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风险当头
监管部门分析,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维持现有的调控政策,企业尚能支持一段时间;如果政策面继续趋紧,资金链断裂的企业将增多,套贷行为、违约行为也会蔓延,银行贷款面临的风险陡增,局势不容乐观。
言及房地产调控,一家上市银行授信部负责人称,要关注调控政策的着力点。他表示,此前有关部门的提法是防止房价过快增长,而目前是保持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
“目前房地产行业出现的种种现状,乃是此前一系列调控政策滞后效应的显现。”上述授信部负责人如是说。
监管部门在调查中发现,多数银行认为目前房地产风险主要是政策风险,政策原因造成部分贷款需要展期或转期;例如,由于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销售进度不如预期,资金回笼速度放缓;由于央行对贷款规模控制,房地产企业后续开发资金发生紧缺,等等。
除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信贷规模控制等从紧货币政策外,2007年以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从2007年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央行联合颁布《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到今年8月央行、银监会再度联手出台《关于金融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
“央行、银监会这一通知的杀伤力很大,对原有部分政策进行了细化。”前述股份制银行投行人士称,如禁止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专门用于缴交土地出让价款的贷款,这项规定从银行渠道卡死了开发商“空手套白狼”的可能。
“以前银行在这项业务上存在可做、可不做的选择。”上述股份制银行投行人士说,自觉的银行可能会缩减这些业务;而如果银行要做,就会帮助房企绕弯子,如拿其他土地做抵押,获得贷款缴纳土地出让金,拿到土地。
银行应对销售放缓
毋庸置疑,目前房地产贷款的信用风险隐患较大。
令监管部门担忧的是,如果房地产销售进度和销售价格大幅度滑坡,影响到房地产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的生存,极有可能出现批量的违约现象,并面临抵押物贬值风险。
而由于房地产开发贷款是以开发企业为信用主体,其与个人按揭贷款在对抗房价下跌方面的免疫能力存在差异。
某上市银行内部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个人按揭贷款在房价下跌30%的情况下,抗风险能力依然较好;但开发贷款在房价下跌20%、利率上升的共同作用下,贷款质量将受到一定影响。由此看来,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更大。
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6月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5.2万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95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增加3988.4亿元,同比少增1706.6亿元。
针对市场变化可能产生的风险,商业银行需要提前行动。
监管部门调查显示,目前房产销售进度放缓对银行开发贷款是一个直接的风险因素。对此,银行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选择对其中的一些项目采取适当展期,但需要严格掌握,对总体风险可控的项目,可给予相对支持。二是对房地产企业授信实行封闭管理,根据项目进度放款,一个项目开立一个监管账户,严格加强对贷款资金和销售款回笼资金的全程监管。为应对市场变化,对于开发类贷款要求100%的抵押。在个人购房按揭贷款方面,建立抵押物价值和贷款额评判系统,实时更新并监控。
此外,调查表明,在防范风险的措施中,目前银行最关注的是看房地产企业缺生存的资金还是缺发展的资金,为防范出现完工风险,强调对本行续贷项目资金的确保;而对过度扩张的企业,在融资结构上要求必须做到全覆盖,总投资不留缺口,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的比例要各为50%,以确保不发生完工风险。
同时,对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求低于75%,对高负债率企业进行预警;对资金链出现问题的房地产企业进行梳理,增加抵押担保,实施减退等应对措施。
(本报实习记者杨颖桦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