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城市建设用地紧 农村土地闲置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13:44 时代信报

  渝籍委员谢德体:农村人口转移要有 新思路

  按照中国政府的预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将迎来有史以来最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要从如今的40%提升至55%。这意味着城市的超常扩张。

  但是,在国家对土地供给趋紧的大环境下,如此量级的城市建设用地从何而来?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全国政协委员谢德体提出,中国应该积极推进“农村人口以户为单位进行转移”,进而有效实现农村和城市之间土地的流动和供给。

  若举措得当,将目前重庆农村地区撂荒的土地“置换”出来兴建城市,就可以容纳2000~3000万人———这相当于目前重庆的总人口数量。

  信报特派记者 周季钢 彭光灿 北京报道

  这是一组值得反思的数据:据两院院士周干峙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从如今的40%提升至55%。而按照温家宝总理的要求计算,在未来的十多年中,中国可用建设用地仅为0.27亿亩。

  一方面,城市建设用地缺口巨大;另一方面,当前农村存在大量空置的宅基地,同时也有大量耕地撂荒,而在城乡土地制度和保障制度二元化的背景下,进城农民都不愿放弃这些土地。

  如何让城乡土地实现有效置换、保证中国城市化的顺利推进,成为制约中国城乡统筹进程的根本问题———就此,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渝籍全国政协委员谢德体提出“城乡统筹新思路”:农村人口转移应该以户为单位,允许农民以土地换社保。

  人口转移后遗症

  本报记者代峥曾记录过一位重庆开县老农“游走于城乡之间”的故事:

  张高山是该县渠口镇的一个农民,他的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在浙江打工,一年能净挣1万多元;儿媳在浙江海宁一家服装厂上班,一年能挣2万元左右。

  照子女们现在的收入,老张一家在城里买房按说问题不大。但张高山是这样做的:在开县县城租房住,带着孙子读书,却仍然坚持经常回渠口老家“看看”———他希望以这种“回归”的方式来向村里的人们宣示对自己那片土地的继续占有。

  事实上,所有的移民都期望日子能过得更好,但由于对生活前景的不乐观预期,在就业、户籍、社保以及土地处置等政策尚不明晰之前,他们不愿意轻易放弃手中的土地。

  这样的故事在今日的中国农村随处可见。谢德体将其根源归结为“进城动力不足”。“现行对进城农民的制度安排,表现为从城市利益出发、采取限制性措施多,为农民进城落户着想的服务性措施少。”

  谢德体举例说,包括就业指导培训、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子女教育权、廉租房的供给、企业和社区社会文化的接纳等方面,进城农民工及附属人口群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除此之外,不彻底也并不成功的农业人口转移,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的出现,如时下关注颇多的留守儿童问题。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