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10:02 新浪综合

  你好,债灾 | 准备抄底的同学,必须先想清楚这两个问题

  国君固收 | 报告导读:

  增量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债市连续暴跌,很显然,债市已经出现超跌。但是超跌并不是抄底的理由,在抄底前,必须想清楚两个问题:反弹的发令枪来自何处?抢反弹的性价比如何?

  两阴夹一阳,主跌浪没完,如我们所料,期现货继续暴跌。

  昨日央行继续63天逆回购操作,净投放400亿元,资金面维持紧平衡。债市在没有重大增量利空的情况下,延续暴跌:

  国债期货放量下跌、创下新低,T主力合约盘中跌幅一度接近1.2%;10Y国债收益率轻松突破3.9%的整数点位。

  总的来看,期现货均大幅下跌,创下本轮熊市新低,全天走势均为低开低走,并未受到像样的抵抗。

  暴跌后市场所处何处?三个简单的判断。

  在没有重要增量信息的情况下,债市收益率不断突破整数点位,期货不断创下新低。很显然,当前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来自交易面和情绪面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以下三个简单判断或有助于我们找到当下所处位置。客观的说,这也是多头坚定信仰的三个核心逻辑。

  ①从基本面本身来看,目前经济和通胀不支撑3.9%以上的收益率水平。从预期调整的角度,当前的实体经济并没有出现趋势性的改善,只是前期过于悲观的预期出现向上修正的空间。

  ②如果是监管预期发酵,目前收益率上行幅度其实已经不小。实体经济并没有过于火热的表现,而监管的预期即使修正,大概率不会超过此前4-5月时监管风暴的强度。一个可以对比的情况是,4-5月的监管风暴中,10Y国债收益率上行45bp,从十一长假前至今,收益率已上行30bp。

  ③海外因素并未创下新高。从海外因素来看,虽然美国税改推进以及美债收益率重新走高,但是相对于去年的特朗普交易、以及年内10Y美债2.6%的高点,海外的压制因素并未创下“新高”,然而国内10Y期国债收益率已经突破前高达到20bp。

  总的来看,在增量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债市近期剧烈调整,主要来自市场的一致预期被摧毁后正在重建,以及相伴而来的资产价格正在经历“重估”。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债券价格在重估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超调。

  但紧接着,我们是不是应该反问自己,以上三个简单判断,或者看多的三个逻辑,其实在10年国债3.7%的时候也成立,为何短短两周时间,长端利率就上行接近25bp呢?

  过去两周的市场行情告诉我们,超跌不是抄底的理由。

  所谓均衡价格水平,更多的是让我们通过模型来更好的判断现实,所谓超调更多的是趋势运动的客观结果,而不是终结趋势的原因。

  价格超调是资本市场的常态,近年来,从汇率市场到股市和债市,资产价格“异常波动”之中超调的例子比比皆是。

  判断超调的最大意义,不是成为“接飞刀”的依据,而是鼓励大家更好的活下去,敬畏市场,等待机会。

  国债期货的放量显示多空观点在交易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表达。归根结底,熊市之中的机会都是跌出来,但是前提是熊市结束前你还要有做多的能力。

  对比去年债灾,我们怎么看?

  债券市场连续暴跌,从节奏上来看,已经和去年四季度的债灾有相似之处,例如,临近年末的时点,迅速“崩溃”的情绪,甚至“缩短放长”的操作。

  从盘面上来看,这似乎也给了市场不小的心理阴影。但冷静下来思考,当前债券市场与债灾期间还是有所不同。

  此“缩短放长”非彼“缩短放长”。

  ①央行目的并不同。站在去年债灾之前,当时央行目的比较明确的指向债市去杠杆,“缩短放长”是为了提高短端资金的波动率和波动中枢,增加杠杆行为的成本和不安全感。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债市杠杆并非当前主要矛盾,资金波动率也没有上升的迹象,昨日央行继续进行63天的逆回购操作后,资金跨年的含义越来越强。

  ②目前资金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差距较大。去年年底,资金波动的下限紧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波动中枢也距离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较近,市场对于OMO利率比较敏感。而当前二级市场资金利率波动下限和中枢均显著高于一级市场,市场对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敏感性下降。

