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纺织之乡陷入亏损境地 南通家纺城门可罗雀(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0日 03:00  每日经济新闻

  张雨知道,美国人拿次贷危机来解释已算是客气了。纺织行业门槛低,买得起几台机器的人家都纷纷开厂,竞争异常惨烈,给了国外客户广阔的选择空间。没有一家敢单独提价。因为没有行业协会,集体提价也无从谈起。

  张雨的一个日本客户已开始在印尼寻找供应商。“等印尼、巴基斯坦、越南的产业形成规模,中国的成本再上去,钱就更难赚了。”张雨说。

  关键词:本币升值

  每笔出口生意都在赌运气

  有关专家调查得出:在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有84.07%的出口企业利润率都在5%以内,它们只能承受2%的人民币升值幅度。然而,今年前5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高达6%。

  张雨的仓库里,堆放着包装好的床单,贴着29.99美元的粉红色零售价签。而床单10.28美元的出厂价,已经维持四五年没变了。

  两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8.2的时候,张雨一张床单相当于卖了84.3元人民币。如今汇率变成6.8,同样的床单只能换回70元人民币,原先10%的利润不仅丧失殆尽,甚至有赔钱的可能。

  汇率不稳定,也让张雨面对长期订单感到为难。一家批发商要为一家3个月后开业的酒店下订单,要求先和张雨定下批发价。计算货款,究竟是按照下单时的汇率还是交货时的汇率?汇率的不稳定让张雨感到,每一笔出口生意都在赌运气。

  部分外贸依存度高的企业就这样被彻底击垮了。张雨听说,附近有几家专做外贸的企业已关门大吉。

  然而也有运气好的。通州市一户姓费的人家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客户非常“通情达理”,交货的时候汇率有变化,还会补给企业差价。这样的客户对于其他商家来说,是闻所未闻的。

  关键词:市场竞争

  价格大战 分国内市场一杯羹

  南通经济开发区内,除了少数做钢绳的企业外,几乎全是大大小小的纺织企业。所幸的是,大部分纺织企业都有一部分产品在国内销售,尚能在国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生产经营得以为继。

  但国内市场竞争也很激烈。目前南通最大的竞争对手在山东。山东拥有国内另一个纺织产业集群,与浙江的服装、江苏的家纺略有不同,山东的高档布料最为著名。

  与张雨同在南通经济开发区的纺织企业主周老板告诉记者,往年在山东,做高质高密布最赚钱,很多当地企业一拥而上,甚至不惜大举借贷。结果是,生产规模和速度大大超出了市场需要,而经济低迷的美国又大幅减少进口,因此大量的高档布料卖不出去。“为了还贷,山东企业被迫打价格战,今年高档布料的价格已暴跌了40%。”

  “有的客户跟我们谈生意的时候底气十足:山东的布质量比你们好得多,价格也贵不了多少,我为什么还要在你这里买呢?”周老板说。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