大。

  谈改善营商环境:政府不能“左右互搏”

  南都:在投资、营商环境上,广东有何优劣,未来如何改进?

  汪:广东的优势可能在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政府服务可能是我们的新优势。有些人觉得广东省政府力量不够,却恰恰是我们的优势。

  不过,在营商环境上,我们的行政审批,效率还是不足,审批的项目太多,政府成了“左右互搏”。一方面政府招商引资;另外一方面,在审批上又设置了层层的障碍。去年一位人大代表质疑,要700多天才能批下一个项目,这是鼓励投资还是限制?

  南都:在软环境上,广东和江苏、山东等兄弟省份相比有何优劣?

  汪:跟兄弟省份相比,我们政府更愿意解决我们政府做的事。帮你做好服务,有些企业前来投资,要求先给地、给资金、建厂房、安排国企合作投资,兄弟省份有的愿意这么干,我们广东已经不干了。市场经济中,对项目的判断就是由市场和企业去判断,政府应做好公共服务。

  广东省政府市场化程度更高,更成熟,并且在发展阶段上还略超前一点。从投资来讲,广东省的投资效益会更高一点。

  统筹:南都记者刘斌王涛

  采写:南都记者张俊杰陈颖实习生曾昆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贪官最后陈述有人引经据典有人忆苦表功
  • 体育U22亚洲杯黑色3分钟!补时丢2球 中国1-2
  • 娱乐汤唯遇电信诈骗被卷21万 警方已介入
  • 财经人民币升升不息:汇改至今升值超三成
  • 科技CES2014:未来汽车会是什么样?
  • 博客中日关于“伏地魔”之争是说给谁听的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MBA考前作弊培训全程曝光:4万8保过
  • 张化桥:印度今天和明天的问题在哪
  • 徐天舒:互联网金融热背后的冷思考
  • 美国客:留美中国学生兴起代购热
  • 姚树洁:张艺谋被罚是没有交代的交代
  • 谢作诗:春运拥堵缘于城乡二元结构
  • 高善文:中国离债务危机有多远
  • 凯恩斯:房地产行业将面临断崖式下滑
  • 陶冬:美非农失前蹄 欧央行谋后招
  • 黄有光:建议高考男女生分开录取
  • 江濡山:五问肖刚 你有杀手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