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0日09:24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1月10日消息,北京大学经济学者林毅夫、张维迎的产业政策之争9日再次升级。在两人任教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的产业政策思辨会上,双方进行了两轮辩论,主要针对12个方面问题展开交锋。

  第一轮:

  1、林毅夫:产业政策范围很广

  产业政策是指中央政府或者是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某种产业在该国或者该地区的发展而有意识的采取的一些政策的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包含范围非常广,像关税保护或贸易保护政策,或税收优惠,还有各种补贴,比如土地补贴、信贷补贴,还有像工业园、加工出口区。

  有些国家为了发展某种产业,给了产业垄断权利,或者进入这个产业有一些特区,让产业有比较高利润。政府也可以采购一些新研发产品,让他比较快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有些强势规定,比如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方面的目标。这些都是产业政策的表现形式。

  张维迎:产业政策关键词是“私人产品”和“选择性干预”

  我理解的产业政策是指出于经济发展或者其他的目的,政府在私人产品的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稀释性对待,关键词是“私人产品”和“选择性干预”。

  政府在公共产品上的投资不属于产业政策,普遍性的政策也不是产业政策,统一的所得税也不是产业政策,但是如果在某些企业进行税收优惠以扶植就是产业政策。专利保护是知识产权问题,也不属于产业政策,地区政策也不属于产业政策,尽管与产业政策经常相伴随。

  林毅夫定义太宽,按照他的定义几乎把所有的政府政策都作为产业政策,反对产业政策就变成无政府主义者。

  2、林毅夫:政府要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

  不同国家的产业结构实际上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低收入国家的产业基本上在传统农业或资源型产业,高收入国家的产业必然是人力资本跟物质资本密集的产业,这种不同决定了劳动生产率水平、收入水平不同。改变要素禀赋结构最好的方式是,遵循每一个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技术。

  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必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他们成功跟失败的收益跟成本不对称。发达国家解决方式是给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专利保护。但发展中国家进入的新产业、采用的新技术很有可能是成熟的,没办法给专利,政府要有一个合理的激励补偿。

  另外,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能不能成功,还决定于产业的软硬基础设施是不是完善。还要政府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来解决。

  张维迎:外部性和协调失灵不构成产业政策的正当理由

  毅夫为产业政策辩护的两个主要理由,就是外部性和市场失灵,但这两个理由都站不住脚。

  首先看外部性,按照毅夫的观点,由于技术有外部性,如果没有政府支持,企业家没有积极性从事创新。在新古典范式当中,所有决策都是基于边际分析,边际分析对日常决策是有意义的,但在真实的市场当中创新决策不是边际问题而是生死问题。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因为自己想品尝美味佳肴的那种冒险冲动,而不是由于政府补贴他或者其他人资助他吃。凡是要靠政府补贴才愿意创新的人,充其量只是寻租者,根本算不上企业家。创新的不可预测性意味着,政府根本不知道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你连螃蟹长的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你咋知道谁在吃螃蟹,政府不应该阻止任何人吃螃蟹,但也没有必要为吃螃蟹的人买单。因为如果你买单的话,又是那些人假装吃螃蟹,其实在啃馒头。我们从啃馒头当中得到的经验对吃螃蟹毫无帮助。

  林毅夫信奉的是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我信奉的是哈耶克的范式。我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市场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所谓的市场失灵,实际上是市场理论的失灵,而不是市场本身的失灵。

  所谓的市场失灵不过是市场不均衡的表现,不均衡意味着存在套利机会,越是大的协调失灵,纠正他带来的利润就越大。企业家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发现市场的不均衡,然后进行套利,使得市场趋于均衡。

  3、林毅夫:产业政策不是政府主导,而是因势利导

  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合适的产业政策应该针对潜在比较优势。也就是这个行业要素生产成本是低的,但是教育成本太高,软硬基础设施不完善,交易成本太高,这种状况之下总成本太高,产业政策应该帮助这样的产业,解决软硬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也有一部分对申请者的激励补偿,让最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除了跟国防有关的战略性行业之外,按照新结构经济学因势利导的产业政策的话,其他行业实际上都是企业自己选择的,都是企业将要进入或者已经进入的。政府不是帮企业做决定,是因为企业要进入到那个地方,有外部性问题,有协调问题,政府协调解决,完善软硬基础设施。不是说产业政策就是政府主导。

