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1日16:03 新浪财经

  文 | 新浪财经 刘金磊

  郭树清回来了。

  靴子终于落地,银监会官方网站3月1日更新领导信息,61岁的郭树清接替尚福林,出任银监会第三任主席,重回金融监管系统任职。尚福林将赴全国政协任职,他已被增补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郭树清从证监会——中央核心金融监管系统之一,空降地方四年后,又从山东省省长的位子上回到了金融监管系统。从体改委算起,三十载辗转七八个单位,最终还是“叶落归根”,回到了他最熟悉的地方。

  谁都不能否认,他是中国最出名的官员之一,他长相清秀帅气,被认为是金融专家、技术官员的代表。随着中国经济金融体量的急剧增长,像郭树清这样的经济专家型的一线官员,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供给侧改革的稀缺资源。

  中国高层官员职务的调整在十九大前一直在进行。作为金融官员的代表,郭树清个人职务的迁移,也给市场带来了观察的窗口。

  山东金改主教练 几乎见遍金融机构领导

  山东历来是经济大省,GDP更是长期紧追广东和江苏,位列全国三甲。山东实体经济约占全国10%,但与之不符的是,其金融资源无论是社融还是资产总量,长期仅占全国的不到7%。

  金融一直是山东的短板。

  地方政府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一直想壮大金融产业,但受限于金融意识薄、金融机构基础弱、人才储备不足、发展规划不清等诸多障碍。

  改变从郭树清开始。

  2013年全国两会结束后的3月底,郭树清从证监会空降山东,上任131天便推出了山东金改22条,成为山东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也坐实了未来几年山东金融挂帅的方向。

  郭树清一方面为大量地方干部培训金融知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其在金融系统内的人脉,积极推动中央金融系统官员“转会”山东,仅2013年,山东就引入30名金融干部挂职,并选派34名干部到中央金融单位锻炼。郭树清几乎为每个地级市都配置了挂职的金融副市长。

  郭树清的金融人脉之广,在山东省长任内体现的一览无余。

  他几乎见遍了所有金融监管机构和系统性重要机构的领导,带来了大量金融资源。据新浪财经不完全统计,他在山东会见过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证监会副主席赵争平、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央行副行长陈雨露、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等监管机构高层,还有四大行董事长、浦发董事长、光大集团董事长、包括上交所深交所在内的各大交易所一把手、人寿保险董事长、泰康人寿董事长等机构领导。

  这样一串闪亮的访客名单,在其他地方领导人中难得一见。

  郭树清在山东省长位子上创下了多个全国第一:

  山东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成立金融改革发展领导小组,郭树清亲自任组长,全面负责金融重要决策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实。

  推出我国首部涉及地方金融监管的省级地方金融法规——《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

  2013年山东金融业增加值仅占GDP 4.14%,小得可怜,占服务业增加值也仅为10%,占地方税收的比重约为9%。

  经过几年努力,2015年山东省金融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936亿增加到3130亿元,增长了61.7%,金融业增加值占地方税收的比例提高到10.7%。占GDP比重也突破5%,从2012年的4%,到2013年的4.14%,到2014年的4.5%,再到5%,山东金改成绩单越来越漂亮。

  相比上述枯燥的统计数字,郭树清给山东带来的更明显好处是:省内上市和挂牌企业数量大幅增加。2016年山东省新增上市公司17家,总数达到268家,实现境内上市公司17市全覆盖;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234家,总量达570家。

  为推动企业上市,他上任第一个月便接待了曾经的下属——上交所总经理桂敏杰,双方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山东企业上市。

  郭树清很关注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工作,多次批示表扬。2015年初,他批示山东地方金融办,称其作为全国首家地方金融监管机构,成绩显著。2016年初,他再度批示金融办,提醒他们注意处理好不良贷款反弹、担保圈断裂和非法集资变花样等金融风险问题。

  面对省长的关注,山东金融办主任称,虽然很幸福,但跟上郭树清的思路不容易。

  言行谨慎 始终保持分寸

  长期在金融系统任职的经历,让郭树清多了一分谨慎。他南开大学的同学称他虽然很随和,但性格耿直,有股倔劲。

  郭树清1956年8月生于内蒙古,18岁高中毕业后在四子王旗红格尔插队,草原上冬天大雪覆盖,很多知青打牌喝酒消磨时间,郭树清不抽烟不喝酒,发奋读书,最终直接考上了南开大学。郭树清读大学时只想做点学问,没有想到自己后来会从政。

