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紧缺背景下的山西煤炭——关于当前电煤形势的新闻观察(图)
进入2008年,由于国际能源价格节节攀升和国内自然灾害影响,中国煤电油运的紧张局面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全国各地拉闸限电,山西也不例外。
7月3日,山西省经委发布了电力供应“红色”预警,预警时间为2008年7月3日至7月8日。
据山西省电力公司稍早前呈递省政府的报告显示,由于电煤严重短缺,山西省电力缺口已经突破460万千瓦。
在中国能源仍处于紧张状态的大背景下,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炭供应基地,山西,自然引来“期盼”和“探寻”等等诸如此类的复杂的眼光。
导致能源紧张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全国的电煤供应形势怎么样?山西煤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电与煤
●过去厂网一家,电厂好比一个车间,由国家调拨廉价电煤。
●电厂突然面对市场,有点不适应。
●山西电厂 “蹲在煤堆上闹煤荒”是怎么回事?
其实,中国电煤紧张的局面从2003年起就一直消长不断。只不过今年又增加了许多复杂因素。
这要从多年来的“煤电之争”说起。
2001年以前,煤炭作为基础性资源,由国家计委确定指导价,之后由企业协商,政府出面协调。从2002年开始,国家取消电煤指导价,煤价开始逐步进入市场化。
其时,正逢厂网分家。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解放以来,我们一直实行的是厂网一家。直白点说,那时的所有发电企业只是电力部门的一个生产车间。从电煤供应到发售电力,都有人包办,电厂几乎不和市场打交道。而且发电企业多年来靠国家调拨廉价煤炭,所以2002年前后,刚刚重组的五大发电集团第一次感受到了市场化之痛,表现出相当的不适应。2002年12月在长沙举行的电煤订货会上,由于价格问题,合同签订并不顺利。
后果很快显现出来……
临近2003年末,包括湖南、江苏、湖北、浙江等21个省(区、市)纷纷拉闸限电,电荒波及范围之大出人意料。当时就有人看出来了:电荒背后则是日显尖锐的“煤电之争”。
在随后几年召开的“全煤会”上,这种“顶牛”架势愈演愈烈。
2006年度济南煤炭订货会原计划在2005年底召开,由于煤电双方前期谈判不顺利,一直延迟到2006年元旦开幕。
当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宣布:从本年起取消对电煤价格的干预。但前提是 “必须保持电煤价格总体稳定”。其潜台词是“保留干预的权利”。这个暗示终于在今年6月19日得到印证。当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所有的市场电煤结算价格一律不许超过6月19日的结算价格。”
事实上,当时欧新黔所言,也不完全是宣布市场化。大致是说,在某个时段内形成的电煤用量重点合同予以运力保障,在此以后新增的用量按市场价格买入。
尽管“看得见的手”没有完全抽回,但是毕竟放松多了,这无疑令煤企欢欣鼓舞。但是发电企业能接受吗?
结果原定一周的会期,仍然未能摆脱延期的尴尬。最后在有关方面协调下,共签订合同量9.3亿吨,重点合同6.2亿吨,接近2006年重点订货的6.9亿吨90%,其中五大发电集团也签订1.7亿吨。
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合同绝大部分是有量无价。因为价格谈不拢,电厂又不能断炊,有关方面就说:“争议搁置,先签数量。至于价格,谈妥了再说。”
至于这些夹生饭合同,日后的兑现结果如何呢?我们不难想象。
如果觉得这些事情离我们较远,那么我们看看山西的电厂吧。每年的“全煤会”以后,山西都开个“小订货会”,正规的说法叫“公路煤炭订货会”,主要是解决省内电煤供应。会期每年也是尴尬地延长再延长。
现在全省装机容量是3438万千瓦,每年消耗电煤大约需要7000万吨。而每年签订的重点合同量很少,最低的时候不到1000万吨。这么大的缺口怎么弥补?且慢——坐在煤堆上,还怕没煤烧吗?遍地的小煤矿(指的是地方煤矿)随用随买,比国家的计划电煤便宜多了。这就是多年来山西电厂的电煤供应模式。没有想到,今年市场煤价一路暴涨,远远高于国家计划电煤价格。没有合同当然没有煤啊,电厂傻眼了,于是向政府哭鼻子。
蹲在煤堆上闹煤荒,看似不可思议,其实就这么简单。
山西的情形也代表了国内好多电厂。多年来许多省外电厂,都与包括山西在内的小煤矿有过类似的“蜜月”。但是眼下,劳燕分飞了。市场不相信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