  张维迎:企业家是市场的主角

  特别关键的一点区别是,如何看待企业家。新古典经济学是没有企业家的市场,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已经使得企业家毫无用武之地,但是在米赛斯·哈耶克范式里边,企业家是市场的主角,发现和创造交易机会是企业家的基本功能。

  信奉新古典范式的经济学家讲的企业家,不过是一个计算器,就是给定目标和手段,根据边际原则做出决策来。真实市场当中的企业家怎么做决策,需要的是想象力、机敏和判断力。我跟毅夫有关产业政策方面的分歧,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对企业家的认知不同有关。

  4、林毅夫:产业政策失败原因多方面,经济学家要研究规律

  二战后,产业政策失败在发展中国家普遍的情形,除了政府执行能力之外,为了赶超,好心干坏事,不同基础上发展跟发达国家一样的产业,是失败的普遍原因。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也经常失败,支持基础科研大概95%以上是失败的,另外还经常去支持已经失掉比较优势的应该退出的产业,为就业、为社会稳定,继续给保护和补贴,比如美国、欧洲的农业政策。

  经济学家要研究清楚产业政策成功和失败的道理是什么。如果成功国家都有产业政策,为什么大部分产业政策失败?希望能找出一些可以依据的准则,让政府在做产业政策的时候提高成功概率。

  张维迎:正确的产业政策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不会有

  产业政策失败的原因和计划经济失败的原因完全一样。第一是由于人类认知的限制,第二是由于人类激励机制的扭曲,通俗地讲,第一是由于人的无知,第二是由于人的无耻,而且无知比无耻更根本。

  创新的不可预知性意味着,要想实现创新的惟一途径就是要实现经济的自由,就是哈耶克讲的具有不同知识和不同见解的人独立努力,而不是将自己锁定在一个预定的路径上。这就是分散化决策的好处。但产业政策是集中化的决策。你所希望的正确的产业政策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不会有。

  张维迎:根本不可能设计出对官员的有效激励机制

  当我们没有办法对政府官员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有效度量的时候,也就没有办法搞所谓的有效激励机制。产业政策的后果可能很长时间才显露出来,除了政策本身之外,还依赖于执行。没有办法追究责任,官员走马灯式的变来变去,根本不可能设计有效激励机制。

  如果支持某个产业制定一个政策,就应该让政府官员或者专家把自己的资产拿出一部分做投资或者抵押物,既然你觉得这个项目这么好,给你一个赚大钱的机会,否则拿纳税人的钱搞投资,总会有一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当然我说激励机制也只能解决人的无耻,不能解决人的无知,所以产业政策还是没解。

  5、林毅夫:成功经济体快速发展期都用产业政策

  根据剑桥大学研究,从16、17世纪,英国追赶荷兰开始,到19世纪中叶,美、德、法在追赶英国,还有二战后的日本、亚洲四小龙追赶美国,在快速发展时都使用了产业政策。二战后成功13个经济体有5个特征:开放,宏观稳定,高储蓄和高投资,有效市场,还有积极有为的政府。

  除了石油生产国之外,还没看到不用产业政策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也还没有看到不用产业政策还能继续保持领先的发达国家。不能因为产业政策大部分失败就不要产业政策,那样实际上是把婴儿跟洗澡水一起倒掉。

  张维迎:说没有产业政策不可能成功,是伪命题

  说至今没有看到一个成功追赶的发展中国家或者持续发展的发展中达中国家不用产业政策的,他讲的命题是真的,但是由此说没有产业政策不可能成功,这就是伪命题。

  我们知道所有长寿的人都得过病,由此说得病就是他长寿的原因嘛?为什么我们不看看那么多因为得病死了的,难道产业政策导致失败的国家还少吗?我们也可以比喻一下,没有一个发达国家不曾有过专制体制,现在仍有好多国家是专制体制,你能由此说证明专制就是正当的、专制是发展的前提嘛?

