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3日10:23 华尔街见闻

  300亿美元追逐新兴市场债券 套利交易背后藏三大逻辑

  本文作者是中投国际(香港)副总经理王亚松,授权华尔街见闻转载。

  解析当前对新兴市场投资配置的驱动力,有助于对下一阶段的投资趋向做出判断。这些驱动力,包括将国际资金推入新兴市场的“推入因素”、将投资者吸引至新兴市场的“吸入因素”,以及在反方向上将资金推出新兴市场的“推出因素”。这些因素今年以来此消彼长,共同造就了对新兴市场的投资资金流入,推动了资产价格和投资回报的上升。

  一、“推出因素”已大幅减弱

  先说过往几年(尤其是2013-2015年)将国际投资者逐出新兴市场的“推出因素”(the Push Out Factor)。那些年由于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结束、强美元周期的开始,国际资金大量撤出新兴市场。再加上诸多新兴市场国家在过往十年坐享贸易条件的改善而将结构改革放在一边,民粹主义政策更是弱化了经济竞争力,一些国家的国际收支也严重失衡,以致于新兴市场基本面的疲弱成为投资者的共识和担忧,资金被推出了新兴市场。

  今年一季度以来情况有了个反转:大宗商品价格从谷底反弹,美元在美联储启动加息后并未继续走强;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在经历了数年的减速甚至衰退以后,基本面开始有了明显的调整,包括国际收支更趋平衡,所谓“脆弱五国”中有三个国家(印度、印尼、巴西)的经常项目逆差都收窄到较为健康的水平,仅南非和土耳其在这方面进展缓慢。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重启结构性改革,包括墨西哥、印度、印尼,阿根廷也于去年加入此行列。结合这些国家贸易条件和经济外部平衡的改善,以及在内部平衡上所做出的努力,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新兴市场的基本面疲弱程度及改善进度,前些年将国际投资者逐出新兴市场的“推出因素”弱化了很多。

  从投资者的感受而言,“推出因素”压力的减轻,也是因为在过去几年机构投资者对新兴市场已大幅减仓,降低了对新兴市场的风险敞口。而随着新兴市场尾部风险情景概率的降低,一些机构投资者开始重新布局对新兴市场的投资。

  二、“吸入因素”有改善但仍不强

  “吸入因素”(the Pull Factor)主要看新兴经济体基本面的改善程度和宏观政策制定的改进。前面已经谈到国际收支平衡的改善;大宗商品的企稳和一定程度的复苏也推动了其出口国的经济活动。另外,新兴经济体在经历了增长减速甚至衰退后,通货膨胀也有明显下降,例如印度、印尼、巴西等。这些国家的央行因此重获了降息的空间,并已经开启或正在开启降息周期,助力经济增长。尽管经济基本面有一定改善,但总体而言新兴市场的增长仍较弱,因此吸引资金流入的新兴市场对发达市场的所谓“增长优势”并不强。

  在宏观政策制定方面一些国家也在试图纠偏。以巴西为例,论坛上有其央行前主要官员呼吁不但要大幅降息刺激经济,而且要彻底改变过去“松财政及准财政 +

责任编辑:李子聪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债务违约下的万亿投资机会

随着债转股和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款资产的深入推进,以及A股市场上越来越多的ST公司破产重组,嗅觉灵敏的投资人正在迅速布局不良资产投资市常未来我们也许可以看到,这个市场上会出现更加丰富的投资产品,以供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

普通投资者无需大规模购进美元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大规模卖出人民币、购进美元的投资行为已不可取,人民币双向宽幅波动将成为一种常态,投资者和普通家庭需要做的是多元化配置自身资产,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对赌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换汇操作。

万达携巨资入侵好莱坞?

万达携巨资而来,甚至与青岛政府在东方影都出台补贴40%制作费的强力优惠政策。好莱坞可以获得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收益,管理和技术人员也可以扩大自身的用武之地。随着中国竞争力的提升,美国享受产业落差红利的机会还有多少?

标普敲响中国信贷恶化警钟

首先,中国企业信贷恶化状况及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是否得到真实反映?是继续放任各种不良贷款虚报还是将不良贷款的真实盖子揭开?不良贷款数据直接关系到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决策是否准确,更关系到化解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是否到位。

0