  遍览媒体报道,郭树清集纳了众多赞美词汇,低调、谦虚、博学、耿直、正派、帅气、坦诚、改革派……堪称舆论宠儿。其中,谨言慎行的品质便非常贴切对金融监管者的要求。

  他曾在央行、建行、证监会等金融机构磨炼多年,深知自己言行会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震动。像绝大多数金融监管官员一样,他保持着一定的神秘感,不该说的话他不说,公开讲话前定三思而行。

  但不像周小川等其他监管官员那么“幸运”,后为山东省长的郭树清,在全国两会期间的省代表团开放日上,他无处可藏,每一次开放日他都会被媒体近身团团包围,甚至连大衣都无法穿上。在媒体提问狂轰滥炸下,他仍然保持着克制,一如他平时展现的儒雅风范。

  2016年两会开放日上,媒体就资本市场波动提问郭树清,他谨慎地称 “不评价后任,自己已不关心股市,更关心萝卜白菜价格” ,“肯定不回答这个问题,这是职业道德问题,我过去的工作,现在不负这个责任,我是最不适宜回答这个问题的。”

  面对风口浪尖话题的拷问,他的回答始终保持着分寸。

  执政山东四年期间,他很少就全国性的经济问题公开表态,与另一位明星官员黄奇帆形成鲜明对比。地方大员中,能跟郭树清一拼曝光率的或许只有重庆市前任市长黄奇帆。黄奇帆经常就热门舆论公开表态,语言简单直白易懂,很少使用艰涩的术语,比如“证监会出牌顺序错了,直接造成股市大跌”、“大家很瞩目的万科华润之事,以我看真不复杂”、“听任房地产高杠杆将是一场金融灾难”、“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P2P金融像开赌场”等不胜枚举。

  多位熟悉郭树清的人士都评价其低调平和,北师大教授钟伟称有一次开会,会场比较小,郭树清没有往第一排坐,而是很自然地坐在最后一排。郭树清跟学者交往时,发言神色温和,讲起话来条理清楚、言语简洁明了,完全没有某些官员与学者交往的态度。

  多数金融技术官员没有主政地方的经验,尽管郭树清在任山东省长前曾于1998年至2001年期间挂职贵州省副省长,但职务的重要程度和工作内容不可同日而语。值得一提的是,郭树清在国家体改委的同事、前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于他之前在此挂职两年半。

  地方行政事务包罗甚广,山东省省长郭树清比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更忙,“过去在证监会工作,周末可以休息一天,现在到了山东,周末只能休息半天了。” 地方行政工作的繁杂不久也让“封疆大吏”郭树清体会到了艰辛。其主政山东半年多后的2013年11月,山东青岛中石化地下输油管线发生爆燃特大事故,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事故更是惊动中央最高领导亲赴青岛看望伤员,主持召开会议,听取事故现场总指挥部总指挥郭树清等人汇报。

  这给郭树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他曾长年跟风险打交道,但这次事故提醒他需要更全面更谨慎地掌舵这个人口大省。郭树清此后每年都会多次就加强安全生产表态,而他在批示表扬金融办成绩显著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提醒同僚形势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他谨慎的风格也是一以贯之的。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推出了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之后几年,时任建行掌门人的郭树清便放慢了该行的信贷投放力度,在风险面前,他宁可吃点亏:“经济复苏期我们就更得小心,信贷不能增长太快了。”

  但他也表示,建行也不能因为信贷投放问题拖了整个经济后腿——郭树清也一直有清晰、正确的政治意识。就像郭树清2013年空降山东时,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评价的那样:郭树清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大局意识强,严于律己。

  重返监管系统 是改革应有之意?

