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2日00:21 新浪综合

  原标题:17年改革破局,关注美国加息,债市震荡筑底——海通宏观债券周报(姜超、周霞、顾潇啸等)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17年改革破局,关注美国加息——海通宏观周报

  宏观专题:政治局会议:三大问题仍待解决,五大信号值得重视

  前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旨在“分析研究下一年度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密切相关。

  三大问题仍待解决。产能过剩仍待化解:16年去产能推动工业品价格大涨,多数工业品产量增速转正,粗钢产量创历史新高,去产能任务依然艰巨。金融风险仍需防范:货币超发和稳增长的代价是居民和政府部门债务杠杆的大幅上升,以及各种价格飞涨,房价大幅飙升。区域困难仍待纾解: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渐入尾声,依托资源和传统工业的东北、华北各省经济增长动能普遍不足。

  五大信号值得重视。淡化经济增长:未再提“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意味着17年经济质量优先或取代数量优先,改革转型或成为政策主线。深化供给改革:定调17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并提及农业供给侧改革。保持社会稳定:“稳”的落脚点应是保障民生和稳定资产价格,意味着17年货币政策应保持中性而不致收紧。振兴实体经济:从10月底会议表述看,落脚点或为落实减税降费、保证公共支出,这意味着17年财政政策目标或更为积极。地产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意味着依靠居民大幅加杠杆降低地产库存难持续,对地产投机需求或继续严控,地产销售有继续下行风险,拖累总需求再度下滑。

  一周扫描:

  海外:欧央行鸽派延长,关注下周联储加息。欧央行上周四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延长QE至明年12月,但每月购债规模缩减200亿欧元。德拉吉称,如有必要,可能扩大计划规模或延长期限。17年1月起,欧央行将调整QE参数,可购买收益率低于存款利率的资产,债券到期期限将涵盖1-30年。美联储下周三议息会议加息概率高达95%,加息几无悬念,更需要关注的是未来一年的加息路径的前瞻指引,目前期货市场预期17年加息2次左右。

  经济:外需有所改善,内需依旧趋弱。11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0.1%,为今年3月以来首度转正。全球再通胀预期对经济有所提振,我国出口小幅改善,对美、欧、日、印出口同比均由负转正,对韩跌幅收窄,对港出口跌幅扩大。而由于价格上涨推动库存回补,11月我国对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同比回升至6.7%,创14年10月以来新高。而11月地产销量大幅负增、12月上旬继续走弱,11月汽车销量增速走平、但后继乏力;工业中,11月发电耗煤增速拐头向下,12月上旬继续下滑,整体来看内需依旧趋于回落。

  物价:CPI小幅回升,PPI大幅跳升。11月CPI同比2.3%,环比0.1%,主因鲜菜价格环涨5.5%推升食品价格,汽柴油、水电燃料涨价推升非食品价格。12月初菜、肉等食品价格稳定,而去年同期基数从12月开始加速上升,预测12月CPI同比稳定在2.2%,明年1月CPI同比或短期跳升。11月PPI同比续升至3.3%,环比大涨1.5%,工业品价格普遍上涨。12月以来煤价回落,但钢、油价格续涨,预测12月PPI环涨0.2%,同比升至4.1%。

  流动性:货币利率回落,紧缩预期难消。上周R007均值降至2.57%,R001均值降至2.25%,货币利率回落,主因月末因素消除。上周央行操作逆回购4000亿,逆回购到期9350亿,逆回购净回笼5350亿,MLF投放3275亿,央行净回笼2075亿。上周美指再度走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度贬至6.9关口。在美国加息在即、资金流出加剧的背景下,央行上周依然大幅净回笼货币,意味着货币紧缩预期难消。而11月通胀继续回升、房价高企资产泡沫仍大,均意味着货币政策短期难松。

  国内政策:17年经济质量优先。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17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把“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放在首位。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国资委称八项国企改革试点工作已全面铺开。

