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8日11:55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张勤峰

  16日,在美联储宣布加息数小时后,中国人民银行全面上调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的操作利率。以目前来看,这既非第一次,也大概率不会成为近阶段公开市场操作(OMO)利率的最后一次上调。

  针对此次OMO利率上行,央行迅速以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的形式予以说明,主要强调OMO中标利率上行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公开市场操作也有量、价目标,侧重点不同时,量或价就可能会随行就市地变化;OMO利率上行并非加息,前者主要由市场决定,后者带有较强的主动调控意图。这基本上是对之前货币政策报告中有关论述的重申。

  自2016年9月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行,并与央行供给资金的利率之间产生了较大利差。这一背景下,OMO的量、价调整压力逐渐积聚。

  前述央行人士表示,公开市场操作有自己的量、价目标,当侧重点在价的目标时,量就要随行就市;当侧重于操作量时,价格就会随行就市。按照这一逻辑,面对过去一段时间,货币市场回购利率明显高于央行逆回购利率(向央行融资比从市场上融资划算得多)的情况时,若央行坚持保持价格平稳,就需增加资金投放量,又或者适时调价,主动收窄一二级利差,避免形成套利空间和定价扭曲。

  自1月底、2月初,央行逆回购、MLF等操作利率上调后,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又有所上涨。与此同时,2月下旬以来,央行流动性投放力度下降,OMO曾连续十六日净回笼,流动性控量的迹象明显,令OMO调价的预期不断上升。

  而年初以来,经济企稳回升、通胀预期抬头、信贷投放较快、部分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因此,从避免套利、适应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修正实际利率、推动去杠杆、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等角度,再次上调OMO利率的理由逐渐变得充分。16日,美联储再次加息,更为人民银行顺势调整OMO利率增添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年初以来,央行已屡次重申逆回购操作的量、价都是可变的。未来OMO利率再做进一步上调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应看到,在货币投放渠道发生变化后,央行开展逆回购、MLF等操作已成为金融机构获取流动性的主要渠道。当前外汇占款仍在持续减少,金融机构对央行供给流动性的依赖很强,如果央行选择控量,利率上行压力恐难消减。而在2016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正式提到“货币闸门”,表明央行对待流动性管理的态度有所收紧。

  总之,央行确有意向也有能力维持流动性的紧平衡状态,控量的状况仍将持续,未来实施调价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另外,站在央行角度,因调整OMO利率的信号意义没有传统“加息”那么强烈,对社会融资成本的影响也较温和,调整时面临的阻力也会小一些。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