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疆建设兵团:从一穷二白到GDP西部第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5日 23:53 中国经济周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3年:从一穷二白到人均GDP西部第六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繁易/新疆摄影报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称“兵团”),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有些神秘而且遥远的群体。

  王震将军和屯垦戍边的军人,几乎是此次采访前记者对兵团全部的了解。

  2007年9月,应兵团邀请,带着好奇和向往,《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记者踏上了这片神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土地,历时17天、行程近万公里,对兵团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感性接触。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驻新疆人民解放军部队为巩固边防,加快新疆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2003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开发布《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明确表明兵团是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

  此次采访期间,从乌鲁木齐市郊的12师到玉龙喀什河畔的14师,一路走过,印象最深刻的,是兵团那种震天撼地的英雄豪气:200多万兵团人,用了50多年的时间,让新疆的一片片戈壁荒滩变成了一座座粮仓;昔日一个个“地窝子”村庄,如今已是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

  人民军队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劳武结合,屯垦戍边”的特殊使命,铸就了兵团人顽强豪迈的性格。

  在军垦第一连,老胡连长讲到他50年前开荒造地累死在盐碱滩上的袍泽;石河子兵团旅游局领导讲起军垦创业之初由于生产设备奇缺而不得不靠战士拉犁耕地;二代兵团人辛老师说起她那15岁跟随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母亲......这是对过去的回忆。

  兵团的今天,是224团20多万亩沙漠变良田的奇迹,是绿洲边缘五尺高的西北汉子对着沙漠那一句“为了种活一棵树,我们办法都想完了”的叹息,是拥有国内市场垄断产量的彩棉生产基地、4师中国最大的薰衣草生产基地,是计划今年收入达7万元的河南籍农工刘富春......

  在这里,每一寸土地上都凝结着几代兵团人的青春与汗水;在这里,每一棵树都讲述着一段感人的创业故事;在这里,到处可以感受到兵团人对曾经的军人身份的自豪和珍爱,时刻可以感受到他们即使脱下了军装也脱不掉的军人气质;在这里,兵团是一个光荣和自豪的称谓,有时候,甚至更像是一种图腾。

  采访期间看到的一句兵团的座右铭,让我至今每每想起,都会感受到兵团气势的磅礴宏大:“新疆兵团——天狼星下的兵团。”

  新疆,这片沧桑的土地,今天的兵团人依然在书写着历史。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