  货币短紧长松,债市震荡筑底——海通利率债周报

  专题:MPA考核对债市影响分析

  1)宏观审慎评估出台。16年初,在利率市场化、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央行将过去的信贷管理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涉及7个方面,共14个指标。从银行资产配置的角度看,广义信贷、委托贷款、同业负债指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中又以广义信贷为主。

  2)广义信贷增速总体符合要求,但中小行压力甚于大行。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计算,16年初银行整体的表内广义信贷增速为22.42%,经过3个季度的MPA监管,16年10月末,该增速降至18.75%,降幅温和。16年1-10月,中资大型银行的广义信贷增速大致在13%-18%之间,而中小型银行增速在22%-29%之间,明显高于大型银行。

  3)对表内同业相关资产影响较大。16年以来,上市银行各项贷款、债券投资增速降幅较小,而股权投资、买入返售、同业拆放等资产被迫压缩,特别是中小银行,其除贷款外的各类资产增速均出现下滑。

  4)MPA对表外理财形成制约。考虑表外理财的广义信贷增速方面,16年6月末,国有银行为12%,股份行为19%,城商行仍达到31%,按照当前20%左右的上限标准,中小型银行和部分较为激进的股份行的压力较大。11月下旬的本轮债市调整,与资金面紧张、银行大额赎回有关。面对业绩压力、负债成本难降、以及MPA考核,预计明年理财规模增速或进一步下滑,始终需要防范金融去杠杆对债市造成的冲击。

  上周市场回顾:一级趋冷,二级调整

  一级市场:招标趋冷。周二发行的3年、5年和20年期国开债分别高于二级3BP、10BP、8BP,而周五发行的10年期国开债高于二级22BP,口行和农发债招标利率也高于二级。上周记账式国债发行613.5亿,地方债发行424.6亿,政金债发行860亿,共计1898亿,较上周增加432亿,主因国债和政金债发行量回升。

  二级市场:利率债再调整。上半周债市大幅调整,后半周资金面有所缓和,调整力度下降。具体来看,1年期国债上升16BP至2.51%,1年期国开债上行19BP至2.97%;10年期国债上行10BP至3.09%,10年期国开债上行9BP至3.45%,短端调整幅度大于长端。

  本周债市策略:货币短紧长松,债市震荡筑底

  资金面短紧长松。临近年末和春节,资金面仍将面临考验,等到春节过后,换汇压力阶段性释放完毕,财政存款开始下放之后,资金面或许进入2月后才能得到真正的缓解。短期维持7天利率中枢在2.5%-3%的判断。

  短期市场调整有顶。上周债券市场延续之前调整态势,短端调整幅度较大,目前短端与隔夜利差已上行至今年以来较高位置,后续短端大幅超调的可能性下降。此轮自低点以来,长端也已调整超过40BP,收益率已位于我们给出的区间顶部。不少投资者认为短期抛压将有所缓解,年前市场将震荡筑底。

  债市震荡筑底。中观数据显示地产走弱,汽车销售后继乏力,发电耗煤增速拐头向下,但工业品价格仍是涨多跌少,短期通胀压力未缓解,央行维持中性偏紧货币政策,利率难下。但前两周债市调整幅度巨大,后续或逐步放缓,等待基本面预期修正后的机会。短期维持10年国债2.7%-3.1%的预测不变,建议把握调整机会,积极布局明年。

  信用债仍需谨慎——海通信用债周报

  本周专题:铝行业债券投资初探。

  1)供给压力有效缓解,铝消费增长良好。得益于铝行业供给侧改革以及行业自救,全国电解铝和氧化铝产量同比下降,产能利用率触底回升,供给端压力有效缓解。需求端,房地产、汽车、电力等占铝消费总量近2/3的行业运行态势良好,拉动原铝消费保持8%的正增长,铝锭社会库存回落至历史低位。

