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江苏土地股份合作社账本:农民有了财产性收入(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3日 02:56  21世纪经济报道

  其中,在8人的董事会中,村委会工作的干部有3人,其他均为纯粹农户;监事会中,只有1人是村干部,监事长、董事长则是海选产生,由一在当地“头脑灵活、路子多”的农民担当。

  董事长胡雪元是上林村村民,学过经营,早年还办过厂。本报记者联系他时,胡正在为“桑林”牌草鸡、蛋在苏州设立直销超市而四处奔走,“我现在是董事长,管的是企业,引进新品种、把农产品等推销出去‘赚钱’是第一要务”。

  如今,上林推出的“桑林”牌产品,如生态草鸡、大闸蟹、鸡头米、富硒大米、葡萄等一系列农副产品,已经开始走进“阿里巴巴”,进行网络销售。

  而村民将土地入股合作社之后,已基本不需要他们下田打理,因为承包土地的人,带来了资金、优良的作物种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2006年土地交上去的时候,作为合作社的股东,他们每年可以从村委会手中领取600元/亩的现金,以此作为每年的分红。

  1年后,每年的分红已经涨到了660元/亩,并且,到明年将再次上涨到700元。

  村委会书记的“账本”

  席月心,35岁,上林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亦是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10年前,席月心从部队退伍,转业进入上林村。如今,他做书记已经5年了。

  “村级组织的每个工作我都熟悉,每个岗位我都待过,可以说对农村我太了解了。”席月心说,“我这个书记,是海选选出来的。”

  4000人左右的村,超过一半的劳动力都在附近的工厂上班,甚至有的已成为在当地小有影响的老板。

  现在,在工厂上班,每人每年的收入在2万左右,并且还有了依靠于工厂的劳动、养老、医疗等保险。

  根据吴中区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上林农民年收入为1.3万元,高于苏州平均水平。

  “每户分散经营,自给自足,农业以及农村难道就走到了尽头么?”谈起当前想到发起合作社,席月心说,“总得为村民们做点事情。”

  席月心想到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可以肯定,不把分散到农户手里的土地资源整合利用,要想搞规模经济就行不通,要搞点别的什么经济也行不通。”

  从2004年开始,席月心开始挨家挨户调查。“只要能提高收入,不吃亏,保证利益不受损,就可以。”58岁的村民纽阿五说。

  “我为村民仔细算账,因为可以确保不少于自己单干的利益,所以工作进展很顺利。”席月心说,“粮价虽然也在上涨,但是农药、化肥涨得更厉害,算上人工成本,实际上现在种田是亏本的。”

  自席月心当上书记之后,经过5年的发展,村委会已经没有任何“不良资产”。

  不过,村委会目前也负债,这是用来发展村的欠债,但影响不大,“属于可控制范围。”

  目前,整个村里最大的收入是“太湖上的300多亩水面”,依靠菱角、螃蟹等水产品,可提供每年300万元左右的财力,成为村委会每年的最主要收入。他们的产品也打出了统一的品牌:桑林。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