  债市的仓位和杠杆水平不同。

  债灾前的市场主逻辑是“资产荒”,史上最长牛市之后,债市整体的仓位和杠杆都处于高位,所以在下跌的过程中,会出现下跌和降杠杆相互加强的“下跌螺旋”。

  站在目前时点上,债市趋势性走熊已有一年,且国庆节后已出现过几次交易盘的集中止损行为,目前债市的杠杆和仓位状况应该比债灾时期显著降低,因此债市踩踏的程度理论上相对轻一些。

  超跌之后必有反弹,但需要想明白两个问题。

  作为旗帜鲜明的空头,最近几周我们在关键时点上明确提示“3.7%不是年内高点”,“4%或是下一个阻力位”。客观的讲,这更多的是反应我们对于债市上行风险和上行幅度的判断。

  站在目前时点,再去预测点位、做左侧的实际意义已经不大,但是既然有超跌迹象,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必须冷静思考超跌之后的操作,这涉及两个问题:反弹的发令枪来自何处?抢反弹的性价比如何?

  监管层面利空短期难证伪。

  ①从小川行长、郭树清主席在党代会期间答记者问的表述,以及金融工作会议以来一直的基调来看,金融去杠杆乃至金融体系的“再平衡”,是未来一段时间不会改变的工作方向。

  ②中美央行掌门人面临更替,继任者可能偏向鹰派。美联储方面,目前普遍预期鲍威尔会接替耶伦出任新一任联储主席,但是不排除其它可能。但无论出现哪种情况,相对于明显鸽派的耶伦,继任者均可能更为鹰派。国内层面,小川行长执掌央行15年,无论何人接班,市场预期均可能从一个“站好最后一班岗的老船长”,变成“上任三把火的新官”,从当前的市场预期来看,货币政策易紧难松。

  ③欧央行紧缩政策落地,美国12月加息缩表概率不小,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中,不排除人行再度采取跟随政策,未来两个月公开市场加息的概率大幅提升。④监管趋严类似于“薛定谔的猫”,不到落地时刻难以描述,而当前时点,监管预期实际走在监管行为之前,即使监管层有意平复市场预期,具体表述也比较困难。

  四季度的经济基本面解读可能比较微妙。

  今年以来,季度内经济前低后高的走势被一再证实,四季度经济即使下行,市场如何去预期也会比较微妙。

  另一方面,四季度数据将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冬季限产的压力,而面对冬季限产这类一次性冲击带来的下行压力,决策层如何看待、如何反应也存在不确定性。

  旧的一致预期打破,新的一致预期建立可能需要时间,月底的PMI数据以及市场的反应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但我们认为数据表现较差的概率较低。

  央行释放的信号可能是最值得期待的利好。

  总的来看,监管面难以成为利好的来源,而基本面的情况比较微妙,央行释放的信号可能是最值得期待的利好。我们认为有两个维度可供投资者观测:

  第一,如果信用债出现补跌,且下跌幅度类似今年4-5月份时,发行人融资成本的大幅提升,势必又会导致信用债净供给锐减,从融资的角度来看,央行可能会再度出手维稳市场;

  第二,如果央行在未来两个月的加息预期兑现,大的背景一定是跟随美联储加息(缩表)而采取的行动,届时全球债券市场可能出现喘息的机会,那么可以视为利空出尽的利好,可以期待下一次熊市反弹的机会。

  不要轻言趋势性机会即将出现,把握好每一个熊市反弹就好。

  从大的趋势来看,经济下行压力温和,明年年初面临通胀跳升,海外风险因素正在累积,即使本轮超跌过后迎来反弹,大概率也不是趋势性机会的开始,还是无法摆脱熊市反弹的宿命。

  参照去年债灾后熊市反弹1.0(两周走完超过30bp的反弹),如果本轮下跌幅度较深,可能迎来较大级别的熊市反弹,只是行情可能比较迅猛,进场和离场的时机需要精准把握。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固定收益研究 覃汉/刘毅/高国华/尹睿哲/肖成哲/王佳雯 来源:债市覃谈

责任编辑:刘金磊 SF11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