  6、林毅夫:产业政策应该针对潜在比较优势

  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合适的产业政策应该针对潜在比较优势。也就是这个行业要素生产成本是低的,但是教育成本太高,软硬基础设施不完善,交易成本太高,这种状况之下总成本太高,产业政策应该帮助这样的产业,解决软硬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也有一部分对申请者的激励补偿,让最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张维迎:比较优势是企业的事,与要素禀赋没什么关系

  林毅夫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是自相矛盾的,不能自恰的。其实比较优势是企业的事情,不是国家的事情。只有傻子才会违反自己的比较优势。大家看看各国进出口结构,绝大部分比较优势与要素禀赋没有什么关系。在资本和劳动力国际间流动的情况下,要素禀赋的重要性即使不会消除也会大大降低。

  现代的比较优势是学习的过程。进一步比较优势都是企业家创造的,天然的比较优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只有地理位置不可改变,其他都在变化。所以说如果想利用比较优势,自由市场+企业家就足够了。

  7、林毅夫:要瞄准要素禀赋差距不大但快速发展的国家

  对于还在追赶的产业的产业政策,成功国家基本都瞄准人均收入水平是他的1倍、2倍,最多到3倍,经济发展非常快速,要素禀赋差距不大的国家,找准他们过去发展很快的成熟产业,作为自己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不成功的产业政策,瞄准的通常是人均收入水平的5倍、10倍甚至20倍的国家,比较优势差距太远,所以就变成比较劣势了。

  张维迎:按照他的标准找到的国家没有值得学的

  他要选择那些人均GDP高出1倍左右的国家,要素禀赋看过去20年生产了什么产品,按照他的意见找了一些候选名单。

  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按照当年汇率算,比中国人均GDP高80%—120%的,我的幅度是1.8—2.2的,那些国家包括1980年科漠罗,贝宁,尼日尔,1990年有印尼、亚米尼亚、阿尔巴尼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他,2000年有汤加、秘鲁,2010年有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帕劳等,如果按照购买力评价算,也得到类似单子。不知道新结构经济学给我们指引了什么道路。

  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各地差距很大,某个地方的比较优势也许有意义,整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没有意义的。中国有一些地方的差距跟外国比我们内部的差距还大,就是一个省内差别也很大。这显示了企业家的重要性,离开了企业家谈比较优势是没有意义的。

  8、张维迎:中国经济成功不是比较优势的结果

  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确实与利用比较优势有关,但这不是所谓比较优势战略导致的,而是因为经济自由化、市场化、民营化和国际化过程当中,中国的企业家当然也包括外国的企业家自发形成的结果。

  第二轮:

  林毅夫:不能把中国改革转型成功简单归结为“四化”

  是不是可以把中国改革转型的成功简单归结为为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大概不能这个样子,因为90年代其他跟我们处于同样转型阶段的国家,他们“四化”推行的比我们彻底,但经济是崩溃的、停滞的、危机不断的。

  9、林毅夫: 反对补贴,产业政策的措施范围并不广

  产业的划分,除了那些属于国防安全的战略性产业需要补贴之外,没有一种需要补贴的。我基本上是反对补贴的,我所有的产业政策里没有一样需要补贴的,除了对先行者的激励机制,基本上可能税收优惠几年,量非常少的。

  都是帮助企业解决基础设施或劳动力供给的限制条件,或是金融安排。

  他认为说我后面用的产业政策太广了,我倒是觉得我后面所讲的产业政策的措施是非常窄的。也没有把专利保护定义为产业政策,但是要拿到专利之前的基础科研需要政府支持,那是产业政策。

  张维迎:对产业政策的定义还是不一致

  我一开始以为我们俩今天关于产业政策的定义一致了,结果你刚才提的基本还是专利保护,我没反对专利保护,我作为拥护产权的人,当然包括物质产权,也包括知识产权,这是我一直强调的。

  你谈的所有这些产业政策最后都走向什么专利保护,还有基础设施,我一开始就定义了,我说我理解的产业政策是出于发展或者其他目的,政府对私人产品生产领域的歧视性对待和选择性干预,我觉得这个定义已经很清楚,什么叫产业政策,什么不是产业政策。