  2)铝价逐步抬升,短期震荡增强。16年铝行业供求关系有较大改观,铝价逐步抬升。未来随着铝行业复产投产速度加快、下游行业铝产品需求增速回落,铝行业供给短缺局面将会逐渐缓解,铝价有下行压力。但趋升的成本端对铝价形成一定支撑,短期内铝价震荡的可能性较大。

  3)成本区域分化,自备电企业优势减弱。陕西、新疆、山东、内蒙古的铝企生产成本较低,福建、河北、河南等地铝企生产成本较高。煤炭价格的上涨推高电力生产成本,但网电价格由于煤电联动制度而相对稳定,自备电企业的优势正在被压缩。

  4)主要发债主体分析。发债企业中辽宁忠旺、魏桥铝电、山东宏桥、深圳东阳光信用基本面较优,中国铝业和中铝公司虽然财务指标较弱,但强有力的外部支持提高了其信用资质。新疆众和长城集团、广铝集团、天山铝业信用基本面尚可,但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流动性压力。金天科技、神火股份和中孚实业信用基本面较差,需要警惕信用风险。

  一周市场回顾:供给下降,收益率上行。一级市场供给-312亿元,较前一周的-169亿元的净供给,本周信用债供给进一步减少。从评级来看,AAA级债券发行量占比最大达36%,AA+与AA等级占比在22-24%之间。从行业来看,制造业与综合业为发行债券最多的两个行业。在发行的78只主要品种信用债中有9只城投债。二级市场交投增加,各期限、各等级信用债收益率均大幅上行,上行幅度在6-12BP。

  一周评级调整回顾:违约再现,下调增多。本周发生了2项主体评级向上调整,包括1项主体评级上调和1项评级展望上调;同时发生5项主体评级下调,其中值得关注内蒙古博源控股的连续信用下调事件,12月月初,该公司由于煤炭和化工业务盈利能力减弱、控股子公司的矿难事故和质押问题,信用评级遭到下调;上周该公司的“16博源SCP001”违约,信用评级进一步下调至CC。另一信用下调的制造业产业债发行人为大连机床集团,主因是其下属子公司的银行承兑汇票垫款触发了交叉违约条款,债务存在集中偿付的风险。而湖南黑金时代的信用下调主要受到去产能政策影响,50%以上矿井面临关停。

  投资策略:违约接二连三,信用仍需谨慎。上周信用债继续跟随利率债调整。AAA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上行10BP、AA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上行11BP、城投债收益率平均上行15BP。下一步信用债表现如何?下一步信用债表现如何?建议关注以下几点:

  1)资金面短期仍偏紧。美国加息在即,汇率依然承压;且今年元旦和春节相隔较短,短期资金面仍将面临考验。等到春节过后,换汇压力阶段性释放完毕,财政存款开始下放之后,资金面或许进入2月后才能得到真正的缓解。

  2)中城建违约影响不容忽视。11中建城MTN1到期未能兑付本息共计16.38亿,构成实质性违约。除违约债券外仍有146亿元债券存续,其中45亿元将于1年内到期,违约风险仍高。此次违约市场虽有预期,但因其存续债规模大,公募的中票就达到96.5亿,信用风险担忧上升或通过产品赎回、机构去杠杆等向流动性风险传导,形成类似4月份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共振的局面,加剧调整压力。

  3)债转股利好地方国企龙头。上周建行与山西焦煤签订债转股协议,总额250亿,而工行与山东黄金签订债转股协议。从已经披露的债转股案例来看,参与债转股的企业多为各省龙头企业,而转股债权也并非不良贷款,可能是由于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债转股尽快落地并形成示范效应,优先推动优质企业参与。市场化原则下,龙头企业参与债转股概率更高,尤其是那些负债率较高但前景较好且政府支持力度大的地方国企。

