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纺织之乡陷入亏损境地 南通家纺城门可罗雀(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0日 03:00  每日经济新闻

  张雨的几十万港元就这样被“冻结”了起来,她估计得再等几个月才能拿到。“我要是能提前拿到这几十万元,就能作为预付款去买几百万元的原材料,资金周转就会顺利很多。”

  各环节的涨价,加上政策因素,最终全都累积成为纺织企业的负担。在南通生活了几十年的生意人,常常会怀念以前的好日子。十几年前,南通的纺织品市场只有一条老街,最红火的日子里,毛利率甚至达到70%~80%。十几年变迁至今,企业目前的毛利率只剩大约3%。

  一位企业主告诉记者,对于那些毛利率仅3%的企业,运转即亏损。光国税加上地税就有6%~8%,有的企业没把这部分钱算在毛利里面,但5%的管理费用是逃不掉的。当地最好的企业,毛利率14%~15%,实际也只有微薄的利润。

  出路:开发新产品四处取经

  高琳是从外地嫁到南通的。这位拥有硕士学位、专业为国际贸易的女老板,成为丈夫事业的得力助手。

  早在2005年,高琳就在当地企业中最早涉足电子商务。一年交十几万元给阿里巴巴,身边的人都难以理解。但很快,日本富士工业株式会社总经理就根据网上线索找上门来,成为高琳的第一个国外客户。

  日本人近乎苛刻的严格给高琳上了一课。为了防止缝纫环节断掉的针留在床单里,日本客户要求高琳管理每一根针的轨迹,如果发生断针,要把每一截找到,拼成一根完整的针再上交。

  高琳90%的国外客户来自电子商务,另一小部分来自国际展会。在国外参加一次展会,需要人民币七八万元,对于精打细算的中小企业来说并非小事,高琳却去了很多次。

  在一次国外展会上,高琳发现,3家江苏企业散落在偌大的会场内,展台没有包装,完全没有吸引力。而同去的浙江企业,却在浙江省经贸委组织下,七八家企业连在一起,统一的展台包装,夺人眼球。张琳觉得,江苏的中小企业需要抱团作战。

  而张雨的企业,最近开发出30%棉、70%竹纤维的新产品。“我们也派人去市场上看新材料,看新花型,中小企业没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只能在这些小的方面动脑筋。如果正好市场需要,就能赚到钱。”张雨说。同时,她也担心自己开发的新产品不被接受。“如果产品出来了,市场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就可能损失很大。”

  张雨计划几年后如果越南的同类企业发展起来,就转做贸易,进口越南产品。她在上海、南京等地都开了门店,虽然租金很贵,她坚持要开,因为“很多人会经过我们的店,能给人们留下印象。上海有很多老外,也许会有好的机会。”

  记者手记:升级刻不容缓

  ◆每经记者 卢曦

  纺织业在南通已有上百年历史,几代南通人在这条庞大的纺织产业链的主干和支流上生活,产业的波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江苏是全国中小企业最多的省份之一,1997年前后,江苏省的中小企业呈现出爆发式的成长。与浙江、广东有所不同,人们认为,江苏的中小企业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特别是在苏南地区,外资配合度、技术含量和组织水平等均领先于其他地区。

  然而江苏省却遇到了与浙江、广东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外向型程度高。美国的次贷危机给江苏中小企业,特别是纺织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对此,南京师范大学的蒋伏心教授认为,“企业和政府早该想到这一点”。次贷危机和许多其他不利因素正好给了中小企业一个重新洗牌、重新思考的机会。

  首先,江苏省纺织企业需要解决自身的问题,那就是纺织企业分散作战、专业化分工不够。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从原料棉纱开始,到卖给批发商,所有的环节几乎都由一家企业完成。这种小而全的企业,很难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

  其次,恶性竞争也到了应该反省的时候。十几年前,在南通唯一的经营纺织品批发的老街上,第一代创业者享受着70%~80%的丰厚利润。时至今日,市场已极为拥挤,产业门槛变化却不大,几个朋友合伙凑几十万元,买几台机器,租一间厂房就可开工。此外,企业之间互相压价,也伤害了南通纺织业的筋骨。

  最后,优胜劣汰不可避免。目前,散布于市郊、乡村的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蒋教授认为,淘汰一部分落后企业,可以给更具竞争力的企业让出空间。扶持中小企业上档次,是目前政府最要紧的任务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