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以工补农实现城乡收入全民共享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 00:03  中国经济周刊

  “以工补农”实现城乡收入“全民共享”

  日前,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时指出: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

  如何能够更快更好的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题。

  率先跨出“城乡一体化”大步子的平鲁区,几年来以“促农增收、缩小差距、共享成果”为主线,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把社会保障与就业视为农民的“生命线”,避免农民陷入“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困境,成为平鲁区领导班子的共识。

  煤炭“兼济全区”

  “我真的很幸运!”电话中的赵晓璐难以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

  今年24岁的赵晓璐是平鲁区井坪镇上麻黄头村人,200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毕业后直接进入平鲁区西易集团人力资源部工作,月薪可以拿到1500元左右。

  回想当初考上大学的情景,赵晓璐颇多感言:“2003年我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全家人都犯愁了,家里太穷拿不出学费。后来听说西易集团有资助大学生的计划,我就试着递了申请,没想到西易做过家访就确定了我,包括毕业也替我做了安排。”

  从2002年起,在政府的倡议下,平鲁区大型煤炭企业——西易集团成立了“贫困大学生救助基金”,对全区因家境困难而上不起学的大学生进行救助,每生每年4000元,直至大学毕业。截至2008年,该集团已累计救助大学生256名,投入资金270余万元。

  在西易苑小区,记者看到一栋栋整洁、漂亮的别墅连成片,雕塑、喷泉、健身器材分布四周。据了解,该别墅区的319位主人全部是白堂乡西易村村民。

  西易集团办公室主任王仙荣告诉记者:“2003年,西易集团投资5000多万修建了别墅区,专门服务西易村整村搬迁。许多农民住上别墅,在西易集团上班,享受着各项福利,就连机关上班的人都羡慕西易村的农民。”

  西易村村民老苗兴奋地说:“除了上班外,村里每年给村民每人发2000元生活费,还有米、面、肉、蛋等福利待遇,与国家干部一样。”

  有着“亿吨产煤区”之称的平鲁,曾被誉为“内陆对外开放第一县”。境内的中煤平朔公司,前身是在邓小平同志亲切关怀下建成的我国首批中外合作大型企业之一——安太堡露天煤矿,有人将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该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生产基地。

  中煤平朔公司的发展壮大给周边平鲁的村镇提供了发展机遇,一大批农民离开土地成为央企职工,每日往返于城市与矿区,搭乘班车上下班,找到了城市生活轨迹。平鲁的服务业同样受益匪浅,许多农民找到了创业平台。

  与此同时,平鲁区煤炭工业通过整治改造和整合重组,走上了安全、高效、节约的路子。全区煤矿由67座缩减为48座,年产60万吨以上的矿井达到24座,其中大矿井产能占到全区核定产能的3/4以上,到2008年底已有10座机械化综采矿试运行,2009年20座可全部建成。

  “坚决关闭炮采煤矿,要求煤矿上规模,不仅是安全的需要,也是形成‘以工补农’长效机制的需要。小企业重眼前利益,只想取而不愿予,只有企业做大、做强,才能保证愿意投、投得出。”平鲁区区长李俊分析道。

  作为产煤大区的普通一企,西易集团只是平鲁“以工补农”的一个缩影。在政府的引导下,许多煤炭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更多惠农、补农的良策,以达到为政府分忧,为百姓分利的目的。

  构筑全民“生命线”

  “全区20万人的‘生命线’已得到保障。”12月13日,平鲁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欣喜地告诉记者。

  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平鲁区在教育、社保等事关民生大计方面的财政投入与政策倾斜达到历史之最,建立健全了覆盖所有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该区北坪移民新村的张二老汉去年颈椎滑脱,需到省城太原进行手术,但经人打听得知要3万多元的医疗费,张老汉最终放弃了治疗,每日靠一些止痛药维持。后来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动员下才动了手术,新农合报销了近一半的费用。

  张老汉告诉记者:“过去在村里,有病就死扛着,不敢看也看不起。小病扛一扛就过去了,遇上大病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中国经济周刊》从平鲁区有关部门获悉,该区农民的参合率高达93%,农民每年每人只需交纳15元,其余部分由财政配套。该区还健全完善了企业、事业、农村养老,以及城镇职工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七项社会保险制度,基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在稳步推进。

  此外,在完善以上制度的基础上,平鲁区又新建了惠及3万人的城镇市民医疗保险制度、4000人的煤炭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制度、1.3万人的65岁以上老年农民的生活保障制度、878人的农村卸任干部补贴等5项制度,许多保障制度走在全国前列。

  据介绍,平鲁区儿童福利院是全国一流的高标准公寓式福利院。记者在该院看到,这个二层砖混结构的单元楼内,每个保育室都配备有电脑、洗衣机等设施,4个人的宿舍整洁舒适。刘梅院长介绍:“200多名孤儿全部纳入了城市低保,小学、初中生每人每月享受238元的补助,高中以上参照大同市292元的标准。”

  陶村乡石西村的刘燕(化名)今年17岁,由于母亲早逝,父亲杳无音信,她有幸与其他有相似经历的孩子一起走进儿童福利院。

  “我们的幸福指数很高。”孤儿刘燕用时下颇为流行的一个词语为记者总结她在平鲁区儿童福利院的生活。

  “一只木桶的最大容量,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而非最长的。‘木桶原理’放到平鲁,那短板就是‘三农’,所以这两年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是把短板补起来,形成全社会的共享机制。”平鲁区委书记郭健从经济学的角度强调了全民共享的重要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