  郭树清和他的老朋友周小川、楼继伟等人一直被视为坚定的改革者。他们均是朱镕基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时的老部下,仕途也都从体改委真正起步。

  郭树清最著名的是证监会新政风暴——自他2011年10月29日上任,证监会平均每六天就出台一项新政,一年多达70余项政策落地。他上任伊始便直面发审制度,惊天一问“IPO不审行不行”,引人浮想。为重振投资者信心,他着手应对内幕交易问题,并采取更严格的股票上市标准。几百家公司正排队IPO,郭树清收紧政策,被认为得罪了很多利益集团。

  这似乎推倒了金融监管官员调整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统称“一行三会”,是中国最核心的金融监管部门。 

  在任证监会主席仅18个月后,郭树清于2013年两会后调往山东任职——他成了任期最短的证监会主席。而时年已经65岁的央行行长周小川继续留任,并成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摆脱了省部级官员65岁退休的年龄限制。郭树清空出的证监会主席一职,由比他年轻两岁的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接任。

  2014年1月,证监会重启暂停了14个月的IPO,之后监管层没有对杠杆牛市保持足够警惕,之后又暴力去杠杆,导致股市发生连续暴跌。2016年2月,肖钢黯然下课,更年轻的农行董事长刘士余出任证监会主席。

  与周小川近来年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市场化等改革相比,当年急进的郭树清,没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去实现证券市场改革,而在山东深耕金改四年后,他又迎来了对系统动刀的机会。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态高速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风险。A股大幅波动印证了金融系统的脆弱,金融风险也引起高层更广泛的关注。钱荒、股市大波动、人民币持续贬值、资本外流、债市暴跌、高杠杆等金融风险,让市场再度唤起高层级金改的呼声。

  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更直接提出,金融领域有八大风险正在积累——不良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债券违约风险、影子银行风险、外部冲击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政府债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中财办是中国经济政策核心决策部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下设的日常办公机构。

  未来一段时间内,金融业去杠杆、防化风险被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着力防控资产泡沫,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央更明确提出要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包括银监会在的一行三会,正是金融监管一线业务部门之一。

  此时郭树清执掌银监会,虽谈不上临危受命,但重任在肩。

  银监会并不如证监会那么引人注目,但在中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银行是金融监管的重点,“抓住银行这个重点就能管住信托和证券机构。”

  市场公认,中国央行才是一行三会中真正的监管核心。回溯历史,央行行长不乏由更高级别领导兼任或后升为更高级别领导的案例。

  全球金融监管机构领导职务的变动历来受人关注,2013年中央政府换届时,周小川在任央行行长10年后继续留任,被视为高层稳定金融市场的信号。郭树清重返金融监管系统约三个月前,比他年轻两岁的央行副行长易纲,首次以央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的身份公开露面。

  中共山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将于2017年5月在济南召开,64岁的现任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按惯例将不会出现在下届山东省委班子中。参考十九大前各地换届的规律,山东省长郭树清本来有机会顺位成为地方一把手,其仕途也本有机会在地方行政官员通道中发展。

  今年已经66岁的尚福林,2011年10月正是由证监会主席的职位上调任银监会主席的。尚福林也代表了改革开放后大多数经济技术官员的发展路径。诸如刘鸿儒、周道炯、周正庆、刘明康、金人庆、谢旭人、尚福林、楼继伟等人,都是在金融系统职位上退休或退居二线。特别的有央行行长周小川和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前者更进一步升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后者则在国务院智囊机构和统计局长期任职后,目前任地方省委书记。另外,“金融老将”蒋超良由农行董事长转任吉林省长后,目前已出任湖北省委书记。

  黄奇帆在带领重庆GDP实现连续高速增长后,去年底已经正式卸任,新浪财经之前从重庆消息人士处获悉,黄奇帆将赴全国人大财经委任职,在那里发挥他“金融市长”的余热。

  而郭树清,就像他大学时没有想到后来会从政一样,也肯定不会想到多年后能做到部级高官,更不会想到在离开中央金融系统四年后,转了个弯又回到了出发的地方。(完)

  附郭树清简历:

  郭树清,男,汉族,1956年8月生,内蒙古察右后旗人。1974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2月南开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1985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列系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88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列系科学社会主义专业法学博士毕业。

  曾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红格尔公社插队。研究生毕业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助理研究员;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综合组副组长(副司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司长、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兼机关党委副书记,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副书记;贵州省副省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央汇金公司董事长;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2013年3月任山东省委副书记,山东省副省长、代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2013年6月任山东省委副书记,山东省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共十六、十七、十八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责任编辑:刘金磊 SF113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