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肖金成:环渤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必然选择(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2:0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那么在“环渤海”之中,选择天津、选择滨海新区作为龙头也是一个必然吗?

  肖金成:天津也是必然。为什么呢?第一,在“环渤海”,或者说“京津冀”需要有一个产业聚集的亮点。没有这个焦点,要素聚集就没有客观需要;第二,天津确确实实在“环渤海”中各个方面的优势最为突出,交通、港口、铁路、航空,还有产业都有很好的基础,另外在资源方面,石油资源、海洋资源,还有土地资源都非常丰富;此外,天津与华北、西北的广大腹地有着天然的联系,因为那些地方的物流,包括南方一些地方的物流都主要通过天津港,所以滨海新区这个地方从区位上讲,有着天然的优势,比较而言,其它地方都很难和它媲美。

  《21世纪》:当下,北京和天津对环渤海的带动和辐射能力并不强,为什么?

  肖金成: 我们应该看到,北京、天津这两座中心城市规模非常大,但是带动能力比较弱,主要原因是受到行政体制的约束,并没有把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发挥得很好。

  分工很关键,如果没有功能分工,大家竞争还会很激烈,有了功能分工,竞争就会变成合作,两者就会互补,就会各自发挥优势。北京发挥人才和科技的优势,天津发挥制造业和港口、交通的优势,河北就发挥能源、原材料、深加工、物流的优势,这样各自的优势最终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长三角”、“珠三角”未来的发展受到制约的原因,正是因为内部发展成本非常高。北京、天津为了降低成本也必须向河北的城市去拓展。

  “环渤海要加强合作,形成整体”

  《21世纪》:你曾说过,“环渤海”只能算作一个“地区”,因为它是由辽宁、山东、“京津冀”三个区域板块构成的,那么这三个板块在未来将如何协作才能形成一个整体?

  肖金成:环渤海的协调发展确实倚仗着三个板块的协作。现在来看,三大板块之间的合作实际上虽然在不断加强,但还是不尽如人意,这是受到国际、国内两种因素的影响。

  原来这三者的产业体系、物流和人流在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体系里。比如像山东,山东经济发展比较快,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是依托日、韩市场和产业技术;而像辽东南城市群,主要依靠东北的产业体系,大连跟山东半岛相似,也是主要面向日、韩的产业和市场;而京津冀依托的是华北和西北。这样实际上大家面向的不是一个区域。

  这样,在国际市场非常好的情况下,各个板块对“环渤海”内部的合作就没有很大的需求,但是国际金融危机很可能会给“环渤海”的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也就是国外的市场需求小了,那么大家就要考虑内部的市场,内部的合作,我觉得这一点会让这三个板块的联系和合作得到加强。

  《21世纪》:“京津”这两个中心城市带“双核驱动”能捏合“京津冀”、山东、辽宁这三个板块吗?

  肖金成:实际上很难做到。因为一个城市的辐射半径是有限的,这也就是我们之所以说未来的发展形态在于“城市群”的原因所在,“城市群”的发展避免了一个城市辐射半径的限制,采取多个城市共同辐射一个区域,这样区域范围就变得更大。

  我们看“环渤海”有三个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这三大城市群,每一个城市群里面多个城市共同辐射带动这个区域,最后“环渤海”的协作就体现在三个城市群之间的协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