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访山西朔州平鲁区委书记郭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 00:03  中国经济周刊

  郭健:“重造一个平鲁”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韩文/山西朔州报道

  2008年12月15日,在平鲁区委书记郭健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一幅幅装裱过的效果图几乎把他的办公室围成了圈,有“龙凤呈祥”的五龙洞、凤凰城的旅游规划图,有综合医院、博物馆等在建工程的设计图,还有井坪瓮城、水街、古城墙的效果图。

  2006年调任平鲁区委书记的郭健,近3年的履任中,在教育、三农、城建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评价郭健“儒雅但不守旧”。“思维缜密、见多识广、大块头大智慧”都是当地人“听其言观其行”后给予的总结。

  郭健把他“重造一个区”的宏伟计划向记者和盘托出。

  作为平鲁区“一城十镇百村”规划的实际“操刀者”, 郭健坦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平鲁找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找到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探索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他从四个方面为《中国经济周刊》解读了平鲁“城乡一体化”取得的成效。

  第一,缩小了城乡差别。“一城十镇百村”建设,是平鲁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区划大变革,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城里富、乡下穷的尴尬局面正在悄然改变;城里美、乡下靓的面貌正在逐渐显现,农民获得公共服务的机会正在与城市居民同步。

  近年来,平鲁区投资2亿元,新建了晋西北一流的高级中学,改扩建了初级中学,乡乡建起了一所高标准的寄宿制小学,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高中、初中办在县城,小学集中办在乡镇的办学格局,并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使农村与城市的学生享受到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公平的阳光已经洒向山庄窝铺。

  目前,全区农村的户籍、社保、教育、医疗、就业等各项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正在变为现实。

  第二,改变了农村面貌。“一城十镇百村”建设,是平鲁投入巨资启动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建设工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使曾经封闭的村庄筑起通衢大道,狭窄的巷道变成了宽敞的街道,低矮的土窑洞变成了整齐的平房和楼房,遍地垃圾变成了茂密的树林和碧绿的草坪。广大农民走出大山,进城入镇,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住整洁房、过文明生活”的目标。

  近三年中,平鲁区大力投资通乡通村道路、大型水利工程、沼气用户、网络文化站等项目的建设。随着水、电、路、校等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广大农村享受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极大地改善了生活环境和生存质量。

  第三,拓宽了增收渠道。“一城十镇百村”建设,为平鲁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新的机遇和保障。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民可直接享受到国家和本区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性补偿。退耕还林户每户享受补助8000多元,种草收入7000多元,牧业、农民外出务工等收入也在增加;随着基础条件的改善,农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服务业逐步形成稳定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

  第四,转变了思想观念。“一城十镇百村”建设,使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生活习惯、精神面貌、道德风尚、行为规范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深刻变化。农民从深山中搬出,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增强了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一部分存有故土难离思想的人,看到搬出来大有希望,就开始主动搬迁。

  同时,平鲁区依托农民培训中心,重点着眼青年农民素质提升、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民远程教育、新型农民创业四大工程,增强了农民科技意识,提升了农民科技素质,使他们逐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正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