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肖金成:环渤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必然选择(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2:04  21世纪经济报道

  而环渤海突出的优势是资源禀赋比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土地丰富、腹地辽阔,所以通过国家重点扶持,经济模式的引导性调整之下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环渤海”的劣势,相比上面两个区域,其原有的工业基础属于国有企业比重比较高;此外观念相对比较落后,体制创新比较迟缓,作为一个后发地区,这些方面都是制约因素。

  《21世纪》:具体到产业发展方面,环渤海有什么不同?

  肖金成:我觉得未来“环渤海”的产业要更偏“重”一些。现在重化工业仍然是环渤海产业的主体,这说明这个区域在很长时间里要依托能源、原材料的优势,依托于航运的优势,依托于海岸线的优势发展重化工业。当然,发展重化工业不是说不发展高科技产业和一般的制造业,这并不矛盾。想比而言,长三角主要是发展先进的制造业,珠三角主要是轻工业,环渤海以发展重工业为主,这是产业方面产生差异化优势的地方。

  《21世纪》:你觉得“环渤海”接下来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经济区,它的挑战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肖金成: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是环境的制约,也就是环境容量的问题;第二是水资源的限制;第三个就是来自于日、韩的产业竞争。

  “选择环渤海是必然,选择天津也是必然”

  《21世纪》:国务院在最近几年陆续定位天津为“北方经济中心”,滨海新区为“环渤海的经济发展龙头”,你觉得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国家在经济版图上指定下一个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区时,“环渤海”是一个必然选择吗?

  肖金成:对,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是由我们国家“从南向北,然后由东到中,再向西”的梯度转移战略决定的。

  我们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求我们的资源来自于全世界,市场也要面向全世界,作为一个日益成长的经济体,我们必然要寻求更大的市场,我们要把国外的技术,国外的资本吸引过来,在这种情况下沿海地区就有非常大的优势。

  所以最早发展南部沿海的“珠三角”,其次是东部沿海“长三角”,那么再接下来就是“环渤海”。这里海岸线非常之长,反观“长三角”和“珠三角”却都是一面临海。 “环渤海”沿海的城市非常的多,而且这些城市又非常的大,这样一来从国际市场来的原材料,一下就开到渤海湾里面去了,运输成本可以降低,同时因为涉及的腹地又很大,国内的原材料、产品到国外去也很便捷,此外这个地区的陆路交通、空中交通都很发达。

  坐拥如此大的优势,也就不难理解我们国家的“从南向北,然后由东到中,再向西的转移”。首先在沿海梯度转移中,如果“环渤海”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也谈不上“向中部、西部的转移”,因为这个区域本身的优势比中部更明显,所以只有“环渤海”区域发展起来,中部、西部才会相应的发展。

  我们觉得选择“环渤海”的时间可能还是稍晚了一点,如果更早一点选择,“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会有更大的变化。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