  4)信用债仍需谨慎。债市自10月份以来持续调整,主要是受到汇率贬值、货币政策变紧、资金面紧张等因素影响,而近期中城建违约、大机床交叉违约、博源违约等信用事件卷土重来,后续仍有高危债券偿付存不确定性,或引发信用违约担忧上行,且岁末年关将至,贬值压力仍存,资金面仍有较大不确定性,调整后安全品种配置价值逐步显现,但整体仍应以谨慎为主,尤其是前期调整幅度相对较小的中长久期和中低评级品种。

  逐步关注调整后机会——海通可转债周报

  专题:14卡森01交换债回售分析

  14卡森01由海宁皮城第四大股东(发行时)浙江卡森实业于14年12月29日发行,票面利率7.5%,债项评级AA,对应正股为海宁皮城,发行金额2.16亿元,初始换股价相对于发行前收盘价溢价17.5%。股票质押担保率仅为100%,发行人增加了若换股价下修后质押股数不足可部分赎回的条款,赎回价为面值+应计利息。

  14卡森01或为首只以回售退出的私募EB,其中62.4%的债券以回售退出,36.8%以换股退出,另外0.8%因质押股票数不足而赎回。具体来看,换股价因标的股票发放股利而下修,发行人因质押股数不足而赎回部分债券,占比0.8%。在15年7月末,海宁皮城股价为换股价的1.00~1.05倍,37%的EB被投资者换股,但此后股价一度低迷,发行人股或因质押股票数目不足而未下修换股价。16年10月因触发回售条款,发行人购回债券,占比62.4%,回售价格107.5元(面值+7.5%票息)。

  私募EB投资者应特别关注质押担保比例和发行人持股比例。首先,对于初始担保比例较高的EB而言,若后续换下修股价,发行人则有足够的股票进行质押担保。若担保比例不足则会出现像14卡森01一样,发行人因质押股票数量不足赎回部分债券,对于剩余的交换债,投资人只能寄希望于换股和回售退出。其次,若发行人非大股东,其实际持股比例同样重要,否则会出现发行人持股数目不足导致无法追加担保股份的风险。例如14卡森01为第四大股东发行,其持股比例较低,仅占标的股票股本的2.32%,且发行人发行EB后也进行了股票减持操作。

  上周转债市场回顾:转债续跌

  上周沪深300下跌1%,中小板指数下跌0.39%,创业板指下跌2.03%,上证国债指数下跌0.09%。上周在悲观情绪和通胀超预期的带动下,债市再度调整,拖累转债,中证转债指数继续下跌1.38%。

  个券表现:跌多涨少。全周来看,仅宝钢EB上涨0.15%,其余个券均下跌,歌尔、顺昌、洪涛、清控、国资、皖新等跌幅均在3%以上,九州、江南跌幅在2%左右,航信、三一等跌幅相对较小。

  正股表现:涨跌互现,表现好于转债。其中天士力以岭药业三一重工涨幅在3.4-3.9%,新华保险海印股份涨幅在1-2%,而皖新传媒上周跌幅较大,达到8.7%,蓝色光标国金证券等均下跌。

  条款追踪:当前18支个券进入转/换股期,海印转债将于12月17日进入转股期。下修条款方面,除格力转债外,其他转债离回售期尚远(最早在18年),短期内下修可能性不大。提前赎回条款方面,仅汽模转债的转股价值在120元以上,其余个券离赎回距离较远。

  新券追踪:上周无新券发行计划,骆驼股份公开发行可转债申请获证监会发审通过,拟发行金额不超过7.17亿元,期限6年。当前待发行的公募转债和交换债新券规模约为1193亿元。

  本周转债策略:逐步关注调整后机会

  近期债市调整波及转债,上周转债继续大跌,但正股表现相对平稳,助于压缩转股溢价率,增加转债配置性价比。当前股市震荡,债市调整短期虽有顶,但流动性仍存风险,因此我们建议转债边走边看,逐步关注调整后的介入机会,例如国企改革、深港通、基建等主题机会。

  风险提示:基本面变化、股市波动、货币政策不达预期、价格和溢价率调整风险。

责任编辑:周宇航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