  10、林毅夫:不是只有企业家才有企业家精神

  发现各种新机会的可以是企业家、可以是学者,也可以是政府官员。不要认为只有企业家才有企业家精神,你把企业精神运用的范围太窄了。

  强调企业家精神是很重要的,但也要把企业家精神发挥作用的制度条件研究清楚。这方面要跟现实,不是从理论上。不要认为你的理论模型里没有,在现实世界就不存在。其实现实世界有很多制度安排。

  张维迎:今天谈的主要是商界企业家,不要延伸

  今天谈的主要是商界企业家。我脑子里的企业家,包括我觉得林毅夫教授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企业家精神,但这是企业家延伸的说法,不要把这个东西替代,然后说因为每个人都有企业家精神,我们都搞国有企业,能不能那样?这个推理是有问题的。

  11、林毅夫:偏找非洲那些失败国家,不在我讨论范围之内

  他讲我在因势利导里面要找目前人均收入水平高1倍或者2倍的国家,但他忘了另一个条件,他讲那么多国家都是失败的国家。为什么看发展非常快速的国家?一个如果能够维持20年30年的快速发展,应该讲这个国家大部分产业是符合他的比较优势,资本一定积累非常快,有一些有比较优势的可贸易产业就会直接失掉比较优势,如果你跟他差距不太远,你进入就可以。可是他偏偏找非洲那些失败国家,不在我讨论范围之内。

  张维迎:找的是全部可选名单,并不是挑落后国家

  找的国家都是按你的标准全部可侯选的名单,并不是挑了落后国家,说他的人均GDP是中国的2倍,而且你说高1倍左右,我是用了1.8—2.2,不知道你一下子把它变成3倍了。如果知道这个我当然就会找到3倍的国家来。

  我把所有按你的标准,80年、90年、2000年、2010年这四个年份里边,假如中国要制定战略,选出所有可能的侯选国家,这些国家里再找他要素禀赋跟我们差不多的,再找他发展成功的,可不可以?我只是最初的这个给你了,因为我觉得按照我的判断,所有的这些侯选国家找不出符合中国学习模仿的。

  12、张维迎:政府不要给企业设置障碍

  我讲的不是政府不应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是政府不要给企业设置障碍,其实现在政府帮助企业解决的好多问题是先设置了障碍,然后再帮助,等于说我把你的嘴封上,不让你吃饭,每天给你打葡萄糖、输营养液,每天维持,没有我你生命不久完蛋了。

  我们要的是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每个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能够很好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发现市场,证明比较优势。不能因为现实中政府在帮助企业,这就证明产业政策是正确的。

  林毅夫:没有给企业家设置障碍

  我的框架里好像没有一点是给企业家设置障碍的,基本上就是企业家主动愿意进入的。只要企业家发现进入的,要继续做大做强有困难的,或者是新企业要进入有障碍的,政府来帮助他,所以你的反对我完全反对。

  政府选择产业,不是不让企业家选择。只有一种产业是政府选择的,那是跟国防安全有关的产业,其他都是企业家主动选择,政府帮他解决他解决不了的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问题。让企业家不能进入某些产业,我完全反对,在我的框架里面没有这个,不要认为这是我的框架。

责任编辑:周宇航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特朗普得胜市场前景堪忧?

尽管这段时间里,媒体不约而同地将川普得胜的远景描得很灰暗,但是大部分的投资者们对此不以为然,大家的预测是市场的反应多半会与英国脱欧时的类似:大选结果揭晓后的几天市场会震荡几下,接下来市场应该回到先前的轨迹,该干嘛干嘛。

对房地产税别过于功利化想象

财税体制需要系统化改革,房地产法,只是改革中的必备范畴之一。对社会公众而言,纳税人从意识到常识,还需要长时间的涵养。因而,无论是房地产税立法还是个税改革,从公共机构到社会公众,都不能将税收功能工具化、功利化。

市场发育初期产业政策有必要

在市场经济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阶段,在一些产业实施适当的产业政策非常必要。不过,这并不表明所有的产业都需要产业政策。

大部分规划不是真正产业政策

基于我国能源行业现状,相比于纠正市场失灵,以及更加细致审慎的进行产业政策设计而言,如何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扭曲,特别是限制竞争与组织市场的冲动,还市场主体以独立决策权,仍旧是